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揣遺憾(外一篇)(張修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懷揣遺憾(外一篇)》是中國當代作家張修東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懷揣遺憾(外一篇)
一個故事,其大結局留有悽美的遺憾,會令人感動且引發無窮回味;一對戀人,初識便如膠似膝,熟知後又各奔東西,形同陌路,似乎給人們眼裡看到的郎才女貌天仙成雙留下了遺憾,但友情已經彌足珍貴;專家朗誦的一首散文詩篇,一枚字詞珠璣的發音出現瑕疵,使人們對其真才實學產生懷疑,熟知的人無不扼腕痛惜,成為遺憾……遺憾,出現在不經意間,藏匿於言行間隙,臥底於不在意時,自有其軌跡。人生的某個階段,經歷的某件事情,對某些事情的滿意程度不得意,即成遺憾,這遺憾,奔流到海不復回,撞到南牆才低頭,也算是一種無奈的認可。
人生整個旅程中,行進道路的不可選擇性,似錦前程的不可預定性,過程運作的不可預測性,方向抉擇的不可前瞻性,造成了其人生歷程難免有不知足、不自足、自不足、知不足的地方,好像是在說,人生中,「花未全開月未圓」,有辦不成的事才屬正常,有用不到的關係網才算正常,有即使經過努力也不能實現的目標才為心安理得。正因為此,人生仕途、勞資薪酬、婚姻嫁娶等目標,也就顯得常有目標而又不斷變幻目標,而每一個目標又都不是終極目標,其緣由是始終有遺憾左右。由此看來,遺憾是常態化的東西,圓滿是非常態的東西;遺憾是生活中的真實,不留遺憾便是理想中狀態的表現形式。快樂與痛苦、圓滿和遺憾、健康與病災、幸福與苦難、日出與落霞……不只有其中的一項才是人生,二者互為陪襯,相得益彰,對對不平等鑄就了生活中的平等。「生命中不是只有快樂,也不是只有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互相襯托的。」(冰心《霞》)這對關係中,快樂看似圓滿,痛苦看似遺憾,實則互為作用,才使得人生有了鮮明的存活意義。
遺憾無處不在,有時嬌羞有時無奈。始皇的美好願景,打造了文化和經濟以及制度的壁壘,可秦二世的暴政演繹了政治延續的遺憾;屢遭罷黜的李白命運多舛,有力而不能為是種遺憾,是楚國的遺憾;每年七月七日鵲橋搭建後才能相見,是牛郎織女生存的遺憾;林黛玉父母雙亡寄人籬下,受到衝擊的賈史王薛的關係網,織就的卻是林的人生遺憾……這樣看來,遺憾顯得非常脆弱,有時又束手無策。看看別人,看看家庭,看看同事,心存遺憾應是心平氣和,再正常不過的了。我一位朋友的小弟,模樣俊俏,口才頗佳,活泛有餘,卻年屆不惑英年早逝,演繹了單位的缺憾和家人的遺憾。事後一家人總結,好友也直率坦言,說是他太經不起遺憾了,看着不如別人的位子高,便千方百計謀位,看着崗位掙錢少,便挖空心思謀崗撈,一門心思,總想着法子填滿遺憾,填平缺陷,意即出人頭地。無論是在工作、生活、社會關係、人際往來,他都要插上一槓子,可以說,只要盡力,沒有他辦不成的事。也許,後人說,正是這點能為,上帝也是相中了的,也就提早讓他成了仙。世間缺憾的接就,卻是填補了天界的空缺。
遺憾不可能紛至沓來,接連撞壞,更不可能厄運連連,不能釋懷。著名作家張愛玲曾經這樣描述男人: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粒硃砂痣。喜歡白玫瑰的清雅,就造成了紅玫瑰的終生遺憾;先是喜歡白玫瑰的清香,寧願付出一生的代價,不為遺憾,而當白玫瑰到手後,又要艷羨紅玫瑰,這是何等的始終懷揣遺憾啊,如果真是這樣,那世界上哪裡還有個頭!
遺憾總是暗藏玄機,製造機遇。牛郎織女的遺憾,才有了千古萬代鵲橋相會的美麗傳說;林黛玉寄人籬下嘴上刻薄的遺憾,才造就了她淒淒切切的詩文浪漫;康熙帝了無一統天下的遺憾,才發出了他「再向蒼天借我五百年」的祈求;陶淵明拋官棄職的遺憾,那些與「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類似飄逸的句子才讓人怦然心動;宋江牽頭攻打祝家莊、高唐州、青州、華州而功成,關鍵時刻卻同意晁蓋下山攻打曾頭市,被史文恭射中毒箭,不治身亡,留下了難以一統梁山的遺憾,即使為後來宋江惦念招安留下了伏筆……現代作家中,有一些正是因了現實的催促,志向的扭轉,仕途的頹廢,身份的變化,由此棄武從筆、棄醫從文、改行寫作,成就了一番偉業的。遺憾,即成遺憾,沒什麼可值得珍惜的,但是,如果因為自己的作為,使遺憾一味糟糕下去,也是不對的,反之,以遺憾做激勵,會是另外一種積極的結局。我過去的一位同事,在領導批准外出深造業務後,果斷把機會讓給了各方麵條件均不如他的同桌,自己抱着遺憾繼續工作。幾年後,同桌因為在深造期間出了軌、壞了事,被退回,同事卻因自學成才,勤勉工作,被領導賞識,如今成了一個部門的管家。
經歷遺憾,既是個人歷練的過程,更是心安之後的奮起。面對遺憾,沒必要自我沉淪,自甘墮落,本來,遺憾就是遺憾嗎。遺憾難以挽回,沒必要犯錯後悔,獨自傷悲,終究,遺憾不管怎麼轉也是遺憾。放下心中的色累,自嘗苦悲,真情更為可貴。華為集團任正非在經營中被騙去200多萬元,44歲的他同時被某集團出名。面對經營的困窘,過程的遺憾,面對妻離家破的局面,他舉債住在棚屋,帶着爹娘弟妹,在沒有人脈、技術、資產、市場經驗的前提下,創辦華為,用了27年把華為打造成行業世界第一、進入世界500強。他說,不覺得跌倒可怕,怕的是跌倒不能爬起來。是的,人生的遺憾不可怕,怕的是有遺憾而只是一味地追着遺憾不放,並且不管條件成熟與否,非去勇奪硬搶,而不是去智取。
遺憾,是本態,是自然,更是下一個成就的基石,是心安理得的人生掂對。
綠野上下
夏日的原野,統稱綠野,綠的苗,綠的樹,綠的水,綠的莊……總給人帶來驚喜。不管你的情緒如何,沮喪也好,興奮也罷,如果有機會走入綠野之上,定會舒展放鬆,完全變了一種生活姿態,覺得自己的日子過得還是有意義的。
已經有一段時間,晚飯看完央視新聞聯播之後,我和妻子便收拾行裝,換上得體的運動衣,穿上合腳的運動鞋,拿上一把不大不小的扇子,開始了綠野的遊覽。立春以來,天天堅守而不輟。
在我們居住的近30萬平米的社區,以內,有幾千平米的大廣場,舞者熙熙,歌者攘攘;以外,有好幾條道路能實現首尾相連,活動之後能回到最初的出發地點,我把它稱作外環路。緊貼着社區建築群的,路比較好走,大部分是水泥鋪就的路,我稱之為外一環;一環之外,是用矸石山上已經燃燒過的矸石鋪就的路,因為從井底下上來的黑色矸石,爬上矸石山後,有了經年累月的升溫、自燃的經歷,也就變成了紅色矸石,由此,附近的村民都喜歡用這種矸石鋪路、墊場院,有的還做房基,算是抵達了廢物的「吃干榨淨」,這段路,乾淨利落,不干不濕,是二環路;再拓展開些,路基等同於二環路,路面卻顯寬敞通達,是三環路。三條外環路之間,自然形成的屏障式隔斷便是鬱郁芊芊的玉米,綠綠悠悠的蔬菜地有小蔥茄子豆角黃瓜……大塊的土地莊稼林立,村民或礦工開墾的小塊土地也沒閒着,都統統被勤勞的人們派上了用場。實際上,這就是最好的自給自足了,衛生,環保,方便,放心,沒有什麼比吃上自己信賴的東西更珍貴的了。
這幾日雨水多,路邊的河溝里填了積水,綠樹掩映下顯得水也綠綠的,潺潺流水嘩啦啦流動,似是綠在遊動,綠在傳播,有了水,也就有了不絕於耳的蛙鳴,你一聲我一聲,你呼一聲我應一聲,規律的東西不多,但也算是一種蛙的和鳴。我和妻子在路上談笑着,聽到蛙鳴,我也學着蛙兒,「葦哇葦哇」地亂叫一通,雖然不如青蛙叫的規範,我想,應該是一種人與自然的諧和,人與動物的互相交流了吧。伴隨蛙鳴的,還有在楊樹上叫個不停的知了,不過,它們一直連續着,你叫我聽,你停我叫,倒是分不出是誰在濫竽充數,再者說了,它們在叫,只有大概一個音符,更分不出是哪棵樹上的在叫,哪棵樹上的在歇息。也好,只要聽得叫聲,對夏日有個交代,它們也似乎沒有枉此一生,我和妻子就沒再計較。
一陣風兒吹來,濕氣中帶着涼意,路旁的玉米地窸窣起來,像齊刷刷的哨兵在向行人致禮,我看到了它們的成長,聽到了它們的茁壯,聞到了果實濃濃的香味。礦山周圍是農莊,農莊包圍着礦山,礦山周邊是我家,我家周圍也有煤礦。我想,家鄉的玉米地應該也是這種長成的,老家的兄弟們估計這時也在玉米地里除草,挖溝放水,他們一定像我身邊的老農,穿着厚厚的長袖褂,生怕鋒利的玉米葉劃傷胳膊、擦傷臉頰,為了收成,汗水砸在玉米溝里,不小心被堅硬的薺薺菜劃傷的手指滴血在玉米壟上,是啊,幸福生活等不來,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穫的。
路旁,我攀上一個搬遷後的農舍廢墟,極目遠望,哇,好大一片玉米地,一眼望不到頭的大片莊稼地,這裡有老農們豐收的夢,更有礦工師傅期待的夢。地上有綠莊稼,礦井深處有黑莊稼----煤炭,它們交相輝映,互促雙豐。原野之上的莊稼分得春種秋收夏栽冬藏,而地層深處的煤炭開採起來確是沒有四季之分藏收之別的。親愛的礦工師傅們,不因欠發什麼而急躁,不因晚發什麼而論謠,有的還是勤於勞作的執着,無論季節變換,展現在人們面前的依然是由井下源源不斷提升上來的煤炭,這是綠野之上的農人們不曾看到的。
急着找宿的麻雀兒打頭上飛過,在樹枝上停停步,在玉米棵上落落腳,瞅瞅這,看看那,一隻和另一隻在嘰嘰喳喳說着什麼,似在尋找最佳寄宿點,又似在商議着什麼鳥生大事。它們,不像我一樣,不像我們一樣,夜即歸宿,晚即回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與之相比還是有諸多優越點的。
綠野,尤其是夏的綠野,我喜歡。不僅僅是滿眼皆綠在呼喚,更有其養精蓄銳,冬病夏治,自我保護,運動不止的寄託,來吧,投入到大自然中,經常站在綠野之上,擁抱生我養我的自然生態吧,終究,人的生命有極限,大自然的無私給予有時限,運動的成果能拓展極限,我們對大自然生態環境的喜愛無極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應該是多少年後的綠野對人類最好的回報。 [1]
作者簡介
張修東,男,筆名東萊順。1965年生,山東萊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