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康美鎮康美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康美鎮康美村位於福建省泉州南安市康美鎮政府駐地西隅20米,地處東溪之濱,屬南安市中部。東有東溪綠水環繞,與園內村、赤嶺村、福鐵村、蘭田村隔溪相望;西有太和名山和清代建造的太和寺,與東旭村接壤;南與青山村毗鄰;北與集星村、梅元村相接。307線(南洪公路)穿鏡而過,福芸公路橫貫鄉村,交通網絡四通八達,地理優越,素有綠洲之稱。村委會設在後店。聚落在壩烏山西南麓丘陵盆地,有後店、溪後墓、亭仔尾、頂下豐裕、太興、新舊山頂、磨房、牛肚、墓庵口、新寮、大訓、杏村、江厝後顏、圍內、松腳、五柱、加曾腳等17個自然村。截止2008年,全村有28個村民小組,村民2777戶總人口8127人(含屬地9347人)。村民以蘇姓居多,還有江、顏、李、陳、黃、沈等姓氏。全村面積7.1平方公里。[1]

中文名稱: 康美村

行政區類別: 村

地理位置: 省道307與康美村的交匯處

耕地面積: 2050.2畝

人均純收入: 7317.48元

村情概況

康美村存留明代民居建築3處,清代古民居建築7座。域內有康美中心小學,福建師範大學閩南科技學院等教學單位。

耕地面積2050.2畝、人均0.25畝,全村勞動力5109人。農村產業結構:第一產業以種植業、養殖業、淡水養殖業。第二產業主要是針織、鞋服、石材、建築業等。第三產業有商業,飲食業, 服務業等。二00八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9221.7萬元,同比增長7.49%;農民人均純收入7317.48元,同比增長6.8%村財收入32.5萬元。二00八年鄉村道路改造擴建8.2公里,投資176.5萬元,條條貫通使用。老年人體育活動中心參加人數比常年增加30%意識增強,並多次獲得比賽獎牌。二00八年八月,由村委會牽頭社會各方面籌資組織了康美村婦代會禮鼓隊,為鄉村大型慶典及國家節日文娛活動增添了氣氛。

福建師範大學閩南科技學院位於省道307與康美村的交匯處,創辦於2001年,是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確認的一所實施全日制本科學歷教育的獨立學院,由福建師範大學與菲律賓華僑聯合創辦。學院實行「董事會決策、院長負責」的管理體制,董事長為菲律賓著名僑領、實業家戴宏達先生,聘請中國科學院著名數學家、中國數學會生物數學分會理事長、博士生導師陳蘭孫研究員擔任名譽院長,院長為福建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黃國盛教授。

歷史沿革

此地有個「坑尾橋」,自古以來皆以橋名為地名。舊稱南安二十都,霞舒坑尾橋,民國年間以蘇姓聚居之地取名「玲蘇鄉」。1958年以「坑尾」諧音雅化為「康美」,寓「康安富美「之意。1984年為康美鄉康美村委會。1988年為康美鎮康美村委會。

康美系由阜陽蘇氏始祖大郎公因唐末世亂於公元887年隨王潮自河南省光州府固始縣入閩,在霞舒(康美)谷口前埔九郎圓開築基業,已歷1120年整。

經濟作物

康美村的農作物主要以水稻、甘薯、花生、瓜果、豆類、龍眼為主。改革開放後,康美村注重開發特色農業,形成了以龍眼、食用菌和淡水養殖為基礎的「三大支柱產業」。截止2008年,有龍眼果園1060畝,種植黑木耳300餘萬袋,蘑菇720多平方米,養殖甲魚72萬頭。

歷史名人

康美村歷史上出現了許多傑出人物,如明萬曆已未科進士蘇兆先,贈太常寺正卿,天子同門,達官顯爵;蘇潤,為文縣正堂。解放後,由於鄉人重視教育,康美村更是人才輩出。出現了蘇財貴「一門三博士」;曾任國防科委研究員、高級工程師的蘇奇才被譽為「電光耀宇」,樹匾於阜陽蘇氏宗祠大堂之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