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未穿的紅嫁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下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人們要做好一件事,大都是從嚮往開始,如登高望遠,對那遙遙可見的風景,充滿無限的憧憬,這便是第一境。繼而為之痴迷,苦苦追求,雖山重水複、萬險千難也在所不惜,這便是第二境。許多人就在這第二境中停頓了,退卻了,或者倒下了,吃盡跋涉之苦,卻未曾嘗到攀登之樂,因為他沒有達到那風光無限的第三境。難就難在第三境,妙就妙在第三境,那是艱苦跋涉之後的突然發現,是長期積累之後的妙手偶得,是廢紙三千之後的神來之筆。 南國滄海,孤島密林,千年古堡,神秘莫測。一位不速之客的突然造訪,幾乎改寫了歷史,引發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唇槍舌劍……歷史學家李言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踏上「仕途」。他與當年的恩師令狐譫在秦嶼精神病院不期而遇,歷史老人昭示他揭開千年古堡之謎,而錯綜複雜的權力之爭和愛情糾紛卻使他在即將達到事業的峰巔之際功虧一簣,遺恨終生。當他再度來到秦嶼之時,已是向這座行將湮滅的歷史遺蹟和刻骨銘心的愛情作最後的告別,看一眼那終未能穿上戀人之身的紅嫁衣…

作者簡介

霍達,女,生於1945年11月26日,回族,北京人。國家一級作家,1976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發表第一部小說《不要忘記她》,1987年創作長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該作於1991年獲得茅盾文學獎 。 1988年成為全國政協委員,當選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副會長、中華文學基金會理事、《港澳百科全書》編委、開羅國際電影節評委。 霍達曾參加美國愛荷華國際寫作中心,並先後赴英、法、俄、日等十餘國及我國港、台地區進行學術交流,其生平及成就載入《中國當代名人錄》、《世界名人錄》、《中國作家大辭典》、《中國電影家大辭典》、《中國專家大辭典》、《中華古今女傑譜》等大型辭書。 霍達是回族作家,但她的創作題材範圍卻未局限於本民族的生活,而是古今中外,均能擷取,表現了多方面的藝術才能。 霍達的作品結構宏大、視野開闊、激情充沛。在她的字裡行間,流露着一般女性作家作品中極為少見的俠義色彩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被生活中令人痛心的個案激發,進行深入的調查了解後落筆成文。 由點到面,以翔實的第一手材料反映關 ……

內容預覽

  一位前輩作家說過:「尋詩爭似詩尋我。」真是作家之語,詩人之語。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引用了這句話,並且闡述自己的創作體驗:「從某種意義上說,作家並不是作品的主宰,文學創作是一個奇妙的『互動』過程:你在『尋』她,她也在『尋』你。你為了尋找最佳的表現形式,『眾里尋她千百度』;而她好像是一件早已存在的、完整的、有生命的藝術品,等待着你的發現,『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樣的創作狀態,對作者來說已不是苦行,而是藝術享受。」  編輯在發稿時,認為「苦行」二字不妥,問我是不是改為「苦刑」?我說不能改,這不是筆誤,而是我刻意這麼寫的。「苦刑」是他人強加於你的刑罰,只能被動地承受,因此才深感其苦;而「苦行」是你主動地自找苦吃,雖苦而無怨,若「苦行僧」然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