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德堯
溫德堯 溫德堯,原名松金,又名金記,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恩平縣第三區(今良西鎮)坪頂村人。父親溫崇浩,生有2男3女,溫德堯為長。溫德堯幼年只讀過半年私塾,他和弟妹5人跟隨父母,到10多里外的平塘村的荒山上開荒,用茅草搭起一間耕田廠,一家7口就在這裡棲身。一家人日夜勞作,把坎坷不平的山地、河溝邊地開墾成小梯田,種水稻、雜糧、蔬菜,生活開始有了轉機。溫德堯12歲時,父親因勞累過度,不幸去世。
目錄
簡介
溫德堯與恩平辛亥起義
辛亥革命時期,溫德堯任中華民國軍事委員會成員,組織了恩平辛亥起義,參加討伐袁世凱及驅逐桂系軍閥陸榮廷、莫榮新的鬥爭,為建立中華民國,結束清朝統治作出貢獻。
生平
溫德堯十五、六歲就挑起生活的重擔,靠聰明才智,學會了安裝、修理水輪機、水碓和水磨。不久,溫德堯與弟弟德權去了恩城,在南安街(今中山西路)黎氏大宗詞旁邊租了間小房子,從事修理業,店號叫「利益」,專門修理火水燈、鳥槍、洋傘和留聲機等。
修理業務興旺,溫德堯感到單靠手工操作無法滿足顧客的需求,為了擴大經營,他讓弟弟溫德權主持店務,自己親自去香港購買機床。到香港後,他眼看境外文化科學發達,便留在香港學習機器操作,修理槍械。經過一段時間實習,技術大為長進,思想也有很大進步。
辛亥革命時期
香港是對內地開展革命活動的策源地。1905年9月,孫中山改組興中會,成立同盟會香港分會,會所設在《中國日報》社。這期間,溫德堯受到孫中山先生思想的影響,積極參加各項革命活動,經鄧宏順、劉琳式的介紹,加入了同盟會,黃世仲負責該會交際工作,他任交際幹事。 1911年農曆三月初,溫德堯受同盟會委派,回恩平從事秘密革命活動。恩平人民對腐敗清廷深惡痛絕,有反清起義的傳統。洪秀全在廣西金田村起義時,恩平農民伍學灼就曾組織紅巾軍二、三百人,在楊橋舊圩起義,後遭到清兵鎮壓。隨後,梁亞喜在東成圩,謝蓮仔在良心洞村,何禮正在金貴圩等地舉行起義。清末,廣大民眾以組織「三合會」為名,秘密從事革命活動,反清之舉幾乎遍及全縣。
溫德堯回恩平以後
把「利益」修理店從南安街遷到南阜街(今中山中路縣藥品公司批發部),改名「溫利益」,安裝了從香港購回的機床(這是當時恩城僅有的兩部機床之一),擴大修理項目,製造槍械,如單響、毛瑟、卅八仔及子彈、手榴彈等。當時正值兵荒馬亂,盜賊四起時期,民間需要武器自衛,所以生意頗為興旺。他在商店的後樓設立了領導機關,開展秘密活動,組織「三合會」,聯絡各地綠林好漢,當時有三區塘皋村人「高佬葵」,三區廟左村人「芝麻油」、「大支筆」、「死六貓」和何英等人,他們從組織隊伍和武器儲備兩個方面作好舉義準備。
黃明堂受香港同盟會派遣,於1910年(清宣統二年)到江門、會城地區活動,以杜阮為基地,建立據點,組織民軍,進展順利,江會地區的革命活動對恩平產生推動作用。1911年5月中旬,孫中山先生派鄧宏順、劉琳式到恩平,協助溫德堯開展活動,檢查起義準備工作。武昌起義不久,黃明堂奉命第二次到江門、新會等地,成立了「廣東明字順軍」革命武裝,定於農曆9月18日舉旗起義。稍後,黃明堂、蘇夢覺、張長南等人與溫德堯取得聯繫,商議行動步調,並委託溫德堯為四邑總司令,溫德權為副司令。
溫德堯離職後
赴廣州與董氏(中山縣人)完婚。不久,溫德堯及其夫人回鄉,在恩城商會支持下,於恩城郊外東門朗村搭起一間大竹棚設宴,答謝各界人士及親朋好友。後回家鄉坪頂村及附城三坑等地從事舊業。1913年孫中山興兵北伐袁世凱,袁的死黨軍閥龍濟光乘機攻占廣州,接着竄犯恩平,以造反罪密令拘捕溫德堯,溫德堯聞訊立即化妝離開縣境,赴穗尋找革命黨,參加北伐。其弟溫德權不幸被捕,後乘龍濟光釋放恩城監獄在押犯人時,亂中逃脫,絕處逢生。
廣西都督陸榮廷一向反對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支持袁世凱恢復帝制,1916年3月,陸宣布廣西獨立,攻占廣東,龍陸軍閥混戰。次年,段祺瑞政府任命陸為兩廣巡閱使。
為驅逐軍閥,1917年(民國六年)11月20日,孫中山親自簽署任命溫德堯為中華民國軍事委員,21日,總司令雷維森任命溫德堯為中華民國廣東攻心第四軍第一師第二旅第三團團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