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活性污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活性污泥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活性污泥(activesludge)是微生物群體及它們所依附的有機物質和無機物質的總稱.微生物群體主要包括細菌,原生動物和藻類等。


簡介

活性污泥是一種好氧生物處理方法,活性污泥基本概念是1912年英國的克拉克(Clark)和蓋奇(Gage)發現的。他們對污水長時間曝氣會產生污泥,同時水質會得到明顯的改善。繼而阿爾敦(Arden)和洛開脫(Lockgtt)對這一現象進行了研究。

曝氣試驗是在瓶中進行的,每天試驗結束時把瓶子倒空,第二天重新開始,他們偶然發現,由於瓶子清洗不徹底,當瓶壁附着污泥時,處理效果反而好。由於認識了瓶壁留下污泥的重要性,他們把它稱為活性污泥。

隨後,他們在每天結束試驗前,把曝氣後的污水靜止沉澱,只倒上層淨化清水,留下瓶底的污泥,供第二天使用,這樣大大縮短了污水處理的時間。

1916年,應用這個試驗的工藝建成的第一個活性污泥法污水處理廠。在顯微鏡下觀察這些褐色的絮狀污泥,可以見到大量的細菌,還有真菌,原生動物和後生動物,它們組成了一個特有的生態系統。正是這些微生物(主要是細菌)以污水中的有機物為食料,進行代謝和繁殖,才降低了污水中有機物的含量。

評價

根據現行的《城市污水處理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 1、城市污水處理產生的污泥,應採用厭氧、好氧和堆肥等方法進行穩定化處理。也可採用衛生填埋方法予以妥善處置。 2、日處理能力在10萬立方米以上的污水二級處理設施產生的污泥,宜採取厭氧消化工藝進行處理,產生的沼氣應綜合利用。日處理能力在10萬立方米以下的污水處理設施產生的污泥,可進行堆肥處理和綜合利用。採用延時曝氣的氧化溝法,SBR法等技術的污水處理設施,污泥需達到穩定化。採用物化一級強化處理的污水處理設施,產生的污泥須進行妥善的處理和處置。 3、經過處理後的污泥,達到穩定和無害化要求的,可農田利用;不能農田利用的污泥,應按有關標準和要求進行衛生填埋處置。[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