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沙田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沙田鄉是隸屬於湖南省長沙市寧鄉市,地處寧鄉市中部偏西,東北部與黃材鎮接壤,東南部與流沙河鎮毗鄰,南與青山橋鎮交界,西與龍田鎮、巷子口鎮相連,距寧鄉市城區60千米,區域總面積74.2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沙田鄉戶籍人口為35159人。

秦朝時,現沙田鄉境域屬長沙郡;1984年,由沙田公社改為沙田鄉;1995年,五里堆鄉併入沙田鄉。截至2020年6月,沙田鄉下轄6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沙田村。

截至2019年末,沙田鄉有工業企業2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4個。[1]

概況

沙田鄉地處寧鄉市西陲。屬革命老區。早在新石器時代,先人們就在這裡繁衍生息,春秋戰國時期屬楚國,秦代屬長沙,三國時期屬吳國新陽縣,唐代屬新康縣。

自宋朝設置寧鄉縣後,千餘年來屬寧鄉縣轄無有變更。1995年撤區並鄉,原沙田鄉與五里堆合併為沙田鄉,鄉政府設在田莊灣。沙田鄉境內東北與黃材相鄰,西向與巷子口、龍田兩鎮接址,南面與青山橋、流沙河接界。橫雷公路、五七公路縱穿鄉境,溈江的重要支流涓水蜿蜒流過其間,給這帶山水平添許多靈氣。

鄉總面積74.4平方公里,轄13個村,9440戶,33000人;全鄉有水田20986畝,林地7446公傾。

地方英才

一方山水養一方人。這裡歷代秀才舉人不計其數。

何叔衡作為一名清末秀才,經過艱難的"煉獄",終於走出"舊學",走上救國救民之路,成為中共"一大"代表,直至"為蘇維埃流下最後一滴血";

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人、新中國第一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謝覺哉同志生於斯、長於斯;

"寧鄉四髯"之一姜夢周同志從這裡走出,投身於黨的革命事業;

同時,沙田也是中國早期共產黨員、溈山起義首領謝南嶺,"黃唐起義"首領姜亞勛、陳仲怡的故鄉。

山川凝浩氣,物華啟人文。充滿靈性的山水和歷史厚重的人文環境,把沙田裝點得如詩如畫,魅力四射,充滿誘惑。

有"北有瓦房、南有沙量"之稱的沙田量具,是該鄉的一大特色,鄉黨委政府決定立足量具行業優勢,大力扶持、發展量具產業,將量具產業培育成財政增長的"支撐點"。

旅遊事業

地處寧鄉西部的沙田鄉,是有名的革命老區,但也是寧鄉有名的貧困鄉鎮,2001年人均收入僅1449元。

面對落後的局面,沙田鄉黨委政府一班人並沒有氣餒,他們按照"以人為本,搶抓機遇,優先發展"的思路,充分利用沙田鄉老革命家的品牌優勢和豐富的人文資源,強力包裝、推介,主打旅遊這一精品,形成了獨特的紅色旅遊資源。

鄉黨委書記梁正文說:"紅色旅遊資源是沙田鄉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積極爭取各方重視和支持,全力加快景點開發與建設,使塵封多年的歷史再次展現在世人面前。"何叔衡故居、謝覺哉故居的恢復建設工程均已竣工,兩處故居的停車坪已建成,與此相關的沙草公路、覺哉公路都已硬化,到此參觀學習的年均人數已超過3萬人。

與此同時,惠同廊橋在2006年也已得到重修,並舉行了揭牌儀式,進入了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行列。謝覺哉詩詞碑林、"四髯"亭這些凸顯沙田紅色景觀的建造也在運行當中。

現代工業

量具是沙田的傳統產業,曾有"北有瓦房,南有沙量"之稱。梁正文就把這個傳統優勢產業量具作為突破口,大力扶持現代工業。

幾年來,沙田的量具產業得到了全面質的飛躍,湖南沙田量具廠、長沙五里量具廠、湖南三星機床工具有限公司已成為沙田工業的支柱。2006年,全鄉企業實現稅收375萬元。僅2007年第一季度,全鄉工業總產值就有4130萬元。沙田鄉以"三抓兩促"經濟服務活動為抓手,實行"四包"責任制,落實"三個保證",組織機關幹部駐企業、入工地,全方位服務工業項目建設,幫助業主解難題、辦實事,為企業生產經營創造良好環境。正是他們一流的環境,使得現有企業迅速健康發展的同時,招商引資也有序推進,投入400萬元、年產值達1000萬元的廣東銘達電子廠已經在沙田落戶投入生產,樟木花炮廠的洽談工作也取得了實質性發展。

新農村建設

何叔衡、謝覺哉兩位老革命家的風采,給沙田鄉的長足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動力。

2006年全縣36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中有兩個分別落戶該鄉的堆資、長沖兩村。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科學規劃、創新思路,發揚老革命家艱苦奮鬥的精神,掀起了建設美好家園的熱潮。經過干群上下的努力,兩個新農村的建設做出了顯著的成績,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增大。長沖村建起了從業人員達100人的麗華針織廠,堆資村"三星公司"解決了120人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轉移,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給全鄉經濟和各項建設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長沖村、堆資村兩村均被評為寧鄉縣文明村。

在兩村的帶動下,全鄉村級公路硬化32公里,新修村辦公樓6座,村級經濟發展呈現出勃勃生機。

各項事業

沙田鄉的各項事業也呈現出可喜的變化。隨着新政府機關辦公大樓、住宿樓的竣工,集鎮規模也得到了拉動擴大。自2001年以來,兩個集鎮(田家灣集鎮和彭家灘集鎮)新增住戶180家,新增集鎮人口750人。

鄉黨委、政府經過深思熟慮,作出"撤鄉建鎮"的決定。鎖定了中心信用社、中心派出所新址落戶沙田的目標,從而有力帶動集鎮開發建設。與此同時,集鎮水電、綠化、管理也得到有效推進,為"撤鄉建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全鄉的經濟實力也顯著增強,2006年工農業總產值達19300萬元,比五年前翻了三番,農民人平均純收達3312元,比五年前增長129%,形成了中藥材、生豬養殖、小水果栽培等幾大特色產業,優質稻基地得到了鞏固,楠竹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沙田魚"品種也正在開發之中。計生、政法、科教文衛等各項工作也得以有序推進。去年沙田鄉分別獲得"計劃生育先進單位"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的榮譽稱號。在成績面前不驕傲,在困難面前不低頭,這是沙田鄉許多領導經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正是由於鄉黨委政府班子的這股韌勁,才使得沙田鄉在短短几年內獲得了長足發展。

正如梁正文所說:"只要大家始終保持越是困難越向前,越是壓力越衝鋒的激情,事業就會無往而不勝。"全鄉上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幹勁向黨委政府年初提出的"乘勢而上,再創輝煌,傾力打造西部經濟強鄉"的目標衝刺,有理由相信,沙田的明天將會更具魅力。[2]

自然條件

氣候條件:沙田鄉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較為分明。平均氣溫約為16.8℃,降水量為1358毫米,日照1700小時,無霜期276天。

地形條件:沙田鄉的平原占總面積的20%左右,其餘為丘陵和山地。地形起伏較大,平原與山地間的平均相對高差有90米左右。

鄉貌概況:沙田鄉森林覆蓋率已達60%,路邊河畔綠村成蔭,鄉道庭院整潔,溝渠修整暢通,田園山色如畫,自然風光怡人。根據規劃,將以整治村容村貌為目標,搞好涓水河5.2公里河堤的護砌,整修好骨幹山塘40口,采引山泉,消滅糞坑,配建沼氣池,新修垃圾站,牆面適當進行粉飾美化。

農業基礎條件:沙田鄉的土壤層較薄,平原地區和山地的土壤層厚度都約為400毫米。平原地區的土壤肥力較高,適宜種植水稻藥材等草本、禾本科作物,難以種植根系較深的作物。山地丘陵中的樹木分布以主根較淺的楠竹、松樹、杉樹等到樹種為主。樹木由於根系淺,抗風雨能力差,因而樹嶺很長的樹木數量很少。沙田鄉有一條涓水河渠縱貫整個鄉。鄉中灌溉渠道有5000米左右,基本覆蓋到了所有的平原地區的農田面積。

特色農業

擦菜 採用本地蘿蔔菜醃製而成,可清炒,可作配料,亦可作湯料,口感脆、淡、爽。有謝覺哉詩詞《三月望江南·寄家》:家鄉好,吃得十分香。臘肉乾魚煎豆腐,細茶甜酒嫩鹽姜,"擦菜"打清湯之句。

茶油 色清味香,含有豐富的脂肪酸和多種微生素,是降血脂的理想產品。沙田屬丘陵地帶,土地肥沃,氣候適宜,是油茶樹生長的理想環境,鄉內有茶林2000畝,油茶籽產量豐富,出油率高,鄉內年產茶油8萬斤。茶油是純天然綠色食品。

米酒 鄉內家家戶戶有釀酒的習俗,隨着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所釀米酒僅用於招待親友和家庭飲用,該酒採用優質米、玉米、紅薯等加工配製而成,不含糖化酶,不添加任何輔助劑,對身體無刺激,該酒氣味芳香,口感淳和、味道偏甜、不上頭,適量飲用有提神、保健作用。

魚 沙田漁業發達,境內有養魚水面4000畝,主要有白條魚、草魚、鰱魚、鱅魚等品種,年產魚達30萬斤,採用天然青草飼養,肉質光溜、細嫩,入口爽滑、鮮美。尤其是"白條魚"基地三百畝成片,遠看水白,近看全白,確有一番景色。

楠竹 長沖、堆資、寶雲等幾個村2000畝楠竹已具規模,每年冬春兩季有竹筍出售,本地產竹筍清爽可口,銷路不愁。

產業收入

工業總產值達19300萬元,比五年前比翻了三倍,農民純收入以2006年達到3321元,比五年前增長338%,在兩稅以來分別以40%的年增速增長。工業發展在旅遊的帶動下發展迅猛,傳統產業成立優勢產業,量具產業已具有"北有瓦房,南有沙量"之稱。沙量、五量、三星、兩個電子廠、三個針織廠在旅遊的帶動下迅速發展。

沙田鎮轉變幹部作風為企業提供良好發展環境,通過大力招商引資,抓好項目建設,工業建設邁上了新台階。為加強與企業之間的溝通和聯繫,該鎮結合轉變幹部作風、加強機關效能建設,提出了"三個轉變",即:從善於以會行政轉變為善於現場辦公;從善於溝通群眾轉變為善於溝通企業主;從善於抓行政工作轉變為善於抓招商引資,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做好服務工作。

2007年10月5日,當台灣大來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反映有群眾阻礙其施工時,該鎮及時組織有關部門人員深入工地了解情況,並做好群眾的疏導工作,保證了施工正常進行;當香港利仕集團有意來投資而沒有現成廠房時,該鎮騰出政府辦公樓作廠房,並積極為其爭取立項和申報建廠用地,從而贏得了該集團的信任,在原來投資1000萬元的基礎上又追加5000萬元。經過努力,該鎮共引進企業12家,完成招商引資額10320萬元,新建和續建項目38個,總投資33980.5萬元,年內完成投資10445萬元,占全年任務的189.9%。同時,鄉鎮企業也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預計全年鄉鎮企業總收入102017萬元,同比增長18.5%,實現總產值88805萬元,同比增長18.6%,實現利潤3708萬元,同比增長7.3%。

歷史人文

何叔衡,1876年生,中共一大代表,1935年2月24日,從江西轉移福建途中,在長汀突圍戰鬥中壯烈犧牲,時年59歲。

何叔衡故居(6張) 何叔衡故居是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寧鄉縣城西70多公里沙田鄉杓子沖。何叔衡銅像(朱惟精創作)1876年5月27日,何叔衡誕生於此。故居為一所普通農舍,建於清乾隆五十年(1785)。平面呈方形,坐東朝西,土木結構,有正房、左右廂房計23間,小青瓦屋面,土磚泥築院牆,占地約2600平方米。平頭槽門,門額上端懸掛廖沫沙題寫的"何叔衡烈士故居"七字橫匾。槽門上掛着胡耀邦書寫的"何叔衡同志故居"匾額。前坪里安放着何叔衡半身塑像,門內地坪長35米,寬23米,穿過地坪即為正堂屋。雙頁木門,方格窗。檐下走廊,中辟天井。1972年後多次維修,復原陳列有何叔衡及其父母住房、書房等,以供瞻仰懷念。屋前有田園、小塘,屋後崇山峻岭,左為馬里山,右為大樹山,有清泉自後山而下,繞宅而流,風景宜人。左為2006年5月30日(何叔衡同志130周年誕辰前一天),長沙市委、市政府在故居設立的何叔衡銅像(由我國著名雕塑家朱惟精創作)。

謝覺哉。沙田鄉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共和國司法奠基人謝覺哉的故土。地處村莊中東北腹地的覺哉故居成為該村的標誌性建築,故居始建於1821年,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屋築圍牆,堂屋掛有謝老的大幅畫像,其間收錄謝老生前各類文稿、日記及日用品。2003年,沙田鄉借謝覺哉誕辰120周年契機,硬化了前往故居的水泥路,將覺哉故居修葺一新。黃磚黑瓦與四周古樹相襯,更顯莊重。 2008年沙田鄉在新農村建設規劃中,確立了以故居景點為依託,擦亮這張人文名片的發展思路,通過市縣援建,逐步打造知名的愛國教育基地和旅遊觀光、休閒娛樂基地,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0萬元,三年內逐年翻番的目標。

市旅遊局率先發力,謝覺哉故居的紅色旅遊發展規劃已經制定,2008年下半年故居將納入該局的線路推薦籠子,整合到花明樓、韶山的旅遊資源中。

沙田鄉政府已作出沙田鄉紅色旅遊包裝策劃,並在網站上發布了招商公告。特別是鄉黨委委員張合民已着手考證謝覺哉的典故和軼聞,藉以提升故居人文性,增添更多傳奇色彩。

沙田鄉也已着手綜合提高故居景點質量的工作:在縣內主要路段設立景點指示牌;在故居前建與景觀環境相協調的生態停車坪;在故居內設其生平陳列室,逐步建好"四髯亭"、碑林等人文景觀,還計劃在故居邊建設2到3家"農家樂",提升旅遊品位,增強景點可游可玩性。

旅遊風光

銅鑼山盛景

位於寧鄉市沙田鄉石梅村,主峰位於寧鄉西部板塊中心,海拔約600米,山頂有一塊大圓石,表面略帶黃色,形如銅鑼,方圓數十里皆可見,故名銅鑼山。山上有狗洞坑、跌馬洞等數十個景點。山腳有溶洞數百米相連。當年"黃唐起義"首領姜亞勛、陳仲怡在此山上聚會,並展開戰鬥。山下有小二型水庫石梅水庫與銅鑼山相映成趣。晴天碧波蕩漾、鳥語花香,陰天雲霧縈繞、神秘迷人,風光旖旎而美麗。2006年8月,石梅村支兩委組織修建進入銅鑼山公路,主要公路已實現水泥硬化。

位於銅鑼山半山腰,洞壁為巨石,平坦處有神仙腳板印,相傳鐵拐李經過此地,不小心跌到洞裡,留下此腳印。狗洞坑,相傳是神狗化變的石狗,巍然不動地坐在坑內,環視扶王山一帶,盡職地守護着山上的那面銅鑼和滿山的財寶;狗眼、狗耳、狗鼻、狗嘴清晰可見。

神奇的石筍風光

此景位於寧鄉市沙田鄉石筍村,石筍村就因巨石兀立如筍而得名。石筍風光極具旅遊開發價值。有神仙腳印、掌印、神仙屁股坐印,石筍奇形怪狀,高聳入雲,十分迷人。主要景點有:石筍庵、神仙洞、神仙橋、猴子石、蜜蜂從王等。

站在山頂極目遠眺,只見群巒疊翠,涓水如帶,柳抱荷塘,竹掩農舍,梯田如鱗,阡陌縱橫。相傳青庵佛祖12歲死後葬於石筍中,現石筍上尚有高1.2米、寬0.6米的石塹。當地群眾為紀念他,就在石筍旁修建廟宇,立其雕塑,香火貢奉,已祈求菩薩保佑,風調雨順,健康吉祥。

惠同廊橋

又名惠同橋,位於沙田村境內,始建於清朝光緒9年。民國十六年,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長兄玉書倡修茶亭於其上,故後也稱惠同茶亭,今定名惠同廊橋。

坐在茶亭,憑窗眺望,遠方黛山隱約,是處流水潺潺,村莊裡桃紅柳綠,田野中麥青花黃,盡收眼底,好一幅江南山水風光。徐徐細風輕拂,室內茶香正濃,或舉杯作賦,或三五閒談,或看古戲、評時事,或靜心喝茶,茶香清淡,入口神怡,細賞"小橋流水人家"之景,好一幅悠閒自在的生活。

鄉鎮企業

五里量具廠是一家由鄉鎮企業改制為民營企業的大型鑄件量具廠,廠房擁擠、設備陳舊一直是制約該廠發展的瓶頸,實施技擴改迫在眉捷。2007年3月,該廠征地18.8畝,投資1000萬元進行技術改造和擴建。在這期間,鄉黨委政府數十次上門為其出謀劃策、解決難題,協調信用社、國土、城建等部門,對擴建的問題進行協商。"以前的廠房既是生產車間又是倉庫,積壓產品堆積在車間裡有一人高;技改後,新建了倉庫和廠房,引進了大型的機械加工設備,來勢越來越好,職工幹勁越來越足。

2007年,上繳稅收達120萬元,產量2000噸,產值、產量全部翻番。"曾是"寧鄉縣十佳公僕",任該廠生產廠長的劉補強頗有感觸地告訴筆者,鄉黨委政府從政策、資金、人力、征地拆遷等方面都進行傾斜扶持,給予了多項優惠,正是因為他們全力以赴的支持,五里量具廠的技擴改項目才能完成得如此順利和成功。五里量具廠生產的最重量具單件高達23噸,該廠也成為長沙地區鑄造單件重量最大的企業,產品遠銷美國、巴基斯坦、泰國、越南等國,預計2008年產量將突破3000噸。

政府的大力引導和扶持,五里量具廠的成功技擴改,讓該鄉的另外幾家量具廠看到了發展的潛力和希望。此後,相繼又有沙田量具廠、三星機床工具有限公司2家量具企業在政府的引導和協助下投資1000多萬元分別進行技擴改。這幾家量具廠都呈現出供銷兩旺的良好局面。

2005年,該鄉僅量具企業就上繳財稅近200萬元,占到全鄉財稅總額的三分之二強。沙田鄉黨委政府通過充分挖掘量具行業潛力,花大成本大力氣優化並改善企業發展環境,走出了一條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