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白果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恩施市白果鄉地處恩施市西部,白果壩集鎮距恩施市城區19公里。東與六角亭辦事處交界,南同芭蕉、盛家壩鄉毗鄰,西與利川市毛壩、元堡鄉接壤,北與本市屯堡鄉及利川市團堡鎮相連;國土總面積334平方公里。該鄉地處清江流域上游,境內較大河流有兩條,一是渡口河,源自利川毛壩,經見天壩、兩河口、烏池壩入屯堡車壩河後注入清江,全長15公里。二是金龍河,發源於星斗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恩施市第二大河流馬鹿河的發源地,自金龍壩流經盛家壩、咸豐縣和四川黔江唐岩河匯入烏江,素有「倒流三千八百里」之稱,鄉內流程8公里。[1]
中文名稱:白果鄉
行政區類別:鄉
所屬地區:中國華中
電話區號:0718
面 積:334平方公里
方 言:西南官話-荊宜片-恩施話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鄂Q
概況
恩施市轄鄉。面積328.3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1789人(2010年六普)。轄1個居委會、11個行政村。鄉政府駐白果集鎮銀杏路16號。
沿革
鄉因駐地而得名。相傳此壩中原來長有一棵大白果樹(銀杏),故名。解放前屬恩施縣第三區(芭蕉區),包括金龍、見天兩個鄉。解放初劃歸恩施縣第五區(芭蕉區)和第十三區(桅杆區)管轄。1953年為白果區,1958年為紅星公社,1961年為白果區。1975年撤區並社,為白果公社。1984年6月撤社建鄉,為白果區。
1996年撤區並鄉,設立市轄白果鄉,面積332.2平方千米,人口2.9萬人,土家族占44.9%,轄兩河口、鹿子灣、螃蟹阡、金龍壩、油竹坪、中塘、龍潭壩、吊腳樓、唐家院子、天台、天蒜園、羅家坳、茶莊、桑樹壩、下村壩、長鷹壩、北坡、白牛坡、肖家坪、鹿住山、雨籠壩、茅壩槽、白果壩、瓦廠壩、黎家坪、馮家台、竹園坪27個行政村。
?年,轄白果1個居委會和金龍壩、流橫塘、麂子灣、螃蟹阡、腰帶溪、林場、中塘、見天壩、東向坪、水田壩、烏池壩、姚家灣、渡口河、兩河口、鷂子溪、楠木坪、龍潭壩、天台、吊腳樓、唐家院子、瓦場壩、黎家坪、馮家台、下村壩、長陰壩、竹園坪、肖家坪、白牛坡、鹿住山、桑樹壩、羅家坳、茶莊、茅壩槽、雨龍壩、天蒜園35個行政村。2004年,鄉政府駐白果,人口28018人,面積334平方千米,轄白果1個居委會和金龍壩、油竹坪、見天壩、烏池壩、兩河口、龍潭壩、瓦場壩、下村壩、肖家坪、桑樹壩、茅壩槽11個行政村。
氣候特徵
白果鄉屬中緯度亞熱帶季風型山地濕潤性氣候,由於鄉內地形起伏較大,因此氣候受海拔、地形的影響也較大,其氣候的主要特徵是:熱量隨地勢的增高逐漸降低,而濕度卻逐漸增大,氣候與地勢具有立體相關性。境內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且有四季之分,春遲秋早,夏暖冬涼,濕潤多雨等特點。年平均氣溫16.4℃,極端低溫在-3—4°之間;全年無霜期265天,日照時數1300—1400小時,太陽輻射總量88—92卡/平方厘米,年降雨量1600—1800㎜,全年降雨80%集中在5—8月,相對濕度80—85%。
地質土壤
白果鄉地質成土母質以單礦的石灰岩分布較為廣泛,其次為頁岩、石英砂岩、紫色岩及近代河流沖積物。土壤受地質、地貌和氣候的影響顯示出差異和多樣類別,主要土壤有黃棕壤、棕壤和黃壤、石灰土、紫色土,PH值在5.4—6.5之間,呈酸性、微酸性反應,其土質疏鬆肥沃,有機質含量為2—4%,土壤平均厚度在80—100厘米之間,良好的氣候環境條件,適宜馬尾松、杉木、柳杉、日本落葉松、櫟類、柏木、刺槐、毛竹等用材林及茶葉、板栗、杜仲、銀杏、核桃和其它小水果生長。
森林植被
白果鄉森林植被種類較多,天然植被主要有馬尾松、杉木、柏木、楓香、櫟類、青岡、化香、剌楸、板栗、錐栗、油茶、毛竹、鹽膚木為代表的次生常綠落葉、針混交林;人工栽培的有刺槐、柳杉、日本落葉松、板栗、銀杏、柑桔、柚子、杜仲、李子、茶葉等。全鄉適生樹種較為廣泛,但主要以鄉土樹種杉木、馬尾松占首要地位,且生長狀況良好。
農特種殖
白果鄉農特植物資源種類繁多,糧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小麥、黃豆、馬鈴薯等;經濟作物主要有煙葉、油菜、苧麻等;特產植物品種主要有茶葉、板栗、梨子、銀杏、生漆、桐油和其它小水果等,其中茶葉、煙葉、魔芋是全鄉的種植業特色支柱產業。
畜牧水產
畜牧業是白果鄉的支柱產業,農民都有養殖家畜家禽的習慣,種類也比較多,主要有豬、牛、羊、雞、鴨和魚等。經過長期的馴化和牲畜生物體的自身演變,形成了一批優良的地方品種,具有適應性強、耐粗飼、易管理、繁殖力強等優點,特別是近年來,該鄉先後引進了秦川牛、南陽牛、西門塔爾牛以及成都麻羊等優良品種,對本地品種進行了雜交改良,取得了良好效果。
視頻
恩施市白果鄉全力做好抗災救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