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朝聞夕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朝聞夕死

來自 網絡網 的圖片

朝聞夕死 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論語·里仁》。

"朝聞夕死"的原義是如果早上明白了道理,哪怕當晚就死去,也是值得的;比喻對真理或目標的追求,非常熱切;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朝聞夕死 [1]

拼音 zhāo wén xī sǐ

注音字母 ㄔㄠˊ ㄨㄣˊ ㄒㄧ ㄙˇ

成語出處 《論語·里仁》

語法結構 連動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

成語出處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後人據此概括出成語"朝聞夕死"。

成語故事

晉國國君晉平公是一位治國有術的國君,他政績不凡,學問也不錯。在七十歲的時候,他仍覺得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實在是太有限了,還想多學點知識。可是七十歲的人再想去學習,困難很多,晉平公於是去詢問賢人師曠。

師曠雖然是一位雙目失明的老人,但歷經滄桑博學多智

晉平公對師曠說:"你看,我年紀很大了,可是還很希望再讀些書,增長些學問,可總是信心不足,總覺得時間來不及了。"

師曠回答說:"您說時間來不及了,那為什麼不把蠟燭點起來呢?"

晉平公有些莫名其妙,不明白師曠在說什麼,便說:"我在跟你說正事,你卻跟我瞎扯,哪有做臣子的隨便戲弄國君的呢?"

師曠連忙說:"國君您誤會了,我是個雙目失明的人,怎麼敢隨便戲弄大王呢?我是在認真地跟您談學習的事呢。"

晉平公說:"此話怎麼講?"

師曠回答說:"我聽說,人少年的時候喜好學習,如同初升的太陽一樣,那太陽越照越亮,時間也久長。人中年的時候喜好學習,就像正午的太陽一樣,雖然正午的太陽已走了一半了,可它的力量很強,時間也還有許多。人晚年的時候喜好學習,就像把蠟燭點燃一樣明亮,雖然已日暮,沒有了陽光,可他還可以藉助蠟燭啊,點上蠟燭和在黑暗中走路哪個好呢?"

晉平公恍然大悟,高興地說:"你說得太好了,聽了你這番話,我就有信心了。"

成語寓意

孔子強烈地表達了渴望認識真理的心情。他願意以生命交換對真理的透徹認識,由此可見他追求真理的迫切心情與追求真理而不得時的苦惱。在當今社會,知識的更新日漸加速,要是你沒有每天學習,不斷充電,那麼很快你就會被飛速發展的社會毫不留情地淘汰。只有那些隨時充實自己、為自己奠定堅實基礎的人,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脫穎而出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朝聞夕死"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形容對真理的追求迫切。

運用示例 西漢·司馬遷《悲士不遇賦》:"沒世無聞,古人惟恥;朝聞夕死,孰雲其否?"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自新》:"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

南朝·梁·蕭子顯《南齊書·卷三一·荀伯玉傳》:"初,善相墓者見伯玉家墓,謂其父曰:'當出暴貴而不久也。'伯玉後聞之,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明·朱權《沖莫子·第三折》:"你既覺悟了朝聞道,夕死可矣,卻怎麼剗地怕風濤。"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