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惡性增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惡性增資是個專用術語。

隨着社制度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中國的漢字也在不斷演化着,從最初的甲骨文[1]漸漸發展到了小篆[2],後來文化進一步發展後,才出現了」漢字」這種說法。

名詞解釋

投資決策中的「惡性增資」與「承諾升級」

這個過程類似於眾多的企業競爭投資一個項目,其中只有一個投資者能夠最終獲得投資收益,其餘的投資者先期已經投入的資金則變成沉沒成本不能收回了。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對於一個已經投入了一定的資金、但繼續運行下去風險越來越大的項目,人們不是立刻終止項目而是繼續追加投資,企圖用這種方式博取最後的成功。因為項目已經上馬,投資已不可逆轉,終止項目意味着承認決策的錯誤,並且需要承擔損失,而繼續投資下去則存在一線成功的希望。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風險越積越大,虧空越來越大,越來越需要決策者用更大的努力去填補虧空,以至於除了用賭一把的心態進行高風險高報酬的冒險以外,無法通過正常的投資渠道來彌補,因而形成了一種「惡性增資」的現象,即一個項目投入大量資源後發現完成該項目取得收益的可能性很小,在各種客觀信息表明應放棄該項目的情況下,經理人仍然繼續投入額外的資源。

同時,研究還表明,決策者對自己負有責任的項目,更具有一種動機要證明其決策的正確性,並期望從對這個失敗項目本身的追加投資中得到挽回,這就是所謂的「承諾升級」。事實上,調查結果表明,人們對他們負責的失敗項目比成功項目投入了更多的資金。

奚愷元教授曾經對美國和中國的EMBA學生進行了以下實驗:

你是一家醫藥公司的老總,正在開發一種新的止痛藥。據你所知,另外一家醫藥公司已經開發出了類似的止痛藥,如果繼續進行這個項目,公司有近90%的可能性損失500萬元,10%的可能盈利2500萬元。項目才剛剛啟動,還沒有什麼花費,從現在起,項目需要耗資50萬元,你是堅持開發還是放棄?請作出你的選擇:

實驗結果是多數人選擇「放棄」,因為盈利的機會只有10%,而且項目尚沒有投入資金,他們很輕鬆地放棄了項目的實施。然而接下來進行了另外一個實驗:

你是一家醫藥公司的老總,正在開發一種新的止痛藥。據你所知,另外一家醫藥公司已經開發出了類似的止痛藥,如果繼續進行這個項目,公司有近90%的可能性損失500萬元,10%的可能盈利2500萬元。項目已投入了600萬元,還需再耗資50萬元,你是繼續開發還是現在放棄?請作出你的選擇:

在後面的實驗中,多數人選擇了「繼續」。其實兩個實驗對決策者而言,面對的決策問題是一樣的,都是投資50萬元進行一項概率決策,惟一不同的是後者已經產生了600萬元的沉沒成本。財務有關教科書告訴我們在進行投資決策時要忘掉沉沒成本,但在現實中人們卻不可避免地受到沉沒成本的影響。這種對沉沒成本的眷顧使經理人產生了投資決策的「惡性增資」。

面對進退兩難困境,決策者往往會傾向於繼續投入資源,提升原方案的承諾,而且隨着投入資源的增加,決策者表現出的「自我堅持」的行為傾向越高,從而導致更深的陷入。

導致「惡性增資」的心理偏差

這種行為現象是決策者很多心理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首先,「損失厭惡」是導致惡性增資的主要心理因素。損失厭噁心理表明,人們在面對確定的收益時不願意冒風險,而面對確定的損失時會願意冒風險。參與者一旦參與拍賣,在任何時候停止拍賣就會產生一項確定的損失,這時候參與者不會選擇終止拍賣接受這項確定的損失,而會選擇冒險,即繼續增加籌碼、追加投資,企圖博取可能的成功。

●其次,「過度自信」也是惡性增資的心理動因之一。所謂過度自信是指人們往往過於相信自己的判斷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概率,把成功歸功於自己的能力,而低估運氣、機遇和外部力量在其中的作用。過度自信使投資者過於相信自己能夠在最後時刻獲得扭轉乾坤般的成功。

●第三,「證實偏差」也是推動惡性增資的一個重要心理因素。證實偏差是指當人們確立了某一個信念時,他們有一種尋找支持這個信念的證據的傾向,也就是說他們會很容易接受支持這個信念的信息,而忽略否定這個信念的信息。當各種跡象表明繼續投資將會越來越擴大風險的範圍和程度時,人們需要更多的信息來幫助自己對未來作出判斷與決策,然而,證實偏差的心理特徵會阻礙他們去關注並接受那些否定自己信念的信息,從而對項目的未來趨勢預測得過於樂觀。證實偏差的心理傾向使經理人樂於接受繼續實施項目的信息而忽略任何終止項目的信息,從而仍然繼續投入額外資源。

以上心理偏差使經理人可能在事情變壞後仍孤注一擲惡性增資,除此之外,決策者還可能存在社會壓力的考慮,例如,需要對決策後果承擔相應的責任,半途而廢會給決策者帶來負面影響,造成自我形象、社會名譽、經濟利益、權力地位等個人及社會知覺方面的損失等。

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心理偏差,並用巨大的毅力克服這些心理偏差,決策者才能用理性的價值尺度來衡量項目投資的可行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