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梅州市靈光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廣東省梅州市靈光寺位於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陰那村陰那山五指峰西麓半山海拔約500米處,面積有6000多平方米。是廣東四大名剎之一。
該寺原名聖壽寺,相傳為唐代懿宗咸通年間高僧潘了拳(自號慚愧,福建省延平府沙縣人)創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相傳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廣東監察御史梅鼎捐錢擴建,易名「靈光寺」,並親書「靈光寺」三字嵌刻在山門殿的門額上。 [1]
慚愧祖師,俗姓潘,名了拳,佛教得道高僧,神通廣大,有求必應,行仁賜福,興神助戰,功勳卓著。英名遠播,四海人民皆敬奉,倍受人間崇拜。 1978年7月18日,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稱: 梅州靈光寺
外文名稱: Temple of Divine Light
地理位置: 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陰那山腰
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氣候
占地面積: 6000多平方米
開放時間: 7:00-18:00
景點級別: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門票價格 :50元
著名景點: 雁洋生死柏 菠蘿頂(斗八藻井)
原 名: 聖壽寺
始建時間: 唐代懿宗咸通年間
屬 於: 廣東省四大名寺之一
靈光寺創始人: 慚愧祖師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廣東省梅州市
景區簡介
重點名勝古蹟靈光寺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遊景區,位於梅縣區雁洋鎮陰那山麓。始建於唐朝咸通二年(公元861年),原名聖壽寺,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年)擴建後改今名。建築布局大體為面闊三間,進深七間,擁有山門、殿堂、樓閣等建築,內有大雄寶殿、金剛殿、羅漢殿、鐘樓、鼓樓、經堂、客堂、齋堂等,最大特色是「靈光三絕」。儘管香火鼎盛,但香燭濃煙卻從寶殿頂端的螺旋形風斗「八藻井」散發而出,使殿堂終年清新,此為一絕;殿頂外古樹參天,但瓦面卻片葉不留,何故?此為二絕;寺大門前挺立兩棵古柏,一榮一枯,一生一死,生者枝繁葉茂,死者枯而不朽,奇特之「生死樹」,世所罕見,此為三絕。
景觀建築=
梅州靈光寺占地面積4290平方米,大殿面闊14.52米,進深19.21米。坐東向西,寺宇由佛殿、天王殿(山門殿)、羅漢殿、諸天殿、鐘樓、鼓樓、太史館、半日閒等組成建築群。靈光寺主體建築是佛殿,佛殿與天王殿(山門殿)位於同一軸線,佛殿左右是羅漢殿和諸天殿,殿與殿之間設有天井,並有走廊過水亭相通。形成總體平面布局兼容北京「四合院」和粵東地區客家民居「圍龍屋」廂房的方形平面布局,空間上既有連接又有間隔,寬敞明亮,均衡對稱,結構合理。建築為「三合土」夯牆,木樑架,木(石、瓷)窗欞,灰瓦面。採用的建築材料與粵東客家民居建築相同,在建築形式的藝術風格上,既顯現了佛殿的莊嚴肅穆,又使整體建築群頗具客家民居建築特色。寺內主要建築---佛殿,面闊三間,進深五間,重檐歇山式。
殿前設有卷棚式木軒通廊,殿頂設有玲瓏精緻的「斗八藻井」。狀似菠蘿,故俗稱「菠蘿頂」,「藻井」為獨立構件,由兩層內轉斗拱承托在「井」字梁架上,每朵五輔作,雙抄天昂,藻井內有螺旋形圓穹,工藝高超,結構嚴謹,風格獨物。靈光寺是梅州市梅縣區現有較為完整的佛殿寺廟建築群,整體布局均衡對稱,莊嚴肅穆,具有重要的科學、藝術、研究價值。1987年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梅州靈光寺布局奇巧,主殿以"菠蘿頂"建築為最大特點,乃全國罕見,堪稱廟堂建築藝術的傑作。這個最大的佛殿(又名「菠蘿殿」),重檐歇山頂,面闊三間,寺內香火盛時,殿內仍不留一絲煙縷,殿頂亦片葉不留,可能與菠蘿頂有關,這是建築科學史上的一大傑作。寺前有古柏兩株,一榮一枯,相傳為潘了拳手植,至今已逾千年。枯柏經300餘年而不朽,人稱"生死樹",給靈光寺更添了幾分神秘。
靈光寺出名於80年代,然而由於本地居民對靈光寺的保護意識不夠,靈光寺曾被美國、英國、法國的建築師花低價錢把它拆開來分析其中的建築奧妙,因此我們看到的靈光寺的菠蘿頂已經沒有當年的魅力了。
從梅州靈光寺沿山登6750級石階,就可到海拔1297米的最高峰——玉皇頂,凌晨2時可觀日出。歷代名人墨客遊覽此處,留下許多詩詞墨寶。
交通指南
梅州靈光寺交通:出租車、客運巴士、自駕車
梅州市區梅城——(走S223線)——梅州市梅縣區丙村鎮——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梅州靈光寺
廣州市區——廣惠高速公路——惠河高速公路——梅河高速公路——梅州市梅縣區丙村鎮——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梅州靈光寺
深圳市區——深惠高速公路——惠河高速公路——梅河高速公路——梅州市梅縣區丙村鎮——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梅州靈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