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心入脾炒麵香(朱峨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沁心入脾炒麵香》是中國當代作家朱峨眉的散文。
作品欣賞
沁心入脾炒麵香
霜降一過,即是山里柿子的採收季節。摘回柿子的同時,特意揀幾個熟透的紅柿子,用來拌炒麵。半碗炒麵,一個紅柿子,一勺滾熱的豆沫兒湯,攪拌一起,一碗噴噴香、蜜蜜甜的炒麵拌好了,夾一塊放入口中,沁心入脾,甚為爽口悅心!
再將這碗炒麵拍下照片,上傳QQ空間,剎那間引來近百位「友友」圍觀,垂涎欲滴,拍手稱讚!
這是一碗什麼炒麵?甜柿子拌炒麵。這麼一解釋,更令「友友」們一頭霧水。
在邢台西部山區路羅四五十里綿長的山川里,炒麵又是這裡祖祖輩輩的主食乾飯。無法考證哪位先人發明了這種吃食,既方便,又頂餓。在這道山川里,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更是家家都離不了的主食。那時候,誰家都會有一大瓮炒麵,要沒這一瓮炒麵,那光景就沒法兒過了。
但這炒麵一定不是城裡人眼裡的那個把麵條再加雞蛋或肉炒食的炒麵!而是用曬乾的玉米,放入大鐵鍋內,加入一些河沙,灶膛內呼呼的火苗舔着鍋底,風箱呼噠噠拉得山響,灶邊立着母親,手持四尺長的木柄「撥拉」在鍋內不住勁地攪動,直到鍋內玉米粒噼里啪啦爆響,不少玉米粒爆成了白乎乎的玉米花,這就立刻出鍋,篩子一過河沙,倒入備好的簍筐里。之後,將炒好的玉米扛到水動的石磨房裡去磨成面,這便是山里人碗裡頓頓不離的沁心入脾的炒麵。
這是我記憶里最好的「光糧食炒麵」。除此之外,還有其它的各樣炒麵,加入炒好的谷糠,這是「糠炒麵」,吃起來不怎麼爽口;加入野生橡樹的果實,這是「橡瓣炒麵「,吃起來有些澀,容易脹胃;加入柿樹春天早期落果的小柿子,這是「柿簍炒麵」,吃起來更澀,更難以下咽;加入加工柿子時旋出的柿皮兒,這叫「甜炒麵」;加入酸棗皮兒,這叫「酸棗面」。
山里人真是好口福,僅「炒麵」就有這麼多樣。其實,這並不是山里人在弄炒麵花樣,而是生活所逼——無奈之下逼出來的花樣兒啊!那時生產隊裡分下的玉米哪裡夠一般人家一家七八口人甚至十幾口人一年的生活消費呢?因此春天柿樹落小柿子時,奶奶、母親們就到樹下拾些落果的小柿子。到秋天,橡樹落橡果時,母親便翻山越嶺穿梭在濃密的橡樹林里揀拾一個個的橡果。對於小柿子和橡果,要在大缸里浸泡好多天,其間要換好幾次水,去掉澀味兒,放到房上曬乾,在石磨上磨成面,再攙入些玉米炒麵,這樣可省去一些玉米,可這些「炒麵」並沒有什麼營養啊!相對來說,糠炒麵和甜炒麵還好一些。孩子們誰也不願意吃,大人們拉下臉喝斥:「不吃你不餓!糠炒麵咋啦?這是健胃的!」
作者簡介
朱峨眉,必讀社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