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澎湖廳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澎湖廳城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圖片來自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基本資料

類別    國定古蹟

別稱    媽宮城、光緒城

公告日   民國74年(1985年)8月19日

地理位置  臺灣澎湖縣馬公市碼頭區

督造時期  1887年動工、1889年落成

負責督建者 澎湖水師鎮首任總兵官吳宏洛

澎湖廳城,因馬公市古名媽宮,故亦稱媽宮城[1] 、又因興建年代為大清光緒年間,亦作光緒城。位於臺灣澎湖縣馬公市碼頭區,澎湖廳城為磚石城,由澎湖水師鎮首任總兵官吳宏洛負責督造,光緒十三年(1887年)動工、光緒十五年(1889年)落成,耗資23537兩,是台灣清領時期最後一座軍事防禦性的城池。[2]:32-35

建築歷史

  • 澎湖廳城原有六座城門,大半部分在日治時期因都市改正計畫被階段性拆除,用以填海造港,剩餘城垣因位處軍事要地及駐軍考量,尚有大西門、小西門(順承門)及西側城牆保留迄今[3]
  • 民國74年(1985年)8月19日被公告為「國定古蹟[4],現另作觀光旅遊之用途[5]

歷史沿革

  • 大清光緒八年(1882年),清廷與法國因「越南問題」僵持不下,遂在越南、雲南邊境交戰,史稱清法戰爭。戰火持續延燒至光緒十年(1884年)年底,法國艦隊進犯台灣北部,引發一系列西仔反戰役,並於光緒十一年農曆二月十三(新曆1885年3月29日)發動澎湖之役,法軍僅以三日之功便佔領位於台灣外海的澎湖群島,雙方幾經談判,終於在農曆四月廿七(新曆6月27日)締結「中法新約」,法軍才將軍隊逐批撤出澎湖。[6]<ref>德約翰(John Dodd). 《泡茶走西仔反:清法戰爭台灣外記》. 陳政三(譯著) 二版. 台北市: 五南. 2015. ISBN 9789571181837 (Chinese (Taiwan)). 
  • 清法戰平之後,清廷有感台灣之海防地位日益重要,在光緒十四年(1888年)正式建省之前,以澎湖在清法戰役中輕易失陷為殷鑑,計畫加強當地防務。戰後閩浙總督楊昌濬劉銘傳淮軍)親自來澎湖勘察時,見全澎重兵集中於媽宮港區,火砲布局不完整,地理更是「四面蒞海,形勢散漫,無險可守」,加上澎湖紳民亦奏請建城的情況下,獲得朝廷首肯。
  • 除了決議興築城池和礮台之外,光緒十二年(1886年)復將澎湖水師協海壇鎮水師的編制對調,原澎湖水師協編制調升為澎湖水師鎮,最高軍事長官從副將改置為總兵淮軍出身的吳宏洛原為海壇鎮總兵官,因此調任澎湖,成為澎湖鎮首位總兵官,並於光緒十三年(1887年)農曆十一月實際赴任。
  • 光緒十三年(1887年)農曆十二月,媽宮城開始建造,由吳宏洛擇址督造於媽宮社,並委鄉紳黃濟時訓導,於光緒十五年(1889年)農曆十月竣工。媽宮城興建因當地工役不足,參與築城的主體多是軍士
  • 由於官方全力督造,未及兩年間,便將媽宮城與周遭附屬行政和軍事設施一併完工,總計耗費23537兩,款項由台灣善後局全數支付。
  • 二次世戰之後,城西的軍事機構改為澎湖防衛司令部,將西門及西側城垣納入軍管範圍;又名順承門的小西門,經修復古蹟,重現舊觀,是媽宮古城碩果僅存的城樓,也是澎湖築城史的見證。


參考文獻

  1. 媽宮古城,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 陳, 英俊; 高, 啓進; 林, 文鎮; 郭, 金龍. 《2010澎湖縣文化資產手冊》. 澎湖縣: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2010. ISBN 9789860262797 (Chinese (Taiwan)). 
  3. 張, 志遠. 《台灣的古城》. 台北縣: 遠足文化. 2009. ISBN 9789866731006 (Chinese (Taiwan)). 
  4.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媽宮古城〉. 國家文化資產網 (Chinese (Taiwan)). 
  5. 劉, 禹慶. 〈順承門重新開放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辦活動昭告天下〉. 自由時報. 2018-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2) (Chinese (Taiwan)). 
  6. 許, 毓良. 〈清法戰爭〉. 臺灣大百科全書. 2009-09-24 (Chines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