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荷葉 和趙德莊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新荷葉 和趙德莊韻》 |
作品名稱: 《新荷葉 和趙德莊韻》 創作年代: 南宋 文學體裁:詩 作者:辛棄疾 |
《新荷葉 和趙德莊韻》南宋詩人辛棄疾的作品。[1]
通篇借描寫友人歸來所見所感,抒發"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物是人非之傷感。全詩語言清新平淡,是以豪放雄渾著稱的辛棄疾的偶有的婉約之作。
這首詞作於宋孝宗乾道六年至七年(1170-1171)之間,當時作者仍在臨安司農寺任上,趙德莊此前有兩首《新荷葉》,稼軒依照原韻和作了兩首詞。這就是其中一首。
詩詞正文
“ | <人已歸來,杜鵑欲勸誰歸?
綠樹如雲,等閒借與鶯飛。 兔葵燕麥,問劉郎、幾度沾衣? 翠屏幽夢,覺來水繞山圍。 有酒重攜,小園隨意芳菲。 往日繁華,而今物是人非。 春風半面,記當年、初識崔徽。 南雲雁少,錦書無個因依。 > |
” |
— <《新荷葉 和趙德莊韻》>,<詩詞名句網> |
白話譯文
我人已歸來,枝上杜鵑這一聲聲的「不如歸去」又是在勸何人早歸?
煙花三月,樹蔭濃如綠雲,輕易的借與鶯兒自由自在穿行其間。
但見道旁兔葵燕麥隨風飛揚,沾上我的衣襟,禁不住想問劉郎一句,這些雜草又曾幾度沾上了他的長衫?
一路行來,有如翠屏下幽夢一場,醒來只覺往昔種種好似都在那水繞山圍之間,幾度沉浮。
攜一杯酒,重遊舊地,看到那滿園芳菲依然開得這般隨意,不由的讓人憶起了往日那些繁華,只是而今早已物是人非,故人不知何處去了。
儘管多年未歸,我卻還記得當年,與君初識,心中滿是喜悅,面上卻只半露春風。
魂牽夢縈之餘,遙遙望去,雲中卻少有南來的大雁,我欲寄錦書與她,也無以為憑。[2]
作品鑑賞
這首詞是辛棄疾的少有的婉約之作,描寫了友人歸來的所見與感悟,抒發了物是人非,時過境遷的感慨,表現出了作者的悲傷之情。
詞的上片抒寫友人歸來之感。「人已歸來,杜鵑欲勸誰歸?」友人已然歸來,長作「不如歸去」的杜鵑鳥卻依然啼叫不止,不知是為誰而啼?這句實質上是為友人歸來感到高興,責備杜鵑鳥不應該胡亂啼叫,破壞了友人歸來作者的高興心情。「綠樹如雲,等閒借與鶯飛。」化用丘遲《與陳伯之書》中的名句,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責備友人歸來太遲,不能共商春光,自己只能和黃鶯作伴。接下來,作者又用唐代詩人劉禹錫兩次游玄都觀的故事,借用典故來抒發人事代謝無常的感慨。「春風」兩句回憶當年初識伊人情景。春風半面春風中袖遮半面,寫少女羞澀之態。「翠屏幽夢,覺來水繞山圍。」將友人的種種經歷歸於翠屏一夢,酒醒後拋卻煩惱悠閒的在山水間遊玩。
下片緊承上片樂游山水之意,「有酒重攜,小園隨意芳菲。往日繁華,而今物是人非。」作者帶着美酒重遊故園,芳草依舊萋萋,美景依舊,一切似乎並沒有改變,小園還是那個小園,芳草環繞,可是人事變化太大,原來的人卻都已不在,讓人不禁生出物是人,世事無常的感慨。「春風半面,記當年、初識崔徽。」還記得當年仲春時節,認識那位美人的情景,仿佛依舊在眼前。只是可惜「南雲雁少,錦書無個因依。」南飛的大雁太少,沒有人可以代傳音信。佳人的嬌羞之態好像仍在眼前,而今卻是天涯相別,不同音信。
這首詞通篇寫的清新哀婉,是稼軒早期婉約詞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
簡介
辛棄疾[3] (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著有《美芹十論》、《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開禧北伐前後,相繼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職。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病逝,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號「忠敏」。 [4]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但他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5]
視頻
參考資料
- ↑ 《新荷葉 和趙德莊韻》 詩詞名句網
- ↑ 《新荷葉 和趙德莊韻》 360網
- ↑ 辛棄疾簡介 古詩文網
- ↑ 辛棄疾文武雙全,才華蓋世,為何成了大宋朝最鬱悶的人 快資訊發布時間;2020-08-15
- ↑ 「辛棄疾」詩詞全集(816)首) 詩詞名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