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廣東省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於1984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是全國首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與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廣州出口加工區、廣州保稅區、中新廣州知識城合署辦公(統稱「廣州開發區"),實行「五區合一」的管理體制。經過30多年發展,廣州開發區綜合實力一直在全國開發區中排名前列,是廣州市重要的經濟發展增長極、科技創新重大引擎、創新驅動發展核心區。2017年,廣州開發區與黃埔區深度融合發展,成為廣深科技走廊和粵港澳大灣區[1]建設的重要支點。
產業布局
廣州開發區位於廣州市的東部,穗港澳黃金三角洲的中心地帶,東南、西南與東莞市、廣州市番禺區隔江相望,陸路與廣州市增城區、白雲區、天河區相鄰。至2000年底,廣州開發區規劃面積已由1984年的9.6平方公里擴大到88.77平方公里,分成西區、東區(出口加工區)、永和經濟區(廣州台商投資區)和廣州科學城4個區域。
在區位交通體系建設方面,截至2000年底,廣州開發區已建成可通車道路136公里,區域內有夏港大道、羅南大道、永和隧道、永和大道等主幹道連接各片區。其中,1997年投資1億元建設的永和隧道竣工通車後,永和經濟區至西區的距離由原來的28公里縮短為16公里,永和經濟區至廣深高速公路的距離由原來的16公里縮短為6公里。主幹道路的建成,使區內交通十分便捷,從西區到東區為15分鐘車程,到永和經濟區為30分鐘車程。與此同時,廣州開發區努力開拓水路運輸通道。1995年,經國務院批准,廣州開發區於西區設立了國家一類口岸——穗港東江客運口岸,開通廣州開發區至香港中港城的海上高速客運航線,准許中外籍國際航行船舶停靠,口岸已成為廣州與國際市場聯結的一個重要通道。
在工業配套設施建設方面,供電、供水、供汽、排水、排污、電信系統日趨完善。至2000年止,廣州開發區自有發電能力67.7萬千瓦,建有專用配電房19座;建成2個供熱廠,每小時供汽能力達38噸;供水管道達130公里,日供水能力15萬立方米;建成排水、排污管道560公里。為適應信息化發展的要求,投入大量資金完善區內電信系統,電話交換機裝機容量8萬門,建成了EDI(數據交換)網絡中心和廣州開發區局域網、廣域網,並與國內外電腦網絡連接;建有電傳、數據傳輸、圖文傳真、移動電話等直通世界各地的通信系統及標準化[2]郵局,提供國際國內EMS等多種郵政服務。
在生活配套設施建設方面,廣州開發區西區已經形成青年路、普暉村、金碧等多個配套比較完善的生活居住小區,形成了區域商貿、居住中心。已經建成的運動場、籃球場、網球場、游泳池、文體中心等成為人們休閒活動的主要場所。區域內建有一所中學、兩所小學和幼兒園,設有廣州開發區醫院等,為人們提供了舒適的生活環境和方便的生活服務。
參考文獻
- ↑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澳門以及珠三角九市 ,搜狐,2019-02-18
- ↑ 突出三個標準化 建立規範信息庫 | 數據賦能讓未央疫情防控跑出加速度 ,搜狐,202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