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敲竹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敲竹槓

敲竹槓

成語: 敲竹槓

拼音: qiāo zhú gàng

同義詞:敲詐勒索

成語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7回:「兄弟敲竹槓,也算會敲的了,難道這裡頭還有竹槓不成?」

成語釋義

比喻利用別人的弱點或以某種口實為藉口來索取財物。

成語示例

《木刻紀程》是用原木版印的,因為版面不平,被印刷廠大~,上當不淺。 ◎魯迅《書信集·致鄭振鐸》

語法

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1]

詞語來歷傳說

說法一

過去的運輸工人用的都是竹槓,他們把血汗錢換來的銀元、銅元放在片刻也不離手的竹槓中,把頭、惡霸來了,只要敲一下竹槓,便知道一天收入多少,這是現已通行全世界的「敲竹槓」諺語的由來。

說法二

清朝末年,鴉片走私十分嚴重,走私販子為躲避關卡檢查,挖空心思藏匿鴉片。水上走私的販子把毒品密藏在竹製的船篙里,隨船從水路運往各地。一天,一艘商船駛至浙江紹興碼頭,緝私官帶人上船檢查,查遍了船艙的每個角落也沒發現鴉片。這時,一個師爺吸着長煙筒,漫不經心地走到船艄,信手在撐船的竹篙上敲煙灰,敲得竹篙「嘟嘟」直響,別人沒有反應,船主卻嚇得面色大變,知道師爺已看透了秘密,慌忙把這位師爺請到後艙,掏出大把的銀子悄悄塞給他,請他關照,不要再敲竹篙了。師爺得到銀子便沒說什麼,隨緝私人員下船去了。此後,「敲竹槓」便成了訛詐財物的代名詞,並一直沿用下來。

說法三

還有一說:清朝末年,市場上小額的買賣,以銅錢作為單位,店家接錢後便丟在用竹槓做的錢筒里,晚上結賬時再倒出來,謂之「盤錢」,又稱之為「盤點」。當時上海城裡有家店鋪,老闆很不老實,陌生顧客進門,往往隨意提價。每當夥計在接待顧客時,店主就敲竹槓一下,示意提價。

說法四

明朝末年,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打入四川。將當地的貪官污吏、豪紳惡霸見一個殺一個,百姓無不稱道。 當地的貪官污吏、豪紳惡霸聽到風聲,趁着義軍剛攻進四川的混亂,帶着他們搜刮來的綾羅綢緞、金銀珠寶,捆的捆,裝的裝,紛紛逃出城去。 張獻忠得到稟報,立即下令,派人嚴密把守城門,對出城人所帶箱籠包裹,一律嚴格檢查。哪個膽敢放走攜帶貴重財物的人出城,格殺勿論。 四川的成都知府平日無惡不作,壓榨百姓的民脂民膏,積累下萬貫家財。如今成都被攻占。看着家中的金銀珠寶無法運走,心急如焚。知府在自家的後花園歇息時,看見花園中栽種的竹子,忽然心生一計。命自己家的家丁將竹子鋸下,截成丈把長的竹槓,打通中間的竹節,將金銀珠寶放入其中。將竹槓封好後,把家人與自己喬裝打扮成老百姓,想將裝有金銀珠寶的竹槓運送到鄉下,暫避風頭。 裝有竹槓的車,來到城門口時,被看守城門的義軍攔下。義軍問:「你們幹什麼的?」知府連忙上前點頭哈腰地說:「我們是做小本生意的,販點竹子,準備運回鄉去賣。」一個義軍上前圍着車子仔細看了一遍,見車上裝的都是竹槓,沒什麼貴重東西,就想揮手叫他們出城。 這時,一個在旁邊抽旱煙的老義軍覺得奇怪。老義軍一邊吸煙,一邊想:楠竹出產在鄉間,做生意的人都是從鄉下拉竹子進城賣,哪有從城裡頭拉竹子到鄉下去賣的?想到這兒,就拿起煙袋桿兒走到車子邊上,舉起煙杆對着車子上的竹槓要敲掉煙鍋裡頭的煙灰。 知府一見,大吃一驚,趕忙上前拉着老義軍的手,塞給他兩錠銀子,說:「兩位辛苦了,這點小意思,請兩位喝茶。」老義軍一見,更覺得竹槓裡頭有鬼,甩開知府,還要去敲。此時正好張獻忠來巡查,知府一見,來了個惡人先告狀,跪在張獻忠面前。說老義軍向他敲詐財物。張獻忠一聽,勃然大怒。老義軍見此狀,便上去與張獻忠耳語幾番。張獻忠一聽,拔出大刀,將竹槓一分為二,金銀珠寶散落一地。 於是,便留下了這麼一個「敲竹槓」的故事![2]

參考文獻

  1. 敲竹槓,360國學
  2. 敲竹槓,360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