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夢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內容簡介
幽夢影 二卷 (線裝刻本)(清)張潮撰 幽夢影 二卷 (線裝)(清)張潮撰 嘯園叢書 (清)光緒元年(1875年)。 幽夢影 (線裝) (清)張潮撰 晨風閣叢書甲集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 幽夢影 二卷 (線裝) (清)張潮撰 鉛印本上海國學扶輪社,清宣統3年(1911年) (古今說部叢書. 第六集) 幽夢影張心齋,史天行 千秋出版社 民國二十五年四月1936年4月。 幽夢一簾花影深,清風明月露天真。山川萬物皆文史,閱盡滄桑自在身。 幽夢影 : 張潮散記 著者張潮,(張心齋),章衣萍上海 中央書店 民國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1935.11.28] 國學珍本文庫 第一集 ; 第十種 幽夢影是張潮自《虞初新志》之後的另外一本小散記,比起《虞初新志》,這本書裡面增加了更多張潮的個人風格,趨於雜文,這幾天剛剛讀完,不錯,神清氣爽。個人認為張中行的《負喧瑣話》受到《幽夢影》的一點影響。
明代後期到清代前期,是清言小品這種文體的黃金時代,產生了像屠隆的《婆羅館清言》、陳繼儒的《小窗幽記》、呂坤的《呻吟語》、洪應明的《菜根譚》等一大批優秀之作。這類作品一般採用簡潔的格言、警句、語錄形式,表現哲理思考或生活情趣,在經傳、史鑑、詩文之外別立一體。張潮所著《幽夢影》也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
《幽夢影》主要着眼於以優雅的心胸、眼光去發現美的事物,可以說是求美的著作。書中沒有強烈的、尖銳的批評,只有不失風度的冷嘲熱諷。而這些不平、諷刺,其表現形式也都是溫和的。《幽夢影》這樣的書絕不是匕首投槍,而更像中藥里的清涼散。為《幽夢影》作序的石龐說張潮此書「以風流為道學,寓教化於詼諧」。
作者簡介
張潮(1650?),字山來,號心齋居士,歙縣(今安徽省黃山市歙縣)人。原居婺源(今屬江西),十世祖於北宋天聖六年(1028)遷居歙之滿田。後有一支移居廣德州建平縣(今安徽郎溪),自石橋府君(?1607)卜築縣南蔣國村(今蔣固村)。府君生二子,長者復生二子。其子一名習孔(1606?),一名法孔(16101640),前者即為張潮之父。習孔字念難,號黃岳,十一歲喪父,忍飢受寒,成人後貧劇無聊,漫然回徽。明崇禎年間為諸生,清順治六年(1649)中進士。從此走上仕途,始家道中興,歷官刑部郎中、按察使司僉事充任山東提學,時在九年(1652)。不幸僅數月即丁母憂,自此見世途嶮巇,絕意仕進,僑居揚州,一心經營家業。在其四十五歲即順治七年(1650)時,張潮出生。張潮成長在田宅風水、奴婢器什、書籍文物1一應俱全的優裕環境裡,因着父親嚴格的家教,沒有沾染官宦富貴人家子弟常見的紈絝習氣。自幼穎異絕倫,好讀書,博通經史百家言,弱冠補諸生,以文名大江南北。他雖出生貴介、富於資財,然其性沉靜,寡嗜欲,不愛濃鮮輕肥,惟愛客,客嘗滿座。淮南富商大賈惟尚豪華,驕縱自處,賢士大夫至,皆傲然拒不見。惟居士開門延客,四方士至者,必留飲酒賦詩,經年累月無倦色;貧乏者多資之以往,或囊匱則宛轉以濟:蓋居
內容預覽
一抱異疾者多奇夢,夢所未到之境,夢所未見之事,以心為君主之官邪干之故如此,此則病也,非夢也。至若夢木撐天,夢河無水,則休咎應之;夢牛尾夢蕉鹿,則得失應之。此則夢也,非病也。心齋之《幽夢影》,非病也,非夢也,影也。影者維何?石火之一敲,電光之一瞥也。東坡所謂一掉頭時生老病,一彈指頃去來今也。昔人云芥子納須彌,而心齋則於倏忽備古今也。此因其心閒手閒,故弄墨如此之閒適也。心齋蓋長於勘夢者也,然而未可向痴人說也。寓東淘香雪齋江之蘭草。二餘習聞《幽夢影》一書,着墨不多,措詞極雋,每以未獲一讀為恨事。客秋南沙顧耐圃茂示以鈔本,展玩之餘,愛不釋手。所惜尚有殘闕,不無餘憾。今從同里袁翔甫大令處見有劉君式亭所贈原刊之本,一無遺漏,且有同學諸君評語,尤足令人尋繹。間有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