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源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海源寺在昆明西郊,距城約10公里。顧名思義,「海源」即大海之源,亦即滇池之源——出水處在通海寺右側的玉案山腳,水質清純,人工修建為龍潭。潭水進入海源河,流經團山、梁家河,蜿蜒數十里而匯集滇池。灌溉萬畝良田,養育一方百姓。
寺廟簡介
海源寺始建於元代,據《雲南通志》記載,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海源寺遠離鬧市,環境清幽,因該寺建在滇池的源頭———大龍洞旁邊(人們稱滇池為海,故稱海源)昔日海源寺香火鼎盛,輝煌一時,寺廟有大山門,羅漢廊,大雄寶殿、左右廂房,大悲閣等系列建築。 明末徐霞客考察海源寺,說"海源寺側穴湧出之水,遂為省西之第一流也。昆明,翌日曾偕其夫人宋美齡及高級將領何應欽等人,在龍雲,盧漢陪同下遊覽海源寺。1957年,周恩來總理出訪印尼四國途經昆明,曾輕車簡從遊覽海源寺" 遠眺海源寺,綠樹紅花,宏偉的廟宇,清清的池水,池邊的楊樹和婆娑的柳樹,充滿了詩情畫意。人們說昆明的春天腳步勤,這滿園春色的海源寺,會使您感到春深似海。
元代雲南行中書省平章政事脫歡普化創建。明定邊伯沐昂曾進行修葺,並賦《海源寺》五律一首: 攬勝游蘭若,心清俗慮忘。 經餘閒貝葉,僧定靜禪房。 夕照明花塢,春波漾柳塘。 徜徉應得趣,題詠付詩章。 海源寺左面石山上有西華洞,石階盤旋至洞口。寺右有瀑布龍潭,俗稱海源龍潭,又稱鴛鴦池。出水之洞稱龍洞,龍洞坳曲,洞內積水,深邈難測。過去每逢天旱,士民到海源龍潭插牌求雨。
寺廟景觀
游海源寺不登西華洞,則為遺憾。西華洞在海源寺右上方的玉案山腰,距山腳約800來米。去時我專門在海源寺村找了一位小伙子作嚮導。據他介紹,有兩條路可上去。一條是原山上拉石子的簡易公路,由于山洪沖刷,車子上不去,只可步行,但路程太遠;另一條從西華洞左前方迂迴而上,比較便捷。這條路雖然也荊棘叢生,崎嶇難行,但坡度較緩,因有兩位年輕人一前一後「保駕」,在十分難行處,前面有人援之以手,後面有人助之以臂,我又邊走邊講徐霞客登山歷險的故事,以此來勉勵自己。一路說說笑笑,不急不喘地就到了目的地——西華洞。 洞門外一片茵茵草地,幾株小樹苗在風中搖曳,好像是在歡迎我們的到來。步入洞中,仿佛進了豪華大廳,頭上高懸着五色半透明的大宮緯,四壁題刻的詩詞楹聯,琳琅滿目。野洞中有如此濃郁的文化氣氛,實為罕見。其中「五色芝房」刻於右壁,泉水在上面流淌,把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的四個大字浸潤得鮮活淋漓,神韻盎然。洞體高寬均約20米,後壁有一石堆隆起。 走出洞來,環顧四周,峰巒起伏,如波濤洶湧;俯視山下,田園屋舍,如盤如蟻。時當中午,清風拂面,感覺格外涼爽,滿足之情油然而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