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樓夕望招客 白居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樓夕望招客
圖片來自大眾網

江樓夕望招客是一首七言律詩,此詩描繪詩人夏夜登樓遠眺時見到的景色。「望」字統領全篇,全篇景致緊扣「夕」字,尾聯則向友人發出邀請應題中「招客」二字。詩中所寫都是尋常景物,但其高妙之處就在於以描寫這些物象來逼真傳神地勾勒出夏夜清涼優美的景致,像一幅疏朗悠遠的山水畫,又不失人情之美。

原文

白居易〔唐代〕

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長。

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樓消暑否?比君茅舍較清涼。

譯文

晚上在江樓上向東望去,海天相連,一片茫茫;山川形勢,又闊又長。

城中萬家燈火在江的四面閃爍着;燈火倒映在江面上,宛若一道璀璨的銀河。

晴天時,風吹古樹,瑟瑟作響,好像是在下雨一般;夏夜裡,月光撒滿了平地,就跟秋霜一樣。

能不能到江樓來消消暑氣?比起您的茅屋,的確要更加清涼。

賞析

  詩人寫出了黃昏時站在樓上所看到的杭州城外繁華景色。

  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長一首句寫仲夏之夜,登上江樓,極目遠眺,海天暮色「茫茫」一片,寫出海上夜色。次句推展畫面,山川形勢,氣象壯闊。

  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一次聯潑墨揮灑,江城萬家燈火四面閃爍天際銀河倒映在江心。同首聯所寫海天茫茫、山高水闊,相互輝映。都是「夕望」之景

  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腹聯使用了「晴天雨"、「夏夜霜"兩個形象比喻。前者將風吹古木樹葉的蕭瑟聲同雨聲聯繫,說明酷似雨聲;後者將皓月臨照平沙的銀白色同霜色比並說明形如秋霜。以強烈的主觀想象把互相矛盾的自然現象通過藝術的對接,合情合理,使景色透射出一股清涼氣息。

  能就江樓銷暑否?比君茅舍校清涼尾聯以問答的形式,以江樓茅舍消暑「校清涼」親切、詼諧,因口吻而使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在夕陽西下的時候,詩人登上江樓,向東望去,總覽餘杭山川形勢,只見海天一色莽莽蒼蒼,山川分外開闊空曠。而當夜幕降臨,城四周燃起了萬家燈火,錢塘江中江船密集,待漁火紛紛點燃之時,就仿佛是天上的星河映在了水的中央。森森古木高曠而幽寒,就是在晴天也像下雨一樣陰涼潮濕,月亮照在平沙之上,就是在夏天也像是落下了層白霜那樣清寒。

  於是,詩人描寫了俯瞰萬家燈火星河燦爛的繁華夜景和月白風清的感受。用「晴天雨」來形容夜風,把風吹樹葉的颯颯聲和雨聲聯繫起來;用「夏夜霜」來形容月光,又把月照白沙的顏色,和霜色結合起來,詩人豐富的想象力於此可見一斑,壯美的山河,涼爽宜人的氣候,加上主人的殷勤,客人便欣然而至了。

  詩人把江城夏夜的景色描寫得分外美麗。不僅有海天一色山川闊大的自然之美,又有萬家燈火、水中漁火的人間安寧,繁華的氣象。而·古木」、「平沙」二句的描繪,便把一片清朗幽寒寫得淋漓盡致,讓人頓覺暑意全消,精神為之一爽——這的確是一個消暑的好地方。

  詩中所寫都是尋常景物:海、天、山川、燈火、星河、風雨樹木,月下的霜……但其妙處就在於在短短一首七律中用這麼多事物組合出一幅幅清新優美的畫面,就像一幅疏朗悠遠的山水畫,最後以人的心情作結,使整幅畫更增加了人情之美。

創作背景

  《江樓夕望招客》寫于于公元823年(唐穆宗長慶三年)夏天。當時,詩人在任杭州刺史,在一次招朋友夜晚飲酒時,詩人從樓上看到了杭州城外的景色,便產生了靈感,寫下了這篇即興之作。

簡析

  《江樓夕望招客》是一首七言律詩,此詩描繪詩人夏夜登樓遠眺時見到的景色。「望」字統領全篇,全篇景致緊扣「夕」字,尾聯則向友人發出邀請應題中「招客」二字。詩中所寫都是尋常景物,但其高妙之處就在於以描寫這些物象來逼真傳神地勾勒出夏夜清涼優美的景致,像一幅疏朗悠遠的山水畫,又不失人情之美。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