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卸村(王明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欒卸村》是中國當代作家王明洋的散文。
作品欣賞
欒卸村
欒卸村就是白塔鎮一個最典型的代表,曾經它也是那麼的貧困落後,曾經它也是那麼的封閉守舊,曾經它只是個「花錢靠救濟,吃糧靠返銷」的窮村。可是,倔強的欒卸人憑着一股子敢於拼搏的幹勁第一個走出了束縛,走向了富足。1976年,剛當上村黨支部書記的李長庚高屋建瓴,決定把工作着力點放在如何使欒卸從單一農業型向生態經濟型的轉變上。依靠礦產這大自然的饋贈,欒卸完成了集體經濟發展的原始積累。而後更是在全省率先組建了集製藥、礦產、養殖、運輸等多元經營的鄉鎮企業集團——河北恆利集團,將欒卸的發展之路越走越廣。現在的欒卸是一座花園生態式新農村,一座座小型別墅坐落在被銀杏樹環抱的「恆利莊園」,湛藍的天空,乾淨的街道,安逸的人們,都在訴說着一場變革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白塔不只是有一個欒卸,在這裡開拓變革的發展比比皆是。
而今的白塔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顯德汪新區、白塔村開元小區、下元村康樂苑小區、天生盛世名居也初步構成了白塔新農村社區的框架,人們逐漸開始了村鎮社區化的生活。過去白塔「行路難」、「出門難」的狀況也隨着村村通道路建設工程的完成而被徹底解決。村與村之間的距離沒變,聯繫卻更加貼近,道路和通訊的暢通讓它們之間再沒了明顯的界限,整個白塔更像是一個融洽的大家庭。
發展中的變革不只對傳統的顛覆,也有和傳統的結合。
塔子峪村外有條不大的河,三五個婦女在河邊洗着衣服,聊着家常。濃濃的鄉音,朗朗的笑聲,將這村莊的樸實渲染得純粹而真實。走到了一戶看着極為平常的小院門口,院牆裡織布機的聲音響成了一片,這陌生的機械聲,正敲打着一個村莊的繁榮。在工業革命兩百多年之後,竟還能在這座村莊中聽到「唧唧復唧唧」的木質手工織布機的聲音,不得不說是一種幸運。
清初,「四匹繒」的紡織技術傳入沙河白塔,並在這裡紮根傳承。時至今日,塔子峪的婦女們還是秉承着傳統手工紡織的工藝,「哐當哐當」的聲音一下下有節奏的反覆,細數着幾百年的時光。被磨得泛光的木質紡車、梭子和它織出的布一般,沉積着紡者靈魂的粗厚質感。
申小霞就是個傳統的紡織世家的女子,繼承家中祖傳的手藝,織出精美的布匹,販賣之後貼補家用。如果她生在百年前,也許就是人們眼中羨慕的黃道婆,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織布,手藝越來越精湛,或許還會織出幾個新的花式,教給她的女兒,再由她的孩子重複她的人生。可現在已然不再是那個男耕女織的時代了,「四匹繒」的傳統在她眼前行將就木。可是困境往往伴隨着新的機遇,她卻是見到了一個輪廓,而後便在心中搭建出了巨大的舞台。
作者簡介
王明洋,必讀社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