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普托拉納高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普托拉納高原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西伯利亞高原是世界著名的大高原之一,其北部有普托拉納高原,最高海拔1701米。普托拉納高原(Putoran Plateau),俄羅斯中西伯利亞高原西北端被深谷斷開的山地。位於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Krasnoyarsk)邊疆區。是中西伯利亞高原最高部分,其中卡緬(Kamen)山海拔1,701公尺(5,581呎)。海拔較高處有山地苔原,大部分河谷有針葉林。

基本內容

中文名:普托拉納高原

所處地區:俄羅斯

最高海拔:1,700米

外文名:Putorana Plateau

類型:玄武岩高原

鄰近城市:諾里爾斯克

世界自然遺產

遺產名稱:普托拉納高原

Putorana Plateau

入選時間:2010年

遴選依據:自然遺產(vii)(ix)

地理位置:N69 02 49 E94 09 29

遺產編號:1234

遺產描述

普托拉納高原是俄羅斯的玄武岩高原,屬於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Krasnoyarsk)邊疆區,位於泰梅爾半島以南中西伯利亞高原西北側的高山地區,由西伯利亞暗色岩組成。普托拉納高原是中西伯利亞高原的最高部分,其中卡緬(Kamen)山海拔1,701米(5,581呎)。海拔較高處有山地苔原,大部分河谷有針葉林。

普托拉納高原因其具有亞北極和北極生態系統,2010年根據自然遺產遴選依據標準(vii)(ix),普托拉納高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本遺產範圍與俄羅斯普托拉納國家自然保護區相同,位於北極圈以北大約100公里,中西伯利亞北部的普托拉納高原核心地區。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的部分,是一個獨立的山脈中的一系列亞北極和北極生態系統,包括原始針葉林、森林苔原、北極苔原和沙漠系統,以及未經改變的冷水湖泊和河流系統。一個主要的馴鹿遷徙路線也包含在該遺產項中,它代表着一個特殊的、大規模的、日益稀少的自然現象。

遺產簡介

普托拉納高原是俄羅斯的玄武岩高原(由於玄武岩漿粘度小,流動性大,噴溢地表易形成大規模熔岩流和熔岩被,但也有呈層狀侵入體的,如岩床等。在高原地區常形成面積達數千至數十萬平方千米的熔岩台地,有人稱其為高原玄武岩),屬於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

自然資源

普托拉納高原是俄羅斯的玄武岩高原(由於玄武岩漿粘度小,流動性大,噴溢地表易形成大規模熔岩流和熔岩被,但也有呈層狀侵入體的,如岩床等。在高原地區常形成面積達數千至數十萬平方千米的熔岩台地,有人稱其為高原玄武岩),屬於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是俄羅斯自然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邊疆區內最豐富的資源是石油、天然氣、水力、針葉林、金屬混合礦、鐵礦、石炭、金子和稀有金屬、非金屬。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內生長有450多種植物,包括具有工業價值的品種,約有60多種植物受國家保護。在動物世界中有342種鳥類和89種哺乳動物,其中有60萬隻北鹿種群。在北冰洋的岸邊及水裡有白熊、海象、海豹、環斑海豹。在凍土帶上有狐狸、狼、北極狐、白鼬及多種鳥類。在密林中還有棕熊、駝鹿、馬鹿、鹿、狍、紫貂、猞猁、松鼠。江河及湖泊里大量野生水鳥、野生魚類、野鴨、野鵝種類繁多,有鱘魚、小體鱘魚、哲羅魚、茴魚、狗魚、白鮭及其它的約30多種魚類。

動物觀賞是普托拉納高原一絕。生活在保護區的珍稀動物有:普托拉納雪山盤羊、棕熊、蒼鷹、禿鷲、白尾鷹、北極狼、馴鹿、北極狐、北極貓頭鷹、紫貂、猞猁、麋鹿、鼠兔、松鼠、木旅鼠、松雞、杜鵑、啄木鳥、大量野生水鳥、野生魚類、野鴨、野鵝等等。

自然景色

普托拉納高原,是俄羅斯中西伯利亞高原西北端被深谷斷開的山地,海拔1701米,是中西伯利亞高原最高部分,被人稱之為高原中的高原。海拔較高處有山地苔原,大部分河谷有針葉林。普托拉納高原的自然景色美得令人吃驚。這裡坐落着超過2.5萬個類似峽灣的湖泊、數十個深峽谷、河流和小溪以及數千個瀑布。這個高原地處北極地區,苔原生態系統擁有豐富的多樣性。值得一提的是,一種罕見的馴鹿在遷徙時也要穿過這個高原。

教科文組織的巴德曼說:「北極是一個令人陶醉的地方,但現在正面臨着越來越大的壓力。在這一地區,普托拉納高原無疑是真正意義上的野生環境之一。這是一個非常偏遠,非常天然的地方,擁有非同一般的地貌多樣性。」由於氣候變暖導致的溫度不斷升高,北極的很多生態系統正快速發生改變。

難得一見的馴鹿遷徙

最難得一見的是一種罕見的馴鹿在遷徙時穿過高原的情景。馴鹿雌雄皆有角,角的分枝繁複是其外觀上的重要特徵。馴鹿主要分布於北半球的環北極地區,包括在歐亞大陸和北美洲北部及一些大型島嶼。馴鹿最驚人的舉動,就是每年進行一次長達數百千米的大遷移。春天一到,它們便離開自己越冬所在的亞北極地區森林和草原,沿着幾百年不變的路線往北進發。而且總是由雌鹿打頭,雄鹿緊隨其後,秩序井然,邊走邊吃,日夜兼程,沿途脫掉厚厚的絨毛,而生出新的薄薄的新毛,脫下的絨毛掉在地上正好成了路標。馴鹿就這樣年復一年地重複,一代又一代不知道已經走了多少個世紀。馴鹿總是勻速前進,只有在遇到狼群或獵人的追趕,才會來一陣猛跑,發出驚天動地的巨響而打破草原的寧靜,在本來沉寂無聲的北極大地上展開一場生命的角逐。[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