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腳印化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恐龍腳印化石 |
恐龍腳印化石瀘州市古藺縣桂花鄉又發現一組恐龍腳印化石群。這一次發現的恐龍行跡化石群,一共有200多個恐龍足跡。該處地點位於該鄉漢溪村二組(小地名:石廟溝),距離石鳳窩3.5公里。
簡介
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胡松梅等考古專家前往實地進行調查,經過實地測量,發現每個腳印長約41厘米,最大寬24厘米,步長約58厘米,與成年男子一般在25厘米長的腳印相比,這個腳印化石顯然要大得多。腳印遺蹟化石有的呈鞋底狀,有的則明顯有三四個大腳趾。三趾狀的腳印大小和人的手掌接近,也有的同腳掌接近。內蒙古博物館邀請北京自然博物館和美國克羅拉多州立大學的恐龍足跡專家,在對內蒙古伊克昭盟查布地區進行的實地考察中,首次在中國發現了大型蜥腳類恐龍足跡,並且發現了蜥腳類(食植物恐龍)和獸腳類(食肉恐龍)足跡在一個地方同時出現的現象,這在中國也尚屬首次。
評價
東陽市博物館館長陳榮軍說,甲龍背甲化石遺址的發現純屬巧合,2009年諸永高速取土以後,一位當地村民撿到一塊漂亮的石頭,錯將其當做火山岩帶回杭州進行鑑定,後經專家確認,是恐龍化石。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2010年十一長假期間,東陽市博物館會同國內外恐龍專家對該處化石埋藏點進行挖掘。出人意料的是,挖掘過程中發現了一具甲龍化石,且該化石的背部甲板保存得較為完整。「甲龍是草食類恐龍,生活在9000多萬年前,這一化石相對較完整,原始狀態保存,這在中國國內尚屬首次發現,研究價值很大,如果幸運的話,還可能發現其他種類的恐龍化石。」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古生物專家呂君昌說。幾乎同時,在白雲街道胡山村黃頭坎風車口山一帶,國內外專家發現了大量恐龍腳印化石,首次確定恐龍腳印埋藏的地層。根據專家說法,原始層位的發現對研究恐龍行為、生活等具有重要意義,如恐龍的步間距、走路速度、恐龍大小等。已發掘的恐龍化石在現場進行初步的修復後已被運往東陽博物館進行更細緻的研究,現場挖掘還將持續一個星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