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氏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森氏櫟 基本資料
‧中文名稱: 森氏櫟
‧英文名稱: Mori Oak
‧學名: Cyclobalanopsis morri (Hayata) Schottky
‧科名: 殼斗科(Fagaceae)椆屬(Cyclobalanopsis)
‧別名: 森氏櫟、赤柯、赤椆、校欑、九層、九層樹,臺灣青岡,臺灣椆(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原產地: 臺灣。
‧分佈: 主要產在 2,000 公尺左右,常與檜木形成針闊葉混合林,常居第一層樹冠層。分佈於全島中央海拔 1,600~2,400 公分山區,經常形成純叢存在。(Flora of Taiwan) 特產臺灣海拔 2,000 公尺左右山區,為臺灣中高之海拔森林中重要闊葉樹。 可見於台灣中部的大雪山、鞍馬山,觀霧、鹿場大山、檜山、大霸尖山、南湖大山、棲蘭山、雙鬼湖、清水山、太魯閣大山、立霧主山、木瓜山、梅峰至翠峰、阿里山及太平山等地。
‧莖: 高可達 20 餘公尺,徑 1 公尺左右,樹皮灰褐色,常呈條狀剝落;小枝條細長,初為灰綠色後轉為灰褐色。
‧葉: 葉長橢圓形至倒卵形,長 6~12 公分,寬 3~5 公分,先端漸尖而為尾狀,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革質至薄革質,葉緣中部以上有鋸齒或鈍鋸齒,表裏兩面皆光滑無毛,但有時幼葉稍帶黃褐色柔毛;新芽橫切面呈 5 角形;中肋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顯著隆起,側脈 7~13 對;通常為 9~11 對,略於表面凹下於背面隆起;葉柄長 1.5~3 公分,初有毛茸,後光滑無毛。
‧花: 雄花序呈疏生的葇荑花序,雄花杯形,長 0.15~0.2 公分,徑約 0.3 公分;花被片 5 枚,外面及邊緣密佈毛茸,內面光滑無毛,雄蕊 6~7 枚。
‧果實: 殼斗杯形,長 1.4~1.7 公分,徑 1.8~2.2 公分;殼斗被黃褐色絨毛,苞鱗排列呈 7~10 列同心圓,環帶邊緣鈍鋸齒,不緊貼於殼斗上。堅果近寬卵形或近球形,直徑 1.5~1.8 公分,長 1.5~2 公分,先端圓而有尖突,基部截斷狀。[1]
用途:
1.木材用途:木材紅褐色,堅實,為良好之重構造材,亦有用之為器具柄及小木器者。
2.果實是松鼠喜歡的食物。
特性:
常綠大喬木高可達 20 餘公尺,徑 1 公尺左右,樹皮灰褐色,常呈條狀剝落;小枝條光滑細長,初為灰綠色後轉為灰褐色。葉革質,長橢圓形至倒卵形,先端漸尖,基部鈍,前半部鋸齒緣,下表面幼時有黃褐色柔毛,成熟時光滑有光澤;葉柄長 1.5~3 公分。雄花序呈疏生的葇荑花序,雄花杯形,長 0.15~0.2 公分,徑約 0.3 公分;花被片 5 枚,外面及邊緣密佈毛茸,內面光滑無毛,雄蕊 6~7 枚。殼斗被黃褐色絨毛,具 7~10 環鱗片;堅果球形至橢圓形,長可達 2.5 公分。
森氏櫟簡介
《生活型》
大喬木
《樹幹及枝條的描述》
樹皮茶褐色,片狀剝落,有雲形剝痕;枝椏灰黑色。
《葉的描述》
葉長橢圓形,長6~10㎝,上半部具鋸齒,表面平滑,澤亮,幼葉背面具淡褐色絹毛,側脈8~10對。
《花的描述》
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下垂葇荑花序或直立穗狀花序,長約5-8cm,雄蕊5~7枚;雌花單生或2~多朵成短穗狀花序,子房三室,柱頭三叉。
《果實、種子描述》
殼斗杯形,質厚,具7~8環帶,密被紅褐色絨毛,堅果球形至橢圓形,徑約18㎜。
《生育環境》
全島海拔2,000公尺左右山區,頗為普遍,為臺灣中高之海拔森林中重要閣葉樹種,蓄積甚豐。
《原產地》
臺灣特有種[2]
視頻
2022/11/05大雪山櫟林帶生態之旅-6-森林中的大樹、森氏櫟
2022/07/02 合歡山生態之旅-18-霧林帶指標:森氏櫟、泛能高山茶
2022/11/05大雪山櫟林帶生態之旅-10-橡實:森氏櫟、杏葉石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