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葉鹿角珊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楔葉鹿角珊瑚是水螅型的單體或群體動物,外觸手芽形成塊狀、葉狀或分枝狀群體。
珊瑚體為大型個體、珊瑚骼是實心板或短扁平分層片,通常無軸向珊瑚石。
珊瑚石光滑,圓潤,而不是非常突出的。由共骨組成小刺。
基本內容
目:石珊瑚目
科:鹿角珊瑚科
門:刺胞動物門
綱:珊瑚綱、六放珊瑚亞綱
命名者及時間:Dana, 1846
拉丁學名:Acropora cuneata
界:動物界
屬:鹿角珊瑚屬
種:楔葉鹿角珊瑚
中文名:楔葉鹿角珊瑚
物種概述
群體長達200-500毫米,直徑5-20毫米,有圍鞘。共骨表面有刺或槽。
無軸柱或軸柱小、弱。觸手及隔膜為6或6的倍數。
隔膜成對發生,肌肉多相對而生,口道溝兩個。
如有骨骼,其骨骼均在體外,由表皮層分泌形成。
是常見的六放珊瑚亞綱、石珊瑚目的動物,每個蟲體與海葵相似,其基盤部分與體壁的外胚層細胞能分泌石灰質物質,積存在蟲體的底面、側面及隔膜間等處,好像每個蟲體都坐在一個石灰座上,稱為珊瑚座。
隔膜成對,但缺乏明顯的口道溝,具鈣質杯狀外骨骼。是造礁珊瑚。
有如鹿角般的分支狀生長形態,頂端小枝細長而漸尖。
分枝中部和基部的輻射珊瑚體稀,向上逐漸變為鼻形和半管唇形,小枝上的是針口管形。軸珊瑚體圓柱形,直徑2毫米,杯孔小。
輻射珊瑚體第 一輪隔片不等,一般為六個,外側直接隔片最大,內側略小,第二輪僅有一點小刺痕跡。濾食浮游性生物。
珊瑚顏色
淺奶油色或棕色。
生境與豐度
生境位於所有珊瑚礁環境,尤其是珊瑚礁斜坡和礁坪的上部。豐度:一般。
分布範圍
分布於澳大利亞大堡礁。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