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動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海綿(左) |
中文名 海綿 外文名 Spongiatia or Sponge 拉丁學名 Phylum Porifera 界 動物界 門 多孔動物門 分布區域 多產于海水中, 少數生活在淡水裡 注 音 ㄏㄞˇ ㄇㄧㄢˊ |
海綿:是最原始的多細胞動物,6億年前就已經生活在海洋里,至今已發展到1萬多種,占海洋動物種類的1/15,是一個龐大的「家族」。除針海綿屬(Spongilla)約20種為淡水產外,均分布在海洋的潮間帶到8500米(28000餘英尺)深處,營固着生活。 [1]
形態特徵
海綿是世界上結構最簡單的多細胞動物。既沒有頭,也沒有尾、軀幹和四肢,更沒有神經和器官。海綿細胞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或碳酸硅以及大量的膠原質。 海流強的水域,海綿的高度普遍不到2.5厘米,而且海綿的表面形成許多流線型的紋路,這種進化可以避免被海浪和海流折斷。有的海綿喜歡穴居,在鮑魚和牡蠣的殼上到處鑽洞,然後在它們的殼上寄居下來。海綿的體型多種多樣,小的不過幾克,大的卻有45公斤,最大的海綿跨度有4.2米長。海綿的顏色同樣是豐富多彩。
海綿群體的外形變化很大,單體一般作角錐形、盤形、高腳杯形、球形等。大小變化由數毫米到2米之間。多數具有鈣質、硅質或角質骨骼。海綿動物的骨骼有骨針(海綿針)、海綿絲(骨絲)和非骨針型的礦物質三種。骨針成分為鈣質(方解石、文石)或硅質(蛋白石)。骨針按大小可分為大骨針和小骨針。海綿絲的成分是角質的有機化合物,呈絲狀,分枝或交接在一起。海綿絲易腐爛,不易形成化石。 [1] 海綿動物的形狀千姿百態,有片狀、塊狀、圓球狀、扇狀、管狀、瓶狀、壺狀、樹枝狀,姿態萬般。
結構特徵
海綿沒有嘴,沒有消化腔,也沒有中樞神經系統,是一個最原始的動物。布滿全身的小孔內長着許多鞭毛和一個篩子狀的環狀物,可用鞭的擺動收進海水,帶進氧氣、細菌、微小藻類和其它有機碎屑,再經環狀物過濾,最後變為海綿維計生存的養料。 海綿不具備執行各種機能的器官。其最重要的結構是水管系,主要由入水孔、領細胞和出水口組成。根據領細胞的排列方式和水管的發育程度,水溝系從簡單到複雜,可分成單溝型、雙溝型和復溝型3個基本型。
海綿無明顯的組織,體表和內腔各有一層細胞,中間為中膠層。單溝系海綿的內層,由領細胞構成,領細胞的主要功能是引起水流,並捕捉食物粒。中膠層中的原細胞,又稱變形細胞,能把領細胞攝取的食物送到身體各部,又能演變為多種細胞,在再生中起作用,必要時可生成雌、雄生殖細胞。
海綿的顏色是因其體內有不同種類的海藻共生,才使它們呈現不同的色彩。管狀海綿的樣子很像豎立的煙囪,所以又稱為煙囪海綿。管狀海綿的身體裡有很多小孔。水不斷地從小孔中流過,其中的營養物質就被管狀海綿吸收了。同時,管狀海綿產生的廢物也會隨着海水流走。海水從遍布海綿全身的小孔流入海綿的體內。每個小孔都通向一個小房間,叫做濾室。所有的濾室都通向一個腔,這個腔叫做孔前腔。腔的上端是一個很大的出水孔。海綿的小孔作為氧氣進入的通道,既起到呼吸作用,又能攝取水中的營養物質,並且排泄廢物,還能排出精子和卵子,完成生殖功能。
淡水海綿的芽球外有保護膜,並有骨針加固。環境好轉時,原細胞自小孔逸出,分化成不同的細胞而長成新個體。其他無性生殖如形成生殖根或個體斷裂。小的海綿約可活一年,大的壽命較長。海綿再生能力極強,不只能恢復受損或失去的部分,而且能從碎片甚至單個細胞形成一個新成體。在環境不利時,海綿成為小碎片,由扁平細胞外包一團原細胞構成,條件好轉時,再長成海綿。由于海綿沒有中央調節器官(腦),體內細胞又能遷移,所以很難區分個體和群體,認為被一共同的外胚層包著的就是一個個體。
生活習性
海綿雖然屬於動物,但是並不能自己行走,只能附着固定在海底的礁石上,從流過身邊的海水中獲取食物。多數海綿生活在堅硬岩石的底質上。 海綿動物的捕食方法是用一種濾食方式,單體海綿體壁上的每一個小孔都是一張「嘴巴」。海綿動物通過不斷振動體壁的鞭毛,使含有食餌的海水不斷從這些小孔滲入腔內。在內壁有無數的領鞭毛細胞,由基部向頂端螺旋式地波動,從而產生同一方向的引力。當海水從體壁滲入時,水中的營養物質便被領鞭毛細胞捕捉後吞噬。經過消化吸收,從出水口排出不消化的物質。
海綿動物鞭毛的擺動需要耗能,對於營固着生活的海綿動物,從食物中獲得的化學能來之不易。所以海綿動物總是生活在有海流經過的海底,在千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完善了一套利用天然流體流動能的本領,從而節約了食物的化學能。 多孔動物的共生物中最重要的是單細胞或多細胞藻類。海綿給藻類提供保護和代謝廢物,而藻類供給海綿氧氣,藻死亡後也可作為海綿的食物。
繁殖方式
海綿的生殖有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