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湋源口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湋源口鎮,隸屬黃石市陽新縣,西北接黃石市,東南連黃顙口鎮。是長江中游西南岸的一個新興重鎮。因湋(湋)源河得名鎮區面積77.3平方公里,轄14個村、1個社區,總人口3.1萬人,其中集鎮人口1.1萬人。[1]

中文名稱: 湋源口鎮

行政區類別: 鄉鎮

所屬地區: 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

電話區號: 0714

面 積: 77.3平方公里

人 口: 3.1萬

車牌代碼: 鄂B

地理位置

湋源口鎮位於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東北部,東與蘄春縣隔江相望,北與黃石市西塞山區接壤,西與大冶市相鄰,是二市一縣的交匯點。黃富公路、大韋公路穿鎮而過,水陸交通極為便利。

發展建設

工業上,依託資源謀發展,形成了二大工業園區,一是依託黃金水道和黃富公路,抓住大型項目建設的良好機遇,在沿江成立集生產出售水泥、紅磚、碎石、石灰、黃砂、預製板等為一體的建材工業區;二是依託煤炭資源優勢,成立煤炭工業區。

農業上,湋源口鎮素有「水產大鎮」之美譽,有沙湖、堯治、春湖等5個漁業村,擁有大冶湖、海口湖、春湖等湖泊水面近3萬畝,可放養螃蟹等魚類1.6萬餘畝。

集鎮建設上,先後完成了八大工程建設,即自來水工程、興湋大道路面硬化工程及非機動車道和綠化帶工程、下水道工程、路燈工程、集貿市場工程、電視電話工程、水利設施工程等,進一步完善了集鎮功能。

政區概況

【名稱來歷】因境內湋源湖得名。

【地理位置】位於東經115°1′15″~115°28′00″,北緯30°3′89″~30°13′00″。地處陽新縣東北部,東與蘄春縣蘄州鎮隔江相望,南接黃顙口鎮,西接太子鎮,北鄰黃石市西塞山區河口鎮。人民政府駐湋源口村,電話區號0714,郵政編碼435216,南距陽新縣城區80千米。

【政區沿革】1950年屬陽新縣第一區,1956年屬太子區,1961年屬海口區柏林公社,1975年設湋源口公社,1984年為海口區駐地,1987年並金盤鄉、七約鎮設湋源口鎮。

【政區劃分】2011年末轄湋源口、東湖、棋盤、韋山、鯉魚海、譚家畈、金盆、春湖、沙湖、竹溪洲、新港、茅村、三堡、羅於丘、柏林、經天、廣言、堯治18個村民委員會,湋源口1個居民委員會。

【人口面積】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362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000人,城鎮化率15.8%。另有流動人口1000人。總人口中,男性18802人,占51.9%;女性17398人,占48.1%;14歲以下2433人,占7%;15~64歲30978人,占85.6%;65歲以上2789人,占7.4%。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占100%。2011年人口出生率14.1‰,死亡率5.4‰,人口自然增長率8.7‰。

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3.8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0.9千米,總面積77.6平方千米。其中陸地72.2平方千米,占93.1%;水域5.4平方千米,占6.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67人

自然條件

【地形地貌】地處幕阜山向長江沖積平原過渡地帶,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地形呈低山丘陵崗地地貌。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20~30米,最高點韋山頂海拔379.2米,最低點海口湖海拔15.6米。

經濟概況

【農業】耕地面積3.7萬畝,人均0.8畝,以種植稻穀、油菜、蔬菜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2500萬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9.7%。農民人均純收入5280元。糧食作物以稻穀為主。2011年糧食播種面積2.1萬畝,總產1.2萬噸;其中水稻0.8萬噸。經濟作物以油菜和蔬菜為主。其中油菜播種面積1.7萬畝,總產1.6萬噸;蔬菜種植面積1.5萬畝,總產1.1萬噸。畜牧業以飼養豬、家禽為主。飼養生豬3.4萬頭,出欄0.5萬頭,飼養家禽21萬羽,出籠9.8萬羽。水產養殖面積25平方千米,水產品產量0.8萬噸。

【工業】以水泥、煤炭、鋼鐵為主。2011年工業生產總值19.2億元,比上年增長7.6%。擁有工業企業38家,職工2624人;實現工業增加值9700萬元。

【商業外貿】2011年末共有商業網點340個,職工2174人;2011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0.5億元,比上年增長15.9%;城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0.2億元。出口總額180萬美元。

【財政金融】2011年財政總收入1.3億元,比上年增長2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4億元,比上年增長21%。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35萬元,增值稅271萬元,企業所得稅983萬元。人均財政收入3591元,分別比上年增長7.9%、6.8%、7.1%、8.4%。2011年末,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億元,比上年增長11%;各項貸款餘額0.3億元,比上年增長13%。

社會發展

【文化藝術】2011年末有鎮文化站1處,有圖書室1個,藏書30000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20人。

【教育】2011年末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865人,專任教師54人;小學13所,在校學生2286人,專任教師19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學生770人,專任教師7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300萬元,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總支出比例為35%,分別比上年增長17%、9%。

【醫療衛生】2011年末有醫療衛生機構1個,門診所1個;床位78張,每萬人擁有病床23張;固定資產總值3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9名,其中執業醫師5人,主任醫師6人,註冊護士11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2萬人次,手術病人176人次。18個村村民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3.1萬人,參保率98%。

【體育】2011年末有學校體育場1個,看台設座椅500張。82.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5%。

【廣播電視】1966年建成湋源口鎮廣播站,後改稱湋源口鎮廣播電視站,現有有線電視用戶5300戶,入戶率67%。

【社會保障】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29戶,人數427人,支出96萬元,比上年增長2%,月人均143元,比上年增長15%;醫療救助31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621人次,共支出15.7萬元,比上年增長3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50戶,人數2392人,支出204萬元,比上年增長22%,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長2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84人;福利院1家,床位42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42人。社區服務中心18個。有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5.8萬元,使120人(次)困難群眾受益。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9541人,參保率88%。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2011年末有郵政支局1處。郵政業務總量235萬元,年收入198萬元。報紙、雜誌累計期發行0.3萬份。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400門,固定電話用戶1600戶,電話普及率60%;移動電話用戶1600戶,互聯網用戶82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20萬元。

【給排水】2000年建成湋源口鎮自來水廠,有河水泵房及成套淨化設備,年供水21萬立方米。

【供電】1962年湋源口鎮變電站、供電所建成,1989年供電所、變電站遷至湋源口鎮興湋大道234號。

【園林綠化】2011年末鎮駐地有花壇50個,綠化面積2.4萬平方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