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蘇萍
彭蘇萍 | |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
出生 | 江西萍鄉市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彭蘇萍,男,江西萍鄉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8歲當選)[1],中國礦業大學教授,長期從事礦井地質和礦井工程物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取得以下主要成就:(1)建立了煤礦採區小構造高分辨三維地震勘探技術體系;(2)探索出煤礦頂板災害源探測技術與地質預測方法;(3)研製開發出礦井複雜地質構造探測裝備與技術;(4)組建了煤炭資源與安全開採國家重點實驗室。負責承擔了12項國家重大科研和產業化項目、38項省部級科研和重大工程項目,獲孫越崎能源大獎、光華工程科技青年獎[2],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3]、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4]。
人物簡介
彭蘇萍,男,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
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礦業大學"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1959年,出生於江西省萍鄉市。
1978年--1985年,淮南礦業學院(現安徽理工大學)地質系煤田地質專業學習,獲學士、碩士學位。
1988年7月,畢業於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研究生部,獲博士學位(博士導師:韓德馨院士)。
1993年,成為國家首批"優秀中青年科技人員出國人員(100人)"。
1996年,晉升為教授。
2000年,入選人事部等七部委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層次培養計劃。
2001年,被聘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2007年12月29日,當選為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院士,為該學部最年輕的院士。
2011年5月受聘為萍鄉高等專科學校名譽校長。
擔任職務
現任:中國礦業大學煤炭資源與安全開採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長期從事礦井地質和礦井工程物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江西萍鄉高等專科學校名譽校長
國家能源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委員;
國家重大基礎研究("973"計劃)能源領域專家諮詢組成員;
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
國家煤炭資源與安全開採重點實驗室主任;
中國煤炭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中國煤田地質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礦井地質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等社會職務;
國際沉積學會會員;
國際有機岩石學會會員;
國際岩石力學學會會員;
教育部第六屆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
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能源與土木建築水利學部委員;
《中國科學》、《科學通報》等11個學術刊物的評稿人和編委。
研究成果
彭蘇萍院士主要從事工程地質和工程物探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他作為負責人承擔了12項國家重大科研和產業化項目、38項省部級科研和重大工程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出版專著三本,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擁有國家軟件版權2項和發明專利5項,1項科研成果被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定為全國瓦斯綜合治理技術重點推廣項目,培養了37名博士和27名碩士。
截止2009年,承擔了國家"973"專題(100萬)、國家高技術產業化項目(2400萬)和國家技術創新項目(4200萬)等30餘項科研項目。
彭蘇萍教授在工程科技方面取得以下主要成就和貢獻:
(1)建立了煤礦採區小構造高分辨三維地震勘探技術體系
近十多年發展起來的綜合機械化採煤技術當遇到斷距3-5m的斷層時,便要停工搬家,一次損失超過3000萬元,因此查明斷距≥3米的斷層十分重要。以鑽探為主的勘察技術只能查明斷距≥30米的斷層,精度遠不能滿足生產的要求。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在國家能源投資公司支持下,中國煤炭地質總局開展煤炭高分辨地震勘探技術研究,達到查明斷距≥15米斷層的水平。1995年中國礦大張愛敏教授等與安徽煤炭物測隊、淮南礦務局合作在謝橋煤礦開展採區三維地震勘探研究,達到查明500米深度斷距≥5-7米斷層的水平。彭蘇萍等針對煤礦埋深淺(多1000米以淺),地震探測中各種因素干擾大,為實現高精度探測,借鑑石油地震勘探先進技術,結合煤礦特點進行了研究和技術創新。開發出兼顧接收縱波和轉換波的三維三分量觀測系統設計及評價軟件、地表一致性振幅、頻率、相位補償、面波壓制和靜校正軟件,研究發展了煤礦三維地震可視化解釋和反演技術,開發出具有自主版權的地震解釋軟件(見附件),提高了地震技術解決小構造的能力,在淮南等條件好的地區達到查明700米深度斷距≥3米斷層的勘探精度,在條件較差的礦區達到查明斷距≥5米斷層的勘探精度,突破了國際上煤炭三維地震勘探精度只能查清500米深度斷距≥8米斷層的技術記錄,為煤炭開採提供了可靠的地質保障。這一技術在全國47個工程項目中推廣應用,取得很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中在淮南、永夏等礦區查明斷層一萬多條,經驗證吻合率>80%。《煤礦高分辨三維地震勘探技術體系及在煤炭工業中的應用》成果被評為2001年中國煤炭工業科技進步特等獎和2002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均排名第一)。
(2)探索出煤礦頂板災害源探測技術與地質預測方法
煤礦頂板事故發生與對煤礦頂板災害源分布掌握不清有密切關係。彭蘇萍等採用採礦工程、地球物理探測、礦井地質等多學科綜合研究方法,開展了煤礦頂板災害源探測技術研究。發現煤層砂岩頂板變薄尖滅帶是頂板冒落災害易發區,建立了以鑽探資料與三維地震勘探資料為基礎的煤層頂板岩性綜合反演解釋技術,準確預測了老頂砂岩的變薄尖滅帶、沖刷帶和複合頂板分布區,實現了煤礦巷道和采場頂板穩定性地質預測預報的信息化、科學化。這一成果被科技部列為1999年國家科研成果重點推廣計劃,在全國31個煤礦推廣,14年來為企業創造的直接經濟效益達數億元。因此,《煤層頂板穩定性地質預測技術與方法》成果獲199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
同時,彭蘇萍等以瓦斯和礦井水災害源探測為目標,探索煤礦三維三分量地震勘探及縱橫波聯合解釋技術,對瓦斯突出煤體結構、煤層裂隙與瓦斯富集關係進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並在國內外著名刊物上發表。《煤礦瓦斯突出部位高分辨探測技術及其應用》成果2006年被國家發改委列入全國煤礦瓦斯綜合防治技術研究成果重點推廣計劃。在利用三維地震探測確定礦井突水構造方面也開展了一定研究,在淮南、淮北等礦區多次發現陷落柱等突水構造,為保障礦區的安全生產提供了可靠的地質保障。
彭蘇萍 | |
---|---|
(3)研製開發出礦井複雜地質構造探測裝備與技術
煤礦生產對地質構造的預測精度要求高,地面探測不能滿足生產的要求,必須在礦井內進一步探測。由於礦井環境複雜,探測裝備除地面探測裝備要求的技術指標外,還必須防爆、屏蔽、抗干擾強,因此適合礦井探測的裝備研製難度大。彭蘇萍等為解決這一難題,又開展了礦井探測裝備的研究。研製出了以前端信號調理電路、網絡分布式控制和全數字、三分量檢波一體化技術為核心,體積小、重量輕(主機≤3Kg)的便攜式礦井防爆多波地震儀裝備,可在井下探測出150米範圍內斷距≥1.5米的斷層和地質異常體。為進一步提高探測精度和實時判別預警能力,他們又在國外地面地質雷達基礎上,研製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實時處理、精度高的礦井地質雷達,並在高功率天線防爆技術、地質雷達快速採集技術和礦井環境下天線屏蔽技術上取得突破,使研製裝備具探測距離遠(≥35米,以前的<20米)、精度高(0.5米,以前的為1.5米)和方向性強的特點。上述兩套探測裝備在全國30多個煤礦和隧道工程中推廣,在導彈基地圍岩探測中得到應用,並獲4項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軟件版權和2005年中國煤炭科技進步一等獎、2002年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4)組建了煤炭資源與安全開採國家重點實驗室
針對煤炭工業發展的迫切需求,在學校部署下,牽頭組織相關學科學術帶頭人共同規劃,成功申報和組建了以煤炭資源勘查評價、煤炭開採地質保障、開採中地應力場變異規律、綠色開採理論與技術、煤礦重大災害防治為主要研究方向的"煤炭資源與安全開採"國家重點實驗室並擔任主任,為煤炭工業的科技創新建立了一個基礎平台。
永葆激情 不懈追求
"激情是一種生活態度,激情是一種人生境界。我們要激情地面對事業,激情地面對工作,激情地面對人生……"這是彭蘇萍院士在中國礦業大學一次本科生畢業典禮上與學生們分享的一段人生感悟,更是他言行的宗旨。
正是源於這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彭院士在科學的領域裡不懈努力,孜孜以求。所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他較完善地建立複合型三角洲聚煤模式,並結合岩石力學特徵,採礦工程學和相似模擬實驗的研究,建立了沉積不連續介質地質力學模式,用來預測煤炭開採過程中的頂板冒落事故;他提出了頂板災害沉積控制論觀點,在此基礎提出了煤層頂板穩定性綜合地質評價方法,並將該研究成果在十餘個煤炭企業推廣應用。他還在複雜礦區精細構造地震探測技術與理論研究中,引入路徑積分和廣義射線理論,並編制新的處理模塊,使探測水平在淮南等地達到能識別700米深度、斷距≥3米斷層的精度,超過英國500米深度識別斷層能力≥8米的技術水準。
彭蘇萍院士研究方向是礦井地質和礦井工程物探,同時他也是我國進行礦井工程物探研究的第一批一線人員。煤炭是我國的主要能源,但是煤炭行業卻是危險性較高的一個行業,對科技進步的依賴性很強。彭院士表示:"我現在只掌握了一點點,還有很多問題不了解,院士只是個符號,今後還要拓寬方向,要跟實際更加緊密地結合。"
身居高處 不忘師恩
把彭蘇萍領進工程這扇門的是我國礦井地質的老前輩柴登榜教授。"柴先生提出礦井地質工作要工程化、物探化,鼓勵我們把技術研究和煤礦需求結合在一起,讓我往工程物探方面發展,所以我從地質理論到工程物探就是這麼開始的",彭蘇萍說。
彭蘇萍是地球與環境學院煤田地質78級學子。樹高不忘千尺恩,儘管工作繁忙,彭院士仍一有機會便拜訪母校,感謝師恩。考入中國礦業大學,彭蘇萍的博士生導師是韓德馨院士。彭蘇萍說:"我最感謝韓老師的是他沒有'門戶之見',雖然他自己的方向是煤田地質,但非常支持我在礦井地質方面繼續發展。正是煤炭系統內外的很多專家的關心和幫助,我才能堅持下來。我自己現在也是教授,在培養年輕人方面,要向這些老先生學習。"
承擔的代表性科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複合型三角洲聚煤模式及其在礦山開採中的應用,已結題。該項目已作為《中國東部晚古生代含煤岩系中幾種濱岸沉積模式及聚煤規律》項目的主要組成部分獲1992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負責人:彭蘇萍。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煤層頂板穩定性的地層控制。已結題。該項目的主要組成部分已與煤炭部重點科研項目《煤層頂板穩定性地質預測技術與方法》一起獲199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負責人:彭蘇萍。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煤層氣開發後煤炭開採模型的研究,已結題。負責人:彭蘇萍。
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儀器專項:防爆地質雷達的研究與開發,即將通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組織的驗收,負責人:彭蘇萍。
5. 國家973項目二級課題:煤層氣藏高分辨率探測的地球物理響應,正在進行。負責人:彭蘇萍。
6. 國家973項目子專題:煤中硫富集特徵及其侵入環境的動態規律,正在進行。負責人:彭蘇萍。
7. 國家973項目子專題:煤中有害重金屬賦存特徵及其侵入環境的動態規律,正在進行。負責人:彭蘇萍。
8. 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應用三維地震信息和地質預測技術對煤層頂板控制與管理。負責人:彭蘇萍。
9. 國家高技術產業化項目:高產高效礦井採區地質狀況探測技術與裝備的研究。該項目重點是研究一套探測複雜礦區採煤工作面前方50米範圍內地質構造的完整技術與與相關儀器設備。2003年2月已通過安徽省計委組織的驗收。總負責人:彭蘇萍。
10. 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專題:煤礦瓦斯富集部位地震探測技術與方法研究,正在進行,負責人:彭蘇萍。
11. 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專題《三軟不穩定特厚煤層煤厚探測技術與儀器研究》,專題已初步完成,即將組織驗收。負責人:彭蘇萍。
12. 國家"九五"攻關項目專題《煤層氣開發後對煤炭開採影響及防治措施》,已通過國家科技部組織的驗收。負責人:彭蘇萍。
13.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中國東部煤礦高產高效礦井地質保障系統。正在進行,負責人:彭蘇萍。
14. 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基金:煤礦深部開發誘發的地質災害及預測方法研究,正在進行,負人: 彭蘇萍。
15. 煤炭工業部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基金項目:煤礦頂板災害事故的地質預測技術研究,負責人:彭蘇萍。
代表性學術專著:
彭蘇萍 | |
---|---|
1. 彭蘇萍 孟召平,《礦井工程地質理論與實踐》2002 地質出版社,
2. 彭蘇萍 王金安,《承壓水體上安全採煤》,2001 煤炭工業出版社
3. 彭蘇萍、邵龍義,《塔里木盆地巴楚-阿瓦提地區碳酸鹽岩儲層研究》2001 地質出版社
4. 彭蘇萍 張建華,《烏達礦區含煤地層沉積環境及其對礦山開採的影響》,1995 煤炭工業出版社
5. 彭蘇萍、程樺主編,煤礦安全高效開採地質保障體系,煤炭工業出版社,2001
代表性論文:
6. 彭蘇萍、王世瑞、勾精為,淮南煤田東2孔VSP測井及其應用,煤炭學報,2002,NO。6
7. 彭蘇萍、楊峰、蘇紅旗,高速採集地質雷達的研製及應用,地質與勘探,2002,NO。5
8. 彭蘇萍、羅立平、王金安,承壓水體上對拉工作面開採合理錯距的確定,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3,NO。1
9. Peng Supping. Funder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astomosing Fluvial System On Complex Delta Plain. 1990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Vol.35, no.10,835:839
10.彭蘇萍.複合型三角洲平原網狀河的基本特徵,1989,科學通報, Vol.34, no.17, 1326: 1328
11.彭蘇萍.淮南煤田二疊系第四含煤段網狀河系的沉積建造,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首屆青年學術年會,中國科協首屆青年學術年會執行委員會編,428:433
12.彭蘇萍.淮南煤田二疊系第四含煤段中花斑狀泥岩的特徵及成因,1990,地質論評,Vol.36,№3, 326:332
13. 彭蘇萍.淮南煤田二疊系三、四含煤段的古水系特徵,1991,沉積學報,Vol.9,№3,1:9
14. 《英漢沉積學解釋詞典》,1991,北京大學出版社, 編委
15. 彭蘇萍, Strata Control of Roof Stability in Mining Workings. 1993, Proc.for the Inter. Congr. on Mining Sci., Applied Geology & Tech. St. Petersburg
16. 彭蘇萍.複合型三角洲平原網狀河的沉積建造,1993,中國科協首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特邀發言稿),科學技術出版社
17. 彭蘇萍.我國煤田地質學十年(1993-2003)來的研究現狀及今後的發展趨勢,1993,青年學術文集, 煤炭工業出版社
18. 彭蘇萍.中國東部某些地區含煤岩系沉積學,1994,見:《中國沉積學》(馮增昭等主編),石油工業出版社
19. 彭蘇萍.複合型三角洲的沉積特徵與沉積模式,1994,煤炭學報,Vol.19,№1,89:98
20. 《中國沉積學》,1994 石油工業出版社, 作者之一
21. Suping Peng & Flores, M., Modern Pearl River and Permian Huainan Coalfield, China: A Comparative Study. 1994 The Proceedings of TSOP annualmeeting, 1994,Jackson., Wyoming,
22. 彭蘇萍、凌標燦等,綜采放頂煤工作面地震CT探測技術應用,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2, NO.12
23. 彭蘇萍、凌標燦等,采場彎曲下沉帶內巷道變形與岩層移動規律研究,煤炭學報,2002,NO。1
24. 彭蘇萍、霍全明、勾精為,基於模型的3D3C採集設計與評價,煤田地質與勘探, 2002,NO.5
25. Suping Peng & Yuzhao Zhang, Geological Modeling Techniques For Longwall Mining Roof Stability: A Case Study. 1995,Proc. for Rock Mechanics and Strata Control in Mining and Geotech. Eng., Beijing,
26. Suping Peng & Yangbin Li, Wedge-shaped sandstone roof strata and Roof Stability, Examples From Seam 13-1 in Huainan Coalfield, China. 1996 The Proc. for Rock Mechanics and Strata Control in mining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Xi'an
27. Suping Peng & Guoling Yang, Longwall Chain Pillars Design For Weak Floor Conditions, 1996 《Rock Mechanics, tools and Techniques》, A. A. Balkema.
28. 《煤炭百科全書》(地質卷),1996,煤炭工業出版社, 撰稿人,
29. Suping Peng & Pengfei Zhang, Lake Sedimentatoin of the Shitouhezi Formation,Upper Jurassic, Hegang District,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ina,1988, Beijing.
30. Suping Peng & Flores, M., Modern Peral River Delta and Permian Huainan Coalfield, China: a comparative sedimentary facies study. 1996,《Organic Geochem》 ,Vol.24, No.2: 159-179.
31. Suping Peng, Mining-induced Stress Redistrubution and Roof Hazardous Characteristics of theChannel-Filled Sandstone Roof: A Physical Modeling Study. 1996 《Rock Mechanics, tools and Techniques》, A. A. Balkema. 1995
32. 彭蘇萍,中國煤礦高產高效礦井地質保障系統,1996,中國科協第十四次"青年科學家論壇"報告文集,煤炭工業出版社,
33. 彭蘇萍,中國深部煤炭開發誘發的工程災害調查報告,1997年,國家煤炭工業技術委員會地質分會第四屆學術年會,青島
34. 彭蘇萍,建立與完善我國煤礦高產高效礦井地質保障系統的幾個問題,1998,《中國科協第31次"青年科學家論壇"論文集》,煤炭工業出版社,北京,獨立
35. 彭蘇萍,碎屑岩力學與微結構之間關係的初步探討,1998,《中國煤炭學會第五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煤炭工業出版社
36. Suping Peng & Yi Liao, A high resolution 3D-seismic technique for distinguishing geological structures in the complex coalfield, 1999,<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99>, Balkema,
37. Suping Peng ,Influence of stratigraphic facies variations on the roof stability by physical modeling study,1999,<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99>, Balkema
38. Suping Peng , Pha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ellular concrete curied in autoclared and natural condition,1999,清華第三屆國際煤燃燒會議論文集
39. Suping Peng , The gathering mechanism of associated elements in coal and their partition trends towards the environment, 1999,清華第三屆國際煤燃燒會議論文集
40. 彭蘇萍、孟召平,煤層頂板穩定性的岩性-結構分類方案,1999,《中國科協第44次"青年科學家論壇"論文集》,中國科技出版社
41. 彭蘇萍,礦區生態環境控制及改善的幾個基本問題,全國生態會議論文集,1999,北京
42. 彭蘇萍、唐修義等,中國東部深部安全高效開發中的地質難題及研究方向。〈全國採礦會議論文集〉冶金工業出版社,1999
43. 彭蘇萍,張鵬飛等.潮下砂坪上泥炭沼澤的形成條件及發育特徵,1999,煤炭學報, Vol.24,No.4
44. 彭蘇萍,孟召平.長壁工作面頂板穩定性數值模擬,1999,《中國礦業大學學報》, Vol.28,No.1,41:45
45. 彭蘇萍等,中國煤炭深部開發中的工程災害及今後的研究方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材料與工程科學部《工程與災害學術討論會》,1999,九華山莊
46. 彭蘇萍,中國煤礦高產高效礦井地質保障體系中的幾個關鍵問題,首屆全國煤礦總工程師研究會學術年會特約發言,1999.3,柳州
47. 彭蘇萍,中國煤礦複雜地質構造探測技術與儀器的現有水平及今後的主攻方向,第四屆中國礦井地質學術年會特約發言,1999,西安
48. 彭蘇萍.中國煤礦高產高效礦井地質保障系統(河北省科技周特約發言),1999,〈河北煤炭〉,增刊(ISSN 1007-1083),1:4
49. 彭蘇萍,屈洪亮,羅立平,王 磊,段延娥.沉積岩全應力應變過程的滲透性試驗研究,2000,煤炭學報, Vol.25,No.2,113:116
50. 彭蘇萍,淮北礦務局楊莊煤礦263採區承壓水體上開採方法研究,2000,研究報告
51. 彭蘇萍,王希良,劉咸衛,趙森林."三軟"煤層巷道圍岩流變特性試驗研究,2001,煤炭學報, Vol.26,No.2 149:152
52. 彭蘇萍,孟召平,李玉林. 斷層對頂板穩定性影響相似模擬試驗研究,2001, 煤田地質與勘探, Vol.29,No.3, 1:4
53. 彭蘇萍,王立剛.承重型粉煤灰加氣混凝土物料相界形貌分析,1999,煤炭學報, Vol.24,No.3,284:288
54. 彭蘇萍,王希良,肖建華,王 磊,杜木民. 軟岩巷道圍岩損傷破壞範圍的地震探測研究,2001, 中國礦業大學學報, Vol.30,NO.1,23:26
55. 彭蘇萍,凌標燦,鄭高升等.采場彎曲下沉帶內巷道變形與岩層移動規律研究,2002,煤炭學報, Vol.27,No.1 21:25
56. 彭蘇萍,孫連英,張德政.基於XML的設計模式描述和復用系統的研究,2002,《計算機工程與應用》, Vol.38,No.1 58:61
57. 彭蘇萍,孫連英,馬春麗.地下開採岩體變形綜合分析方法及應用[J],2002,《中國礦業大學學報》,Vol.33,No.1 80:83
58. 彭蘇萍,王 磊,孟召平,段延娥,卞建玲,王英坡. 遙感技術在煤礦區積水塌陷動態監測中的應用--以淮南礦區為例,2002, 煤炭學報, Vol.27,No.4 374:378
59. 彭蘇萍,何宏,邵龍義,時宗波,高雲峰.塔里木盆地寒武奧陶系碳酸岩鹽碳同位素組成特徵, 2002,《中國礦業大學學報》, Vol. 31,No. 4 353:357
60彭蘇萍,王宏偉,杜文鳳, 勾精為.HTI煤層AVO響應特徵及其影響因素,煤炭學報,2013年第10期[2]
61彭蘇萍,楊峰,許獻磊.GPR城市道路病害檢測應用技術研究綜述,辦公自動化,2014(S 1)
62冀瑞君,彭蘇萍,范立民,趙雅楠,李成. 神府礦區採煤對地下水循環的影響--以窟野河中下游流域為例[J]. 煤炭學報, 2015, 40(04): 938-943.
63杜文鳳,彭蘇萍,師素珍. 深部隱伏構造特徵地震解釋及對煤礦安全的影響[J]. 煤炭學報, 2015, 40(03): 640-645.[5]
64杜文鳳,彭蘇萍,勾精為,何登科,盧勇旭. 煤田地震勘探轉換波觀測系統設計與評價[J]. 煤炭學報, 2015, 40(06): 1428-1434.
科研獲獎
2004年,獲孫越崎能源大獎、光華工程科技青年獎。
(一)國家級獎
1 2002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煤礦高分辨三維地震勘探技術體系及其在煤炭工業中的應用》,獲獎證書編號:J210-2-04-R01
2 199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煤層頂板穩定性地質預測技術與方法》,獲獎證書編號:04-2-007-01
3 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中國中高煤階煤層氣地質理論、關鍵技術與工業化應用 》
4 2017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礦井災害源超深探測地質雷達裝備及技術》
(二) 省部級獎
1 2001年度煤炭科技進步特等獎:《煤礦高分辨三維地震勘探技術體系及其在煤炭工業中的應用》,2006-4-18獲獎證書編號:2001-T01-R01
2 1998年度煤炭科技進步二等獎:《煤層頂板穩定性地質預測技術與方法》,獲獎證書編號:98-2-03-01
3 1999年度煤炭科技進步二等獎:《應用三維地震信息和地質預測技術對煤層頂板控制與管理的研究》,獲獎證書編號:99-2-02-01
4 2000年度中國高校科學技術(推廣類)二等獎:《三維地震信息和地質預測技術用於煤層頂板控制與管理》,獲獎證書編號:2000-232
5 2002年度軍隊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複雜地質條件下戰略導彈陣地圍岩探測技術及控制對策》,獲獎證書編號:
6 2011年度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大傾角煤層地震成像、煤厚預測及陷落柱探測研究》
7 2012年度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淺埋深礦井複雜地質構造綜合物探技術 》
獲專利和軟件版權情況:
1. 2002年度發明專利:《 防爆地質雷達採集系統》,01109040.5(公布號)
2. 2001年度發明專利:《地質雷達防爆天線外殼》,99107711.3(公布號)
3. 2002年度發明專利:《智能三分量地震檢波器》,02116297.2(申請號)
4. 2002年度發明專利:《多波多分量地震數據採集系統》,02124275.5(申請號)
5. 2002年度實用新型專利:《地質雷達碟型天線屏蔽罩》,03200054.5
6. 2002年度軟件著作權:《地質雷達處理分析系統》,005408
7. 2002年度軟件著作權:《三維地震解釋系統(微機版)》,200310097
榮譽稱號
1997年,入選煤炭工業部學術帶頭人;
2002年,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指導教師稱號;
2005年,領導的團隊被評為教育部首批優秀研究團隊;
2006年,被評為 "國家653工程"煤炭地質與測繪領域首席專家;
200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為該學部最年輕的院士)。
視頻
3.彭蘇萍?講話_合併文件
6.彭蘇萍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