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期權備兌開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期權備兌開倉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有文化術語。

歷史名詞是歷史上曾出現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稱[1],例如「禪讓」,傳說古代實行舉薦賢能之人為首領繼承人的一種制度,據文獻記獻:有堯舉舜、舜舉禹[2]、禹先舉皋陶、皋陶死禹又舉益等歷史故事。

名詞解釋

期權備兌開倉是指在賣出期權的同時,持有相應的標的資產作為備兌資產,以便在期權到期行權時能夠滿足交割要求的一種交易策略。備兌開倉的目的是在保持標的資產頭寸不變的同時,通過出售期權合約來獲取額外的收益。

備兌開倉通常適用於投資者看好標的資產未來的走勢,並且希望利用這種看漲或看跌的趨勢來獲取收益。備兌開倉的收益來源於賣出期權的權利金收入以及標的資產未來價格的變化。

期權備兌開倉的步驟

備兌開倉可以通過以下步驟實現:

1.持有相應數量的標的資產,比如股票或ETF等。

2.賣出相應數量的期權合約,選擇相應的行權價格和到期時間

3.收取期權合約的權利金。

4.如果期權在到期時被行使,持有的標的資產將用於履行期權交割要求。

備兌開倉具有一定的風險,如果標的資產價格大幅下跌,可能會導致投資者的損失。投資者在進行備兌開倉交易前應該了解市場風險和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風險控制策略,以降低風險。

期權備兌開倉的誤區

期權備兌開倉的四個認識誤區如下:

誤區一,被行權是糟糕的事情。

有的投資者備兌開倉後,一方面希望看到股票上升,另一方面又不希望股票漲得過高,因為擔心自己被行權。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主動賣出手裡的股票與被行權而「被迫」賣出手裡的股票的體驗不同。

被動賣出尤其是股票上漲的時候賣出,很多投資者對此難以接受。事實上,不管什麼樣的投資策略,總有一些策略會比你所做的策略更好。「過早賣出」並不是備兌開倉所造成的,從正面的角度來看,這反而意味着策略達到了它最大的收益和利潤。

誤區二,備兌開倉是一個好策略,因為大多數期權在到期時都一文不值。

投資者不應該從這個角度去認識備兌開倉的優勢。如果大多數期權在到期時都一文不值,意味着賣出期權存在超額收益,那麼就會有大量的投資者進行賣出期權,從而使得期權價格下降,直到超額收益不存在。

誤區三,備兌開倉是一個壞策略,因為投資者不得不在盈利時賣出。

投資者選擇了某一行權價,說明投資者願意在這個價位賣出股票,是一種鎖定收益的方式。與此同時,投資者必須意識到,備兌開倉不能防範股價下跌風險,當股價下跌時,備兌賣出認購期權所獲得的權利金不能提供足夠的保護。

因此,當投資者準備實施該策略時,還應進行股票基本面分析,並加強對期權頭寸的管理。

誤區四,備兌開倉讓投資者感覺無趣。有些投資者認為,備兌開倉跟買入並持有的投資者相比,不需要對持有倉位做太多的關注。

實際上,備兌開倉過程中,選擇哪一個行權價的合約,存續期間如何合理管理已賣出的期權頭寸,期權到期後如何進行善後行動,是新開倉還是分散開不同的行權價的期權倉位等,都需要投資者的經驗和技巧。

期權備兌開倉優缺點及注意點

優:①定期獲得收入。只要賣出期權就會有權利金收入,可以賣近月合約也可以賣遠月合約;②比直接持有標的資產風險更低;③該策略合理利用已持有的標的資產做擔保,不需要額外繳納現金保證金,因此通常情況下無須每日盯市,無強平風險。

缺:①標的資產價格持續上漲時,該策略向.上收益具有上限;②標的資產價格持續下跌,該策略下行風險較大。(可通過複合策略來防範,參見期權十二釵之避險型——保險策略等)

備兌開倉要注意的幾個點:

1.選擇波動適中的ETF或股票。

2.選擇平值或輕度虛值的認購期權。

3.做好被行權的心理準備。

4.備兌賣出認購期權的收益率是你可以接受的。

5.及時補券(合約標的可能因發生分紅送配等事件導致合約單位變化,應留意相關公告,確保滿足使用備兌策略的條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