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階級勞動傳統的形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工人階級勞動傳統的形成》,副標題:洛陽礦山機器廠口述實錄(1953-2019),陸遠,黃菡,周曉虹 編,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商務印書館[1](英文名稱:The Commercial Press,簡稱CP)是中國出版業中歷史最悠久的出版機構。1897年創辦於上海,1954年遷北京。與北京大學同時被譽為「中國近代文化的雙子星[2]」。
內容簡介
1953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個五年計劃的開局之年,在蘇聯援建的156項大型項目基礎上,新中國的工業化拉開了波瀾壯闊的歷史帷幕。洛陽澗西區成為新中國重點建設的大型工業基地之一,包括拖拉機廠在內的7項重點工程落戶這裡。一時間來自上海、東北、北京、河南等全國各地的數萬名工程技術人員、幹部和工人,挈婦將雛,義無反顧地奔赴澗西,參加熱火朝天的社會主義建設。 從1958年製造首台中2x4米多繩卷揚機,到2011年製造18500噸油壓機,24位洛礦人講述的這一段將近70年的歷史,不僅呈現了從洛陽礦山機器廠到中信重工的華麗轉身,也講述了以焦裕祿為代表的新中國工人階級勞動傳統的形成敘事。
作者介紹
陸遠,先後獲蘇州大學史學學士(2003)、南京大學史學碩士(2006)、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2010)學位,現為南京大學當代中國研究院院長助理、社會學系講師。着有《傳承與斷裂:劇變中的中國社會學與社會學家》等。
黃菡,先後獲南開大學社會學學士(1988)、南開大學社會學碩士(1991)、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2001)學位。曾任江蘇電視台「非誠勿擾」嘉賓主持、中國社會心理學會秘書長(2014-2016),現為江蘇省委黨校社會和文化教研部教授。
周曉虹,南京大學當代中國研究院院長、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曾任國務院社會學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先後出版着作、譯作30餘部,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100餘篇。
參考文獻
- ↑ 簡介,商務印書館
- ↑ 商務印書館成立110周年,搜狐,2007-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