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榮區新榮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新榮區新榮鎮隸屬於山西省大同市新榮區,區府駐地。位於山西省最北端,大同市西北35公里處。1958年建新榮公社,1984年建鎮。北靠古長城,南臨淤泥河,東與內蒙古豐鎮市毗連,西與左雲縣接壤。另外有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北流市新榮鎮的信息。[1]
中文名稱: 新榮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山西省大同市新榮區
下轄地區: 大同市新榮區
電話區號: 0352
面 積: 103平方千米
人 口: 38652人(2017)
車牌代碼: 晉B
小鎮介紹
新榮鎮交通條件十分便利,距京包線及109、208國道僅10公里,得大高速公路及雲豐公路、新大公路穿境而過。總面積為103平方千米,下轄安樂莊、魯家溝、畔溝、小官窯、王堂窯、李大頭窯、新榮、光明、興勝村、前井溝、後井溝、張布袋溝、龐家窯、下甘溝、上甘溝、里場溝、外場溝、總高墩、辛窯19個村委會。農業主產葫麻、穀子、馬鈴薯。新榮鎮北靠古長城,南臨淤泥河,距京包線及109、208國道僅10公里,得大高速公路及雲豐公路、新大公路穿境而過。全鎮國土面積103平方千米,轄15個行政村(19個自然村)與1個社區服務中心,全鎮總人口38652人(2017)。新榮鎮歷史文化悠久,遠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繁衍生息,系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分布範圍。古,弋的新榮是蒙、漢等多民族共融雜居的地方,各民族之間相互學習、相互滲透,地方文化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每逢佳節喜慶之日,大型的晉劇表演、威風鑼鼓、高蹺、秧歌.小型的耍孩、二人台、道情,各種燈火.熱鬧非凡。優良革命傳統代代相傳,以關懷照顧新榮區唯一、大同市僅四位的「老紅軍』』栗登元為榮,「擁軍優屬、擁政愛民」蔚然成風,被評為省市「雙擁模範鎮」。
歷史文化
新榮鎮歷史文化悠久,遠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繁衍生息,系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分布範圍。古代的新榮是蒙、漢等多民族共融雜居的地方,各民族之間相互學習、相互滲透,地方文化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每逢佳節喜慶之日,大型的晉劇表演、威風鑼鼓、高蹺、秧歌、小型的耍孩、二人台、道情,各種燈火.熱鬧非凡。優良革命傳統代代相傳,以關懷照顧新榮區唯一、大同市僅四位的「老紅軍」栗登元為榮,「擁軍優屬、擁政愛民」蔚然成風,被評為省市「雙擁模範鎮。文化方面,社區文化活動如火如荼,晨練與晚會成為兩大景觀,以全省文化示範村新榮村為中心,輻射帶動其餘14個村,形成了以點帶面、整體推進的良好發展態勢;以文明村、文明社區、文化家庭、文明集體「四個創建」,村企、軍民「兩個共建」為重點.大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全鎮擁有4個省市級文明村,2個市級文明社區。社會方面,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初步達到人與人和諧相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初步達到人與社會和諧共處;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保護,初步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發展歷程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寬裕型小康鎮,是新榮鎮長期而繁重的歷史任務,是複雜的系統工程。推進這一工程,政府是主導、農民是主體、規劃是基礎、增收是核心、投入是保障。「十一五」時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階段,也是建設寬裕型小康鎮的關鍵時期。大同市新榮鎮黨委政府在「十一五」時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工作全局,大力發展市場經濟,建設物質文明;發展民主政治,建設政治文明;發展先進文化,建設精神文明;加強綜合治理,建設和諧社會;提高執政能力,建設先進組織,着力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寬裕型小康鎮!新榮鎮「十一五」時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寬裕型小康鎮的主要奮鬥目標為:到2010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45400萬元,比2005年增長82%;農民人均純收入3711元,增長25%。鄉鎮企業總收入27400萬元,增長35%;其中工業總收入13617萬元,增長30%。初步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二十字」目標。按照這一奮鬥目標,確定「十一五」時期的工作任務為:大力加強「五項建設」,逐步實現「五大目標」。大力加強經濟建設,逐步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新榮鎮經濟發展的思路是:發揮資源比較優勢,培育新型支柱產業,發展區域特色經濟。概括起來就是:構築「四大經濟支柱」,逐步實現「四化」。築生態畜牧經濟支柱,逐步實現農民富裕化。建設生態畜牧園區,描繪草豐林茂、牛羊肥壯、農民歌唱的美麗畫卷。鞏固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水資源「三大生態工程」,完善長城、興勝「兩大生態園區」,完成治理面積2.5萬畝。在鞏固養羊、養牛「兩大養殖園區」的基礎上,在魯家溝、光明2個村建立養兔園區,力爭使養殖規模達到100萬隻;採取多種措施,扶持規模養殖大戶100戶,其中養羊50隻以上的40戶,養奶牛、肉牛5頭以上的各20戶,養家禽50隻、豬10頭以上的各10戶,力爭使全鎮農民人均畜牧業純收入占人均純收入的40%以上。調整農業生產結構,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一是小雜糧面積穩定在1.8萬畝,其中玉米面積擴大到8000畝;二是擴大蔬菜種植面積,在光明、新榮、下甘溝3個村新種植蔬菜2300畝;三是擴大飼草種植面積,新種植苜宿1萬畝、飼用甜菜2000畝。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抗災能力。一是投資80萬元在新榮村實施節水灌溉工程300畝;二是投資200萬元在下甘溝村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工程1000畝。構築農副產品加工經濟支柱,逐步實現農業產業化。立草為業,打造雁門關飼草加工「航母」。融資200萬元實施欣源草業二期工程,力爭使年生產能力達到5萬噸:以苜蓿為原料的顆粒飼料達到2萬噸;新上一條以玉米為主,綜合苜蓿、檸條加工而成的3萬噸精飼料生產線。項目建成後,可帶動農民種植玉米、苜蓿、檸條共10萬畝。土裡刨「金」,托舉糧油菜精深加工「龍頭」。融資300萬元新建一座糧油菜精深加工廠,開發三條生產線:一是生產燕麥片、薯片、豆奶等營養品和老年、兒童食品,二是生產麻油、豆油等調味品,三是冷藏蔬菜和生產真空包裝式淨菜。發展邊貿,建設晉冀蒙皮毛集散中心。融資100萬元新建一座皮毛加工廠,生產皮衣、坤包等皮製品,地毯、羊毛衫等毛製品。經過努力,逐步使飼草、糧油菜、牲畜皮毛等農副產品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構築循環經濟支柱,逐步實現資源節約化。加強改革管理,推動煤礦由數量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一方面,加強煤礦改革。一是完善經營機制,激發活力;二是配置篩選設備,提高質量。另一方面,加強煤礦管理。一是實施成本控制,實現降耗增效;二是健全管理制度,實現安全生產,發展循環經濟,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在支持錦江煤化工公司發展生產的基礎上,和合新能源科技公司投資3200多萬元新上2×1500KW發電站、1萬噸鍛燒高嶺岩隧道窯、1200噸陶瓷纖維生產線3個項目,力爭2006年下半年發電項目投入運行,其它兩項工程在2007年上半年投產。構築民營經濟支柱,逐步實現農村城鎮化。新榮鎮村民挖水渠加強小城鎮建設,提升城鎮輻射和帶動功能。一是籌資1000萬元在拒雲線新同公路西側新建—座農貿市場;二是引資100萬元在光明橋東新建一座占地3萬平方米的大汽車綜合性停車場;三是把汽車站改造成建材市場;四是投資800萬元實施公路建設工程,新增通水泥(油)路30公里,逐步實觀「村村通」;五是投資600萬元在迎賓南路橋南段路東新建興旺物流中心。發展新型產業,逐步實現新型產業規模化。在支持興鑫炭素製品廠和光明液化氣站發展生產的基礎上,引資300萬元新建一座年產2000萬塊免燒磚和15萬平方米壓濾式彩色水泥瓦的建材廠,年可實現產值390萬元、利稅120萬元。二、大力加強文化建設,逐步實現鄉風文明。優先發展科學教育,提升全鎮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培育科技示範戶300戶,力爭為5所小學各建1個電教室;鞏固「兩基」成果,逐步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社會主義新型農民。全面繁榮文化、衛生、計劃生育、民政等各項社會事業。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升全鎮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對全鎮群眾進行以「八榮八恥」為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逐步形成知榮辱、講正氣、樹新風、促和諧的文明風尚;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力爭創建出5個省、市級文明村。大力加強社會建設,逐步實現村容整潔。加強農村環境衛生建設,促進人與村莊和諧生存。一是對全鎮15個行政村普遍實施「三清三改」,即清垃圾、清污水、清破房,改水、改廁、改圈。列入全區「十村示範、百村整治」的魯家溝和新榮、光明、前井溝4個村,統籌安排街道硬化、綠化、美化、亮化和廣場、學校、市場、住宅等工程。二是將上甘溝、總高墩2個村及前井溝舊村移民到前井溝新村,小官窯自然村移民到畔溝自然村,龐家窯、後井溝2個自然村移民到得大高速公路互通處,努力做到「通過縮小農村來發展農村」。大力加強政治建設,逐步實現管理民主。加強法制建設,提高依法執政水平。啟動「五五」普法教育,規範執法執紀行為。大力加強黨組織建設,逐步實現「永葆先進」。加強執政能力建設,全面提升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一是通過培訓教育、實踐鍛煉等方式,不斷提高幹部、黨員的「雙帶」本領,即帶頭致富的本領、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本領;提升鎮、村班子成員的「五種能力」,即執行政策的能力、加快發展的能力、服務群眾的能力、化解予盾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全面貫徹「一綱要兩條例」,逐步構建起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三是支持鎮人大主席團依法履行職能,加強民兵、預備役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工會、團委、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樑紐帶作用,始終服從服務於黨委工作大局。加強先進性教育和先進性建設,全面構建黨員「長期受教育、永葆先進性」的長效機制。一是善始善終地抓好先進性教育活動,全面構建並嚴格執行培訓學習、聯繫群眾、權利保障等機制,使全鎮黨員始終做到「平素之中干出來、關鍵時刻站出來、危難之處豁出來」。二是在村級無職黨員中全面推行設崗定責,做到人人有崗位、個個有責任。大同市新榮鎮在鎮黨委書記田永明的帶領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及區委六屆七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和以「八榮八恥」為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永葆黨組織的先進性和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大力加強「五項建設」,逐步實現「五大目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寬裕型小康鎮,逐步把新榮鎮建設成以生態畜牧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為支柱的新型農業鎮,以循環經濟為支柱的新型工業鎮,以民營經濟為支柱的新型小康鎮!
經濟發展
新榮鎮自古為晉、蒙咽喉要鎮,戰略、經濟位置十分重要。現為新榮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中心.又是全區乃至晉、蒙之間的商貿集散地。近年來,新榮鎮加強「四項建設」,積極構建「四大支柱」,即加強經濟建設,構建富強新榮;加強政治建設,構建民主新榮;加強文化建設,構建文明新榮;加強社會建設,現已建成「五大種植基地」:小雜糧基地、有機蔬菜基地、苜蓿基地、育苗基地、藥材基地,「兩養殖園區」:奶牛園區、養羊園區。興建了年生產苜蓿、檸條顆料飼料5萬噸的欣源草業公司,榮康糧油精製品公司被列為金省十大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初步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以列入全省1 00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為契機,大力加強小城鎮建設,在健全完善電力、住房、給排水基礎設施的基礎上,建成了開元商城與公共汽車站,新增水泥(油)路里程52公里,初步建立起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環境優美既具有北方特色又具有現代氣息的小城鎮。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營業收入達8000多萬元。2004年,全鎮鄉鎮企業總收入達到1.8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2.2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806元。鎮黨委、鎮政府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建成小雜糧、有機食品、苜蓿、飼草「四大種植基地」,奶牛園、養羊園「兩大養殖園區」。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大力加強小城鎮建設,完善電力、住房、給排水基礎設施,建設了開元商城與公共汽車站,新增水泥(油)路里程52公里,初步建成了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的小城鎮。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經濟發展呈現出「多點開花」的良好局面。2007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30165萬元,鄉鎮企業總收入達到23800萬元,工業增加值完成352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602元。
視頻
航拍山西新榮鎮川口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