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愛新覺羅·溥儀,字耀之,號浩然。曾是清朝皇帝和滿洲國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辛亥革命以後,被袁世凱逼迫而宣布退位。抗戰時由於充當日本扶持的滿洲國皇帝,被定為戰犯,後被國家主席毛澤東特赦,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後擔任第四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1967年在北京死去。其為清朝皇帝在位時年號「宣統」,通稱宣統皇帝(1909年-1912年,1917年7月1日—12日)。其在滿洲國皇帝位時年號「康德」,(1934年—1945年)。[1]
人物生平
愛新覺羅·溥儀(滿語:穆麟德:pu i 英文名:Henry 亨利),愛新覺羅氏,乳名「 午格」,字 耀之,號 浩然。清朝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其曾祖父為道光帝,祖父為道光帝第七子、咸豐皇帝-醇親王奕譞,父親為醇親王奕譞五子、同治帝堂弟、光緒帝親弟-攝政王載灃。也就是說,他是道光帝的曾孫,醇親王奕譞的孫子,咸豐帝和慈禧太后的侄孫,同治帝的堂侄子,光緒帝的親侄子。
年號宣統(1908年12月2日-1912年2月12日,1917年7月1日-12日),是清朝最後一個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因其為清朝的末代皇帝,所以有人稱其為清廢帝,或尊稱為清遜帝,其在台灣的後人尊其為清恭宗。
後在偽滿洲國做日本人控制下的傀儡皇帝,年號康德(1934年-1945年)又稱 康德皇帝。二戰後,被蘇軍俘獲成為戰犯。新中國成立後被特赦並從事修改民國檔案等史料工作,並成為全國政協委員。
溥儀,清朝末代皇帝,辛亥革命後,被迫退位。國民政府與清室協商,保留了許多對皇室的優惠條件,承諾支付溥儀400萬銀元的年薪,不計算通貨膨脹,400萬銀元相當於今天日本皇室成員年薪總和的25倍。英國皇室成員總和。並且同意溥儀保存皇室。
1917年,溥儀在張勳、康有為等人的擁護下,再次登上皇位,史稱「丁巳復辟」,在孫中山等人的反對和聲討下,「丁巳復辟」僅12天就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