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酉歲九月九日 (陶淵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己酉歲九月九日 |
作品名稱:《己酉歲九月九日 》 創作年代:東晉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者:陶淵明 |
《己酉歲九月九日》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的詩作。此詩通過描寫九月九日重陽節暮秋的景物,來抒發作者感時悲逝之情。全詩章法平簡,前八句寫景,後八句抒情,由於詩人的高超朴真,前後之間絲毫沒有隔離之感,而是渾然一體,顯得自然灑脫。
原文
“ |
己酉歲九月九日 靡靡秋已夕,淒淒風露交。 蔓草不復榮,園木空自凋。 清氣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蟬無留響,叢雁鳴雲霄。 萬化相尋繹,人生豈不勞? 從古皆有沒,念之中心焦。 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 千載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
” |
— 《己酉歲九月九日 》,《陶淵明集》 |
譯文
衰頹零落秋已晚,寒露淒風相繚繞。
蔓生的野草漸漸枯萎,園中林木也已凋零。
清涼的秋風澄淨了空氣中本已不多的塵埃,天宇茫茫愈顯高遠。
悲切的蟬鳴已然盡絕,成行的大雁鳴叫聲響徹雲霄。
萬物更替常變化,人生在世亦復如此,豈能不勞累呢?
萬物變遷,自古皆有滅亡,想念起來心中有如焦焚。
有什麼可以使我稱心呢?沒有啊!所以,姑且飲酒自我陶醉吧!
千年的變化不是我所能了解的,還是來歌詠今朝吧。
作者簡介
陶淵明大約生於365年,出生在今天的江西省宜豐縣澄塘鎮新安村的安成自然村。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做過太守。(父名史不載,存疑。)陶淵明年幼時,家庭衰微,九歲喪父,與母妹三人度日。少年時期有「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懷着「大濟蒼生」的願望,任江州刺史王凝之的祭酒。當時門閥制度森嚴,他出身庶族,受人輕視,感到「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晉書·陶潛傳》)。後任彭澤縣令,自做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
公元393年陶淵明時年29歲,與妻及子離開南山陶家坪。此後陶淵明一家在潯陽居住了24年。其間,陶淵明因王氏妻亡,繼娶潯陽翟氏。公元416年,陶淵明52歲,與妻翟氏帶幼子佟回到宜豐故里,修葺南山舊宅而居之。11年後,陶淵明卒於星子栗里,後歸葬康樂縣義鈞鄉之七里山即今宜豐澄塘鎮的七里山。
陶淵明被稱為「千古隱逸之宗」。公元427年,陶淵明走完了他六十三年的生命歷程(有關陶淵明的生年仍有待考證,因此此處的六十三年之說也有待考證),與世長辭。如今陶淵明的墓保存完好,墓碑由一大二小共三塊碑石組成,正中楷書「晉徵士陶公靖節先生之墓」,左刻墓誌,右刻《歸去來兮辭》,是清朝乾隆元年陶姓子孫所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