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徽州區西溪南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徽州區西溪南鎮位於黃山市徽州區西部,是黃山新城的北大門,鎮政府設在西溪南村,距區府岩寺鎮5公里,距市府屯溪10公里,隨着黃山經濟技術開發區1號路的貫通,西溪南成為徽州城區與黃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結合部,合銅黃高速公路徽州區出口位於本鎮琶村村,即將建設的三條鐵路途經該鎮,黃山站選址在該鎮境內,交通方便快捷。國土面積47.8平方千米,下轄西溪南、竦塘、石橋琶村東紅、坑上6個行政村,14177人(2017)。[1]

中文名: 西溪南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安徽黃山市

面 積: 47.8 km²

下轄地區: 西溪南村、竦塘村、坑上村、石橋村、琶村、東紅村

政府駐地:西溪南村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4177人(2017)

著名景點: 老屋閣及綠繞亭、楓楊林

機 場: 黃山屯溪國際機場

火車站:黃山北站

車牌代碼: 皖J

鄉鎮簡介編

鎮政府設立在西溪南村,中心鎮區面積4平方公里,距區府岩寺5公里,岩竦公路、黃山新城主幹道的建成,形成新的橫穿鎮東南的過境公路,進一步拉近西溪南與岩寺、屯溪的距離,使之成為黃山市及徽州區新一輪城市發展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行政區劃

2001年10月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鄉建鎮。國土面積55平方公里。

2008年並村,轄西溪南、長林、竦塘、石橋、琶村、東紅、坑上七個行政村。

2015年將徽州區西溪南鎮長林村劃歸屯溪區新潭鎮管轄。 現轄6村。

地理位置

西溪南鎮位於徽州區西南部,與徽州區的岩寺鎮、潛口鎮、呈坎鎮及黃山經濟開發區、休寧縣萬安鎮接壤,介於東經118°12'─118°18',北緯29°48'─29°56'之間。西溪南是黃山新城的北大門,2009年6月被安徽省委省政府確定為第一批擴權強鎮試點鎮,現已被列入黃山市新一輪城市發展核心區域,區位優勢十分明顯。鎮政府設立在西溪南村丰南大道,距區政府駐地岩寺5公里,市政府駐地屯溪15公里。合銅黃高速公路徽州區出口設在該鎮琶村。岩竦公路、黃山經濟開發區梅林大道及北京—福州、杭州—黃山高速鐵路,皖贛鐵路三條高鐵並站建設的黃山北站設在境內長林村,即將建設的歙縣界牌嶺至黟縣漁亭一級公路穿鎮而過,交通非常便捷。

地理氣候

西溪南鎮系丘陵平原區,農業資源極為豐富,是宜農、宜牧、宜工的綜合發展地區。一年四季溫和,屬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型,全年降雨量1498mm,主要降雨集中於早春和梅雨季節,伏秋多旱,全年日照1955小時,年平均氣溫17.2℃,無霜期224天。年主導風向是東北風。

經濟發展

西溪南境內盛產糧油、蠶繭、無公害蔬菜、優質畜禽、綠色果品等農副產品,農業產業化水平位居全市前列,2004年該鎮被黃山市人民政府命名為農業產業化示範鄉鎮。西溪南鎮是安徽養蜂數量最多、產值和效益最好的鄉鎮,1997年被省蜂協援予「安徽養蜂第一鄉」稱號。2004年全鎮有近700戶從事養蜂生產,戶均養蜂60群以上,蜂群總量4.3萬群,蜂產品產量達到4200噸,產值近3000萬元。西溪南鎮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是發展生態休閒旅遊的絕佳之處。西溪南古稱豐溪、丰南,形成於唐,歷經宋元,鼎盛於明清,當時商者足跡遍布揚州、南京、杭州及沿淮一帶,以鹽商為主,兼營茶、木材、典當等行業,成為徽商歷史的重要組成部份。西溪南古村落保存較完好,村中擁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老屋閣、綠繞亭,以及大量的明清古建築,「豐溪八景」、「溪南十園」等遺蹟依晰可見,世界名著《金瓶梅》故事情節中描寫的相關建築依舊可尋。千年銀杏樹、五百年桂花樹、二百年羅漢松生長旺盛,獨具觀賞價值。坑上二壩水面1500餘畝,兩岸植被完好,生態旅遊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

名人遊蹤

西溪南村,又名丰南或豐溪,位於黃山市徽州區西溪南鄉。該村歷史悠久,文化淵源,山環水繞,景色佳麗,明代中葉,多大商巨賈,且力主「亦商亦儒」。一時四方文人雅士聯袂而至。可駐足、可交誼、可吟詠、可遊覽,真是高朋滿座,勝友如雲。蘇州吳門四才子之一的祝允明,號枝山(1460?─1526年),捷足先登。他是當代傑出的書法家和詩人,?在他逗留之間,給西溪南題寫了《豐溪八景》詩<內容略>,詩好字也佳,已摹刻上石,流傳於後。該碑石現藏全縣「碑園」。明代,西溪南村中有一私人花園,稱「果園」,?由有珍花異木,亭如山石,還有大塘小池,相互穿插映襯,景色十分幽美,相傳此為祝允明、唐寅二人設置規劃,雖舊容毀損,但遺蹟仍然可尋。明末,西溪南要有吳周生者,又名吳楨,家藏墨寶甚富,且都是稀世珍物。時董其昌(字雲祥,?當時傑出書畫家,官至南京禮部尚書,今上海松江縣人)來到他家,?視為知音,結為摯友,對他珍藏的寶墨<書法部分>給予鑑定,題跋,隨之摹敕上石,稱《清鑒堂》貼,內有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米蒂、懷素、蘇軾、黃庭堅等大家的手筆,也有董其昌的手稿。當時一道參予鑑定題跋的還有大家陳繼儒。該貼約有碑石五十塊,現存歙縣《碑園》。董其昌還給大戶吳天行住屋(俗稱葫蘆門,?現座落在西溪南村后街)題名「十二樓」(書寫此名)。?取唐人詩意「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又在十二樓的壁上作畫,彌足珍貴,奈年歲久遠,杳元痕跡清代大畫家石濤,又號大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也來過西溪南村,並作了「豐溪八景」畫,<?按祝允明題《豐溪八景》原意>,現存上海博物館。明朝大司馬汪道昆,鄰村松明山人,距西溪南村僅一水之隔,他常來西溪南,曾為西溪南村寫過不少文章,如《溪南吳氏重修仁義院記》、《曲水園記》、《溪南吳氏禮堂記》、《溪南吳氏敦本詞碑》等。公元一九三八年三月,新四年奉命進駐現徽州區岩寺鎮,進行整頓改編,組織東進抗日,當時新四軍的軍部和政治部設在岩寺。計三個支隊,六個團。第三支隊司令員張雲逸,副司令員譚震林率部進駐西溪南村。該支隊官兵一致,民主氣氛很濃,特別能和群眾打成一片,熱愛群眾、關心群眾,當時「天花」流行,地方無力預防,部隊立即組織醫務人員,挨家挨戶給小孩接種「天花疫苗」,及時遏制了這一惡性病的萌發和流傳。日本的飛機任意轟炸、掃射,群眾一時驚慌失措,戰士們立即組織群眾,有秩序的疏散掩蔽,並給群眾進行防空教育,......凡群眾有困難,他們都看在眼裡,及時幫助解決。正因如此,群眾也昆把他們看成親人,形成一種魚水關係。新四軍還特別重視教育,熱愛下一代,常去崇文小學<西溪南中心小學的前身>給師生們上政治課,作時政報告,教唱抗日歌曲。師生們也組成「抗日宣傳隊」,及時向群眾宣傳。時間僅兩個月(三至五月份),新四軍奉命挺進江南抗日前線。新四軍開拔前夕,崇文小學的師生特地送給一面錦旗,上書「殺敵致果」四字,祝他們旗開得勝,馬到成功。在豐樂河北面的沙灘上舉行軍民聯歡,譚震林副司令員還向廣大群眾作了「軍民團結,一致抗日」的動員報告。啟程時,西溪南村組成了「騾馬運輸隊」一條龍給軍隊運送物資;全村群眾和崇文小學的全體師生,夾道列隊,在一片歡樂、祝願聲中和第三支隊的官兵們依依告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