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陽縣大寨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昔陽縣大寨村是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的一個小山村。大寨的自然條件十分惡劣,是個窮山村,解放後,在陳永貴,郭鳳蓮的領導下,大寨人決心組織起來改變山村落後的面貌。從53年開始,治山治水,在「七溝八梁一面坡」上用了十年的工夫修成了畝產千斤的高產、穩產海綿田。可是,1963年,大寨遭受了一場毀滅性的洪澇災害,山流、地沖、房倒、窯塌,群眾生活十分困難,十年心血付之東流。在陳永貴同志的帶領下開展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重建家園的熱潮。[1]
2016年12月,大寨村被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2017年12月,榮獲2017名村影響力排行榜300佳。
2019年7月28日,入選第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
2019年12月25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評價認定大寨鎮大寨村為國家森林鄉村。
中文名:大寨村
外文名:TachaiVillage、DazhaiVillage
地理位置:山西晉中市昔陽縣大寨鎮大寨村
氣候條件:暖溫帶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夏季8:00-19:00 ,冬季8:30-17:00
景點級別:AAAA級
門票價格:50元
占地面積:1.88 km²
著名景點:大寨景區
所屬城市:山西省晉中市
所屬國家:中國
官方電話:0354—4388706
村情簡介
中華第一村——大寨村,是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的一個小山村。大寨地處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城東南部,全村有220多戶人家,510多口人,1.88平方公里,海拔為1162.6米。這裡屬太行山土石山區,由於長期風蝕水切,地域形成了七溝八梁一面坡的形貌。這裡窮山惡水,七溝八梁一面坡,自然環境惡劣,群眾生活十分艱苦,後進行治山治水,在七溝八梁一面坡上開闢層層梯田,並通過引水澆地改變了靠天吃飯的狀況。因此,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肯定和表揚,並於1964年發出了「農業學大寨」的號召,從而成為全國農業的一面旗幟。
「農業學大寨」以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周恩來、李先念、葉劍英、鄧小平、陳毅等曾相繼視察大寨,國外有國家元首,政界要人和友好知名人士,國內有各行各業的人士,共有上千萬人次前來參觀學習大寨,來自海外地區134個國家和地區的達2.5萬多人。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大寨已經成為一個優美的公園山村。層層梯田莊稼蔥綠,池水波光旖旎,人造森林鬱鬱蔥蔥,處處果園碩果纍纍。大寨村窯洞整齊,街道乾淨、清潔,人民熱情好客。大寨的交通、通訊等基礎條件已經大有改善,是一個成熟的農業旅遊區。大寨相續開發了民族團結林、知青林、軍民池、周恩來休息廳、支農池、聯建池、陳永貴墓地、老英雄墓地、郭沫若詩碑、孫謙紀念地、大寨展覽館、陳永貴雕像、團結溝渡槽、大寨文化廣場、大寨文化展示館、大寨梯田(狼窩掌)、大寨生態園,開放了陳永貴故居、大柳樹、火車皮式窯洞、大寨新居、周恩來住址等旅遊景點,為大寨增色不少。
歷史傳說
大寨是太行山深處的一個不大的村莊。按照中國古典名著《列子》的說法,太行山原在現今河北省的南部,與它並排着的還有一座王屋山。相傳很久以前在山北住着一位叫愚公的老人,見兩座大山擋住了他家的出路,便率領他的兒子和孫子要把這兩座大山搬走。有個叫智叟的人看到他的這種行為,感到不可思議,就對他講:這兩座山太大了,你怎麼能搬得走呢?愚公回答說:你這人怎麼這麼糊塗!你難道不知道,我死了以後有我的兒子,兒子死了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山不會再增長,搬一點就會少一點,為什麼搬不走呢?於是,愚公一家老小每天挖山不止。後來這件事感動了「天帝「,他派了兩個神仙把兩座大山給背走了。太行山這才被移到了現今河北、山西兩省交界的地方。
《列子》一書講述的很多故事屬寓言性質。寓言主要用來說明道理,故事本身卻不可以太當真。
大寨村,就位於愚公當年曾試圖遷移過的太行山的深處。而大寨人所做的事情,竟真的與愚公移山相似。
大寨位於山西省昔陽縣城東南5公里的虎頭山下,地處太行山腹地,平均海拔1000米,總面積1.88平方公里,全村現有居民約220戶,500多口人。
關於大寨村的形成,由於缺乏史料記載,只能根據傳說推測。相傳在北宋年間,宋軍為抵禦金兵,曾派兵把守距如今的大寨東北方約5公里的虹橋關,大寨就是宋軍的一個駐軍營寨。據說當時守軍建有兩個營寨,大的叫大寨,小的叫小寨。這便是大寨村名的由來。據當地人講,小寨村一直到20世紀60年代還存在,但住戶已經很少,再後來就沒有了。
山西自古戰事多,因此叫「關」、「堡」、「寨」的地方也就多。在山西,有名的大寨就有兩個,除了昔陽縣的大寨,榆社縣也有一個叫大寨的地方,一度也較有名。因為那裡也出過一個有名的農業勞動模範,叫張志全。還在1950年,張志全就成了全國勞模,而陳永貴當時還少有人知。
視頻
漢中鄉村行/鋪鎮大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