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永遠的年味(孫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永遠的年味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永遠的年味》中國當代作家孫溪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永遠的年味

走在這乍暖還寒的初春里,看着道路兩邊飄搖的燈籠,年的氣息離我們漸漸遠去,但我記憶中的年卻是永遠也抹不去的溫暖。記得小時候每逢小年二十三,隨着灶王爺上天言好事的鞭炮一響,老百姓農曆新年的序幕就已經拉開。走在大街上,那紅紅的福字,福意滿園的春聯,大紅的燈籠以及各種紅色的掛飾把年的吉慶和喜悅迅速鋪展開來。從各家廚房飄出來的帶着荷葉香的饅頭味、包子香、炸菜味和肉香讓我對那頓渴盼已久的年夜飯有了更多的期盼和嚮往。忘不了母親親手縫製的新衣、放在枕邊興奮地睡不着覺的幾毛壓歲錢以及除夕夜的叮囑和教誨,忘不了吃到包着錢幣的餃子時的那份喜悅,忘不了那煙霧繚繞的三炷香與香火味承載着大人小孩的希冀隨風飄蕩,更忘不了一家人圍坐一起守歲的幸福和甜蜜。那頓年夜飯寄託着的是牽掛、等待和溫暖,那濃濃的年味里走不出也忘不掉的是那份永遠的親情,那份來自內心的溫暖和真愛也在這濃濃的年味里流淌。

過了臘月二十三,最盼就是除夕了。那天貼對聯是我最喜歡做的事情,對聯的內容是滿滿的祝福,根據內容在父親的指導下和哥哥一起張貼好對聯,那種成就感簡直是難以言表。最快樂的是除夕晚上一家人坐下來包餃子,雖然那時包餃子的技術拿不上桌面,但那種其樂融融的氣氛卻至今難忘。母親每一次年夜飯前的叮囑:劑子怎麼滾才能圓,餃子皮怎麼擀才薄卻又不會破。這看似簡單卻又展示手藝的活在我面前成了難題,我擀的皮又厚又不圓,母親就一遍又一遍地教我並說笑道:等你大了去了婆家包的餃子不像樣,你婆婆會怪俺沒教出你營生來,所以你必須認真學好。那情景仿佛就在昨天,母親的叮囑成了我難忘而又美好的回憶。零點一過,家家戶戶的鞭炮聲此起彼伏,人們也漸漸有了睡意,伴隨着母親「初一早晨不要摸窗台」的神秘囑咐漸入夢鄉。

初一一大早,鞭炮聲把我們從夢中喊醒。揉着睡意朦朧的雙眼透過窗戶看到院內的小方桌上早已擺上貢品。我急匆匆穿上新衣,效仿老人恭恭敬敬磕頭,只希望我的心愿在新的一年能夠實現。接下來跟着大人挨家挨戶的去串門磕頭。儘管女孩子不磕頭,但穿着新衣跟在大人後面走東家去西家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每到一家,老人們總是熱情地往我們口袋裡裝瓜子、花生、糖果之類的零食,在那時誰家有糖果那是一種榮耀。隨後生活條件好了,孩子們也不稀罕啦,但串門磕頭的風俗直到如今仍在繼續,那是一種孝老敬老樸實的家風的延續呀。那一跪把那種尊老、愛老、敬老的品德在無言中傳遞給了一代又一代人。

時過境遷,總感覺有些年俗已經淡化了很多,但是那些延續下來的禮節還在以另一種形式潛移默化着一代代鄉民,那是一種新時代的開拓,更是一種新境界的展示,那是一種再樸素不過的鄉風傳承。那年味里充盈着滿滿的幸福,那年味里擁有着永遠的回憶。如今的年味里既不是鞭炮也不是壓歲錢,而是親情的溝通與相融。即使隔着千山萬水也不辭辛苦回家過年,因為年的味道就是一家人在一起。

此刻望着熱氣騰騰的餃子,看着婆婆祭拜天神的那份虔誠,聽着家人們幸福爽朗的笑聲,我再次品嘗了年的味道,領悟了年的內涵。濃濃的年味里到處都充溢着奮鬥後的福,拼搏後的快樂。幸福的笑聲里傳遞的是愛和親情、溫暖和感動,傳承的是那份亘古不變的力量和永恆。[1]

作者簡介

孫溪,文學愛好者,喜歡用樸實的文字記錄生活的美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