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浮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懸浮體是生態學一個名詞術語。
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歷史的載體,是前人智慧的結晶[1],是有着鮮活生命的「你」「我」「他」,有着濃郁的文化意蘊、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結。漢字之美[2],美在形體、美在風骨、美在精髓、美在真情!
名詞解釋
將不溶性固體粒子分散在液體中所形成的粗分散系統,稱為懸浮體(或懸浮液)。
其在自然界和工農業中廣泛存在,研究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懸浮體是一種分散系,其分散質粒子直徑在1000 nm以上,多為很多分子的集合體,如泥漿等。懸浮體不透明、不均一、不穩定,不能透過濾紙,靜置後會出現分層,即分散質粒子在重力作用下逐漸沉降下來。
懸浮體的貯存存在物理穩定性問題。懸浮體中固體微粒分散度大,微粒與分散介質之間存在着物理界面,使得懸浮的微粒具有較高的表面自由能,處於不穩定狀態。疏水性顆粒的懸浮體比親水性顆粒存在更大的穩定性問題。若要製得沉降緩慢的懸浮體,可通過減少顆粒的大小、增加分散劑的粘度及減少固液間的密度差來實現,此外還可加入某些高分子化物或表面活性劑通過降低界面自由能,使系統變穩定。
參考文獻
- ↑ 【愛我中華】中國智慧到底有多贊?,搜狐,2019-11-16
- ↑ 漢字之美--最美解析這些你熟悉的漢字,搜狐,2022-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