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辰街道常莊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拱辰街道常莊村位於京廣路以東,黃良路以南,西臨良官路,東與鴻順園小區緊緊相連。[1]
中文名: 常莊村
地 址: 京廣路以東
土地面積: 850畝
工業總產值: 760萬元
概況
全村土地面積850畝,是房山區唯一的回民村。在拱辰街道工委、辦事處的領導下,全村人民團結一致,上下一心,努力發展經濟,積極改善環境,2007年全村完成農村經濟總收入6561萬元,工業總產值760萬元,企業總收入5280萬元,利潤總額560萬元,實現稅收近百萬元,人均純收入10945萬元,在富民強村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並多次榮獲區先進單位,計劃生育示範村,五好黨支部,平安村等榮譽稱號。
村「兩委」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實施了安全飲水、「四化四改」、綠化美化、基礎建設等十大工程,新建了集「兩委」辦公室、醫療衛生所等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大院,新建了科技文體活動廣場,增設了各類活動健身器材,配套了設施設備,每年組織夏季消夏籃球比賽,為村民建設了休閒公園,活躍群眾的文化生活。依託汾河高效觀光農業區建設,與駐村企業良源集團合作,啟動了良源生態農業示範區建設一期工程,發展現代觀光農業。省市領導張寶順、杜玉林等都先後視察指導工作。
該村位於修武縣東北部,郇封鎮北部,距修武縣13公里,離高速公路約10里,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有耕地3400畝,六個村民小組。
村兩委幹部8人,其中支委5人,村委2人,聘用幹部2人。村兩委班子於2005年9月成立,班子團結,有創新意識,具有一定的凝聚力。
該村占地面積約400畝,共有東西街15條,南北街10條,其中中心大街寬12米,於2002年修建,是邊貫五里源和郇封鎮的必經之路。
截至2008年全村共有機井16眼,河道長8000餘米。該村以種植玉米、小麥等農作物為主,為了增加農作物產量,農民的收入,該村共新打和修繕機井10眼,清理河道6000餘米,方便群眾的生產,解決了群眾澆地難的問題。
在第三產業上,該村大力發展食用菌的種植和開發,以該村食用菌廠為龍頭,種植白靈茹、雞腿菇、木耳、雙苞菇、平菇等食用菌產品,並形成產、供、銷一條龍機制。該村有食用菌大棚20座,庭院種植達到50%以上,年產值達100萬元。同時,該村養殖業得到了大力發展,截至2008年,該村共有養殖專業戶16家、散養戶40餘戶,其中豬年出欄2000頭,雞年產值16萬元。
1939年3月,八路軍東進支隊開進山東,司令部辦公室就設在常莊村,一一五師首長羅榮桓、陳光就在此工作過。今羅榮桓辦公室顏家大院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顏家大院南北長約40米,東西寬約40米,宅院面積約為2.5畝。大門朝北,門由鐵皮包褱。院牆東北角有炮樓,院子南邊有陰溝,直通村外趙家林,如遇緊急情況,可從陰溝撤出。當年司令部辦公室設在大門東側3間堂屋內。此屋為石頭牆、青磚檐,略微起脊,木樑木檁、蘆葦蓋頂,門窗寬大。2007年,中共東平縣委特建立大理石紀念碑一座,正面行書題刻「東進支隊司令部辦公室舊址」。
顏公祠位於常莊西門裡。該祠所奉為孔子四大賢之一顏淵,也稱「復聖」祠。該祠面積約3畝,祠內僅有大殿3間,大門1座,內原有石碑10餘座,刻有顏回生世,顏氏宗族累遷,歷代大臣題詞等,現僅存殘跡。
兩山夾一井位於常莊南門裡。該井是一石砌古水井。井口東南兩側各有一屋山相對,故得名。鄆城、梁山、陽穀、壽張、范縣一代皆聞名,是以兩山誤傳為兩座大山而出名。現此井仍存,兩山尚有殘跡。 仙人橋位於常莊大街西頭,也稱露干橋,原系3塊石頭砌成的小石橋。傳說中間的條石非常平滑,夏夜有露水時,此石有一片乾燥無露水處,似一人躺臥之形,露干則天明,故得此名。現此橋仍存,但此形卻無。
常莊村北是顏家林,東邊是趙家林,村內有周邊聞名的72條胡同,有窟窿門、鳳凰嘴等,內明清時期舊居多處。近常莊小學現存有二層保險樓、古鐘等。
視頻
實拍鄭州北四環常莊村,這裡的房屋太簡陋了,周圍環境很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