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徐承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徐承東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徐承東

出生日期;1985年

教育經歷

2007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

2016年,畢業於北京畫院,導師方政和先生。

徐承東,1985年生於浙江浦江。現為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藝評網合作藝術家。2009年獲政府第六屆文藝獎,作品先後入選國內外美術展覽,並被多家藝術機構美術館和收藏家收藏。[1]

參展記錄

2005年

中國美術學院迎春作品展獲優秀獎,杭州,中國美術學院;

2006年

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北京,中國軍事博物館;

2007年

第二屆中國(湘潭)齊白石中國畫作品展,湘潭,齊白石紀念館;

第四屆中國西部大地情全國中國畫油畫作品展,西安,亮寶樓;

全國中國畫作品展,江蘇,鹽城美術館;

2009年

浙江省第十二屆美展,杭州,浙江美術館;

2013年

浙江省第三屆群星視覺藝術大展優秀美術作品展獲優秀獎,浙江,舟山美術館;

2016年

5.19文化旅遊專題展,杭州,浙江旅遊博物館;

栩栩之境——北京畫院方政和工作室作品展,北京,博雅大觀;

美冠京華——首屆中國當代畫名家代表作品展,北京,吳東魁藝術館。

藝術評論

梅霜若雪苦歲寒

文/陳文先

春醒,綠草濃茵,山間小花初綻,嬌艷噴紅羅。與徐兄亭下端坐,一言兩語,相談甚歡。正欲起身離去,忽降驟雨,喟嘆春潮帶雨晚來急。這山潑墨,水按藍,翠相攙,一副霏風飄渺的煙雨江南。不由心情愉悅,聯想徐兄近日新作,真是一壺春風醉,人生幾何……

徐兄承東,江南人也,性寬仁恭愛,待人謙和,想初日因畫與其結緣,不覺已數年。徐兄喜靜,畫風清雅,常作百草圖,花鳥魚蟲,皆憶古賢名筆,斟酌而成。《西山歸來》之倦鳥知還,鉛華洗盡而得之於幽;《東窗即景》之豁然憑眺,心存志高而得之於行;《飲馬》之悠樂自得,秋韻長歌而得之於雅;《墅屏有牛》之天際闊遠,田園清夢而得之於眷;《秋遊》之煙汀鵝戲,春色如黛而得之於醉;幾分「詩情馳騁大江北,畫意縱橫大江南」的灑脫,幾分「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秀逸。以花為本,鳥為神,葉為態,枝為形,以秋水為歌,以神態為賦,吾間然矣。

西山歸來》西出天邊雨 山野幽蟲鳴 歸隱何處去 來往影單行 《東窗即景》一葉知秋寒意濃 繁花盡,與誰同 獨憐幽草澗邊生 性堅韌,不相爭 拾階山林觀黛墨 雖路艱,志難平 忽聞黃鸝枝上鳴 心豁然,百山行 《飲馬》山抹青翠 花絮紛飛 微風初入弦 竹海飲馬 回岸帶沙 魚驚潺水邊 舊葉新色 清香氤氳 秋韻滿心間 叢花野卉 擁芳抱馥 直道好個天 《墅屏有牛》春來江南煙雨間 鶯飛草長艷陽天 雲際遙山連空闊 耕牛伏臥清溪邊 微風拂耳愜百意 人間難得唯清歡 《戲游》疊翠紅羅綴芳菲 鵝點煙汀惹春暉 且聽藻鑒歌長賦 丹青用盡不知歸

觀其作,端其人,行墨流水;使其然,使其不然,焉知快哉。畫作同修行,心若定,其身修遠,僅以拙詩幾首,與君共勉。

重生

文/徐承東

如果說綠葉勃發,代表的是人生的激昂與朝氣。那麼枯萎凋謝與凝結則更像是一種人生態度的清逸與淡泊,有幾分「採菊東蘺下,悠然見南山」的怡情,也有幾分「垂釣坐盤石,水清心亦閒」的恬淡。

年幼喜畫,常以書頁課桌為本描摹繪畫。三兩魚蟲,四五燕雀,就這樣懵懵懂懂地撞開了書畫之門。

年少的筆端單純鮮亮,卻也稍嫌浮燥,總想着儘快去證明自己的價值。我不停地追趕師輩們的步伐,無奈常常迷失自我,也陷入了理想與現實的糾結。

荏苒時光,我已到而立之年,閒雲的筆端突地落在了枯萎的枝葉,仿若只有置身其中,才能找到內心的安寧。那些樹葉斑駁的紋理,就像飽經風霜的老人,這是一張張舊時光中安靜平和的面龐。那些枯枝倔強而堅定的保持着自己的形態,貌似單調乏味,卻如清茶一缽,有超然的深邃。

從鮮麗到恬淡,畫風悄然的轉變見證了心路的歷程。流沙歲月讓人頓悟有得:所有的努力皆源於自然的饋贈,唯有自勵,自勉,方可心安。

感受自然、表現自然

文/吳建明

當代中國畫壇從表象看可謂空前的繁榮,西風東漸在當代中國畫中體現得尤為突出,它以結實的造型、強烈的視覺衝擊力,表達直接、再現的審美趨向;而85新潮後的新新人類,則以張揚個性、抒寫自我為旨歸,以一種個體的情緒渲瀉為切入點,以調侃、詼諧、變形的畫面造型演繹在受眾面前;作為中國畫壇主流則更多專情於傳統基點上的創新,然在固守與突破上始終處在難以調和的境地,這三大趨嚮往往使涉足畫壇者難所適從。而書畫之鄉的浦江從這層意義上可以說是一方「淨土」, 因為這是一個較少受時風影響的地方,作為搞藝術的人這塊地方更是一塊福地,青年畫家的徐承東即生活在這福地中。

寡言、純樸是徐承東給我的笫一印象,而他對畫畫的那份執着的態度則使人感動不已,這對於投身工筆畫創作的新人來說,這一些正是工筆畫創作者最應具備的基本條件。工筆畫的創作相比較而言更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人,結合他以感受自然、表現自然為創作切入點,這一切都表明工筆畫對於徐承東來說是一種最合適不過的選擇了。

分析其作品,可以看出,徐承東在感受自然、表現自然中,有其獨到之外,他善於在平凡、朴索的自然中提取有意味的形式,他的靈感與創意大多來源於大自然的母題,以自己的眼睛去選擇與心靈契合的情景和物象,枝葉穿插的野花,縱橫交錯的草叢與棲息的禽鳥,在這些意象之間營造出濕潤與空氣感,使畫面充滿自然的生命活力。另外,也在朴索的自然表現背後透出了徐承東的苦心經營和不倦的求索精神。儘管他描繪和表現的對象不是奇花異草,也不是珍禽貴鳥,卻都被他注入濃郁的情思,使其筆下的野草花叢體現着「一枝一葉總關情」 的特點。為表現自然的天趣,他精心勾勒着細細曼延的枝條,其不經意的穿插展示着節奏、韻律之美。各色的葉子,以不同幾何形狀的塊面進行組合,線條則始終用中鋒徐徐寫出,加巧妙的渲染,顯現出空間變化的多樣性,在的處理中,他以灰色調為主,構成了淡雅的氣息,瀰漫在整個畫面。

徐承東這一路獨特的畫風,曾取得入選獲獎中國美協舉辦的四次展覽並獲獎成果,深得業內好評,他的成功,除了自身的苦心經營外,與浦江的書畫大環境的影響分不開,特別近幾年來浦江畫壇上工筆畫創作水平有長足的提高,因此徐承東在工筆畫創作上並不缺乏良好的學習和借鑑的平台。而他在中國美院的深造,又使他對中國畫有更深層次的領悟,他深知中國畫中的「」 是形而下的,是造型、表意的手段而巳,而學識、修養的提升,則是技進乎道的必由之道,因此,近年來他對中國繪畫史梳理、研究上下足了功夫,並從宋元入手,逐漸形成了自已獨特繪畫的繪畫風格,再度引起美術界的關注和讚許。

前賢有言:不歷入世難以出世,任何事都有其兩面性,就其畫壇表象之繁榮和本質之紛擾而言,生活在「淨土」 的徐承東在今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還應歷紛擾之磨練方有更高層次的體悟,這一切都表明他正處在更高一個積累、探索和完善的過程中,他正年輕,他的毅力、潛力和可塑性,必將使他的藝術創作之路走得更遠。

參考資料

  1. 徐承東:工筆畫作苦寒來 , 浙江新聞 2015-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