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這首詞掛在李白名下,可說是一個千古疑案。它最早出現於北宋人的筆記中。我們知道,李白是唐代的大明星,每有新作便迅速流布於世,但這首《菩薩蠻》和另一首同樣託名李白的《憶秦娥》,在他的時代卻從未有人提起,在中晚唐也無人知曉。從李白的創作思想來說,他是矢志復古的,所作多為樂府和古風,近體律絕很少作,更不要說作為流行小曲的詞了。後世所傳《清平調》三章,也是出於晚唐人的小說。從詞的風格特色來考辨,亦頗不像盛唐時代會有的。詞在早期,內容往往與調名相應,溫庭筠用這個詞調寫閨情、寫女性的裝束,都符合早期詞的特徵,這首詞以高遠闊大的風格寫鄉愁,且表現得這樣成熟,實在不像早期詞的樣貌。[1]
原文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注釋
平林:平展的樹林。漠漠:迷濛,形容煙氣。
傷心碧:一片使人傷心的碧綠色。
有人:指詞中的主人公。
玉階:一說「玉梯」。
長亭、短亭:古時設在大路邊供行人休歇的亭舍。因為各亭之間距離長短不一,所以有「長亭」、「短亭」的說法。
賞析
這首詞被譽為千古絕唱,當與它假託李白的大名有關,但客觀地說,此詞也還稱得上是第一流作品。從意境上來看,高遠闊大,一洗《花間集》溫柔綺靡的作風,但也不像蘇辛詞那樣一味地豪放。從章法上來說,整煉嚴密。上闋由遠及近,下闋由近再及遠,以「有人樓上愁」一句作為中心。上闋以寫景為主,下闋以寫情為主,結構完整,但並不呆板,整首詞情景交融。或者說它是由外物到內心,意隨韻轉,情緒逐漸加強。
這首詞的內容,是寫登樓遠望而起思鄉之情,在詩中來說已是陳舊的題材,但在詞中,相對於閨情怨別,可算得上是一個新鮮的題材,更何況它還有新鮮脫俗的語言和意境。
菩薩蠻
據唐蘇鶚《杜陽雜編》:「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瓔珞被體,號『菩薩蠻隊』。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從聲其詞。」由此可知這個詞調來自於外來舞曲。《菩薩蠻》又稱《菩薩蠻令》,雙闋44字,上下闋都是兩仄韻,兩平韻,平仄遞轉。《菩薩蠻》另有慢詞為《菩薩蠻慢》或《菩薩蠻引》,雙片10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