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嵖岈山風景名勝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嵖岈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南省遂平縣境內,景區面積148平方公里,可游面積52平方公里,海拔786米,是國家級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區、河南省十大熱點景區和18個重點風景區之一。嵖岈山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氣候宜人,資源豐富,歷史悠久,人文璀璨,素有「中原盆景」、「華夏圖騰林」、「地質公園」、「西遊記全書」和「東方第一社」之美譽。[1]

中文名: 嵖岈山

外文名: chaya mountain

地理位置: 河南省遂平縣

景點級別: 國家級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區

門票價格: 70.00元

占地面積: 148 km²

遊玩季節 :4月至10月

景點介紹

嵖岈山(2)嵖岈山水之美,美在自然,美在天人和諧,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清冽。美輪美奐的天磨湖作為嵖岈山的精品景區,更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湖濱木製長廊留下了萬千戀人們的倩影,靈秀山水記錄了無數戀人們的歡笑,「青山不墨千秋畫,碧水無弦萬古琴」,天磨湖如一架古樸高雅的古箏,叮叮咚咚輕緩而又有節奏地彈奏出百折不回的美韻。湖中小魚小蝦盡情擺尾,野鴨、水鳥隨處可見,湖水與綠樹相映,風吹樹搖,水也跟着輕擺。湖光山色,原汁原味,不施粉黛也會讓你怦然心動。無論清晨還是日暮,嵖岈的峰石景觀都是最獨特的看點,嵖岈山峰峰有奇石,石石挾仙氣,南山唐僧師徒取經石,蝸牛石,觀音送子石,海豚戲水石、青蛙望天石、奇峰怪石不勝枚舉;北山定海神針石、劍魚石、巨龍回首石、神象石等千姿百態。山中林木茂盛,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化出許多奇形怪狀的樹木,槐花谷中獨特的樹瘤,倒掛絕壁的野榔榆,高參入雲的千孔柏。山中泉水叮咚,雨天豐水時,氣勢彭湃,聲震四鄰;枯水時委婉曲折,如細歌慢舞。

嵖岈山水之妙,在于山傍水更顯雄渾,水依山則愈加柔美,人說山色多變,而湖色也是多變的。站立遠處眺望湖面,接近視線的是銀光閃閃,猶如萬條銀魚在遊動。而遠處則平展如鏡,沒有一根遊絲的侵擾,湖色越遠越深,由近到遠,泛出銀白、淡藍、深青、墨綠,界限非常分明。魚兒暢遊湖中,盡情擺尾,清晰可見。步行在天磨湖2000多米長的木板長廊上,腳下是水,頭上是天,周圍是群山,感覺愜意非凡,仿佛在水上,又仿佛在空中。沿着木製步游道向西到達第一觀景台,在這裡可以看到相思鳥象形石撲稜稜「飛」入眼帘。

相思鳥是喜鵲的化身,傳說中為牛郎、織女牽線搭橋。大自然不僅給了嵖岈山剛勁的山骨,更賦予了它飄逸的靈氣。第二觀景台處更是絕妙,一個獨立的、圓圓的石頭立在山坡上,下面只有一點點與山體相連,這就是嵖岈山一絕——風動石。每當刮六、七級風的時候,可以看到這塊石頭像被風吹動的樣子,搖搖欲墜,因此得名風動石。第三觀景台處巨龍回首算是嵖岈山上體積最為龐大的一塊象形石了,它的龍首、龍鬚、龍目以及它身上的鱗片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有乘雲上天之勢。實屬國內罕見。

蜜蠟峰

蜜蠟峰是一座石奇壁峭、絕崖聳峙、陡不可攀的山峰。它是一塊完整的石體,海拔400多米,在全國也絕無僅有。由於地殼構造運動,形成北東向的嵖岈山張扭性斷裂與東西向的蜜蠟峰斷裂,而蜜蠟峰恰恰處在兩斷裂交匯處的上升盤部位。新生代的地殼構造運動,使嵖岈山斷裂的北盤和蜜蠟峰斷裂的東盤不斷地相對下降,而處在兩斷裂交匯部位的上升盤不斷的相對上升,加之花崗岩體長期球狀風化,最終形成高聳挺拔、陡不可攀的圓柱形山峰。峰巔之背陰處,每逢雨季,常有風化裂隙水,沿裂隙呈線狀流下,恰似蜂蜜塗壁,故名蜜蠟峰。

戰爭與和平

右圖中象形石被命名為戰爭與和平。他是由寓意戰爭的將軍帽和寓意和平的和平鴿象形石共同組成。嵖岈山奇特的地質以及遺蹟景觀經過億萬年的風化剝蝕,在此見證着人類歷史上永恆的話題「戰爭與和平」,其寓意深遠發人深思。

飛來石

飛來石,即天外飛來石之意。據說它是從天空飛來的一塊仙石。傳說每年三月三王母娘娘都要召開一次蟠桃大會,孫悟空跑到蟠桃園把蟠桃都吃光了。當王母娘娘宣布上蟠桃的時候,一個仙女只好把揀來的一盤蟠桃核戰戰兢兢地送給她,王母娘娘怒髮衝冠,抓起一把仙桃向悟空砸去。悟空何等聰明,眼明手快,翻了個筋斗,跳出天宮。桃核飄散着落向地面,其中一顆正好落在嵖岈山上,由於王母娘娘惱怒之極,用力過大,造成嵖岈山山崩地裂,落在第一塊巨石上砸開個一線天,然後又彈到這塊巨石上,把此石一劈為二。形成的飛來石模樣。故名「飛來石」。

包公廟

包公廟是座古樸典雅、綠樹掩映、遠近聞名的綠色建築。包公出生在安徽合肥,一生大部分時間供職於河南開封府,為紀念這位先賢,在合肥和開封都建有規模宏大的包公祠。之所以在嵖岈建包公廟,因為當時包公在汝寧府微服私訪時曾經救了一位民女,村民感激涕零,在此山中修建三件草屋,內供包公以作紀念,後在清代發展到幾十間瓦房,香火旺盛。在1997年隨着旅遊業的發展,嵖岈山風景區將此修建成「包公祠」。

嵖岈大仙

嵖岈大仙是傳說中嵖岈山的締造者,相傳很久很久以前,這裡是一望無際的平原,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百姓安居樂業。有一年這裡陡降暴雨,數日不停,洪水泛濫,黎民百姓危在旦夕,這時嵖岈大仙施展法術想退水救民,但可惜他年輕氣盛、道行太淺,終不能把洪水擊退。情急之下,他跑到王母娘娘後花園,把一座假山的石頭一塊一塊地扔下來,洪水退卻了,百姓得救了,而他扔下的石頭,就堆積成了的嵖岈山。玉皇大帝為了褒獎他的這種愛民之舉,就託夢給人間當朝皇帝把座山命名為嵖岈山。《新華字典》中「嵖岈」即河南遂平縣嵖岈山,除此之外無任何意義。這樣的命名在全國獨一無二。當然,嵖岈大仙造山只是一個傳說,從地質學的意義上去解釋。嵖岈山位於中國中央造山系秦嶺造山帶華北地塊南緣構造帶東段,其主體主要由距今1.23---1.39億年的燕山期岩漿侵入冷凝後形成的花崗岩組成,其形成過程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嵖岈山花崗岩體的斷裂、構造節理髮育的破碎階段。燕山運動後的新生代時期,在喜瑪拉雅山運動影響下,產生了岩體內的張紐性斷裂,加之花崗岩體內形成的三組相互垂直的原生節理,將嵖岈山花崗岩體分割成大小不等的花崗岩塊。同時,花崗岩體之上的圍岩,因受先期岩漿侵入時的頂托作用而破碎,在地殼強烈上升過程中首先被剝蝕掉,使嵖岈山花崗岩體逐步裸露地表,接受新生代長期風化剝蝕。

二是嵖岈山花崗岩的裸露風化剝蝕階段。裸露的嵖岈山花崗岩體,為中粗粒鉀長花崗岩。在陽光、空氣、雨水的綜合風化作用下,突出岩面的礦物被鬆動剝落,新鮮岩面不斷暴露,導致風化作用持續不斷地向岩體深部發展。花崗岩三組原生節理中,橫節理和縱節理多被構造節理利用和兼併,層節理也受到一定影響。所以形成的象形地貌大多與構造斷裂和構造節理有密切聯繫。斷裂部位被侵蝕成峽谷和懸崖,沿構造節理風化的岩體裂隙越來越寬,直至被分割成長方體或正方體岩塊失穩,未完全風化成球形就崩塌了,崩塌岩或沿節理面下滑斜靠在陡立岩面上,或停留在斜坡部位,或滾動到峽谷中。多見倒塌巨石相互堆積在一起,形成石棚、洞穴。而眾多相對穩定的岩塊直立在原地,形成各種形象逼真的象形石。這樣通過大自然千百萬年鬼斧神工的雕鑿,使嵖岈山花崗岩體各種栩栩如生的象形石地貌景觀最終形成了。

送子觀音石

圖中就是送子觀音石,形態與生活中文人所畫十分相似。觀音石的對面北山山頂上有一片布滿着奇花異草的象形石,那便是太上老君花園。老君花園處於構造節理密集帶,東西兩側由於沿構造節理球狀風化,岩塊失穩而崩塌成為陡壁。南側豁口被崩塌的巨石堵塞,形成四面環繞的峰頂小窪。窪中保存有風化砂泥碎屑,植物茂盛,且生長有眾多杜鵑花,爭奇鬥豔,芳香四溢,故擬名老君花園。

衛星人民公社舊址

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位於遂平縣嵖岈山鄉政府所在地,東西長230米,南北寬165米,占地面積38000平方米。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是中國上個世紀50年代後期建立的第一個人民公社,是繼巴黎公社之後全世界第二個人民公社,具有壟斷性和典型性。是中國在大躍進時期遺留下來的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人民公社舊址。2000年9月25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近、現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舊址緊臨107國道、京廣鐵路和京珠高速公路,是國家「5A」級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嵖岈山風景區的所在地,有遂平縣城、駐馬店火車站的旅遊公交車直達,區位優越,交通便利。

1958年4月20日,在全國「大躍進」聲浪的推動下,「嵖岈山衛星集體農莊」(又叫衛星農業社)成立,7月初,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譚震林在鄭州華北六省市農業協作會議上第一次把嵖岈山衛星農業社稱為「共產主義公社」,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從此誕生。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紅旗雜誌主編陳伯達在嵖岈山調查研究,起草了《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簡章》,經毛澤東主席修改、批示,先後在8月召開的北戴河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印發,9月1日出版的第7期《紅旗》雜誌全文刊發。1958年10月13日,毛澤東主席親臨視察,給予高度評價。與此同時,中共中央發布了《關於在全國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掀起了全國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高潮。舊址分三個展示區,一是辦公樓展示區,辦公樓建於1958年10月,座北朝南,雙面二層磚木結構,青磚牆面,紅瓦鋪頂,東西長43.1米,南北寬12.7米,上層25間,下層24間,前牆及樓房內在後來的維修中使用了鋼化塗料將原貌覆蓋,樓後牆和東西牆還保存着原貌。牆體布滿了1958年書寫的「人民公社萬歲」標語,「文革」期間書寫繪製的毛主席語錄和毛主席畫像,樓內是按當時建制設置的「七部一辦、一委」,即聯合辦公室、農業水產部、畜牧部、工業交通部、財政貿易部、勞動福利部、文教衛生部、人民武裝部和計劃委員會。二是圖片文物展示區,展示有《衛星人民公社簡章》、《衛星公社幹部配備意義》、公社民兵胸章、周總理簽名的獎狀、1958年大食堂及大煉鋼鐵的資料、文物、照片等1500餘件。三是實物展示區。展示有人民公社大禮堂舊址、人民公社大食堂舊址、人民公社招待所舊址、人民公社紀念林舊址、人民公社獅象湖大壩舊址、人民公社千米渡槽舊址、人民公社灌溉渠舊址、人民公社煉鋼爐舊址及轆軲、水車、扁擔、抬筐、耙、犁、耬、鐵輪車、紡花車、織布機、石磨、石碾、石臼等生產、生活用具3000多件。

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最有紀念意義的當數,「人民公社萬歲」紀念林。「人民公社萬歲」紀念林是1968年4月20日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十年大慶之日栽植的,樹種屬柏科側柏,常青喬木。占地面積150畝,共1000棵,圍徑平均在0.3米,樹高7米,林木枝葉繁茂,鬱鬱蔥蔥,所組成的「人民公社萬歲」六個宋體字,從3公里外即可看到。由於樹木栽植是按照筆畫順序進行,因此林間空地或稀或密、錯落有致,內置石桌、石凳,是人們休閒、觀賞、攝影留念的好去處。「人民公社萬歲」紀念林是中國栽植面積較大、成活率較高的紀念林,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觀賞價值。

嵖岈山人民公社的歷史,既是一出正劇,也是一齣喜劇、鬧劇和悲劇。人民公社這種體制運作過程中暴露出來的管理混亂、生產效率低下,農民生活水平下降等嚴重問題,不是建立嵖岈山人民公社的當事者的初衷。從總體上來看,那是一個正直、善良的群體,他們都無私地信奉共產黨的事業,有着一腔改變貧窮落後面貌的熱情,他們是弄潮者,又是「左傾」思潮的受害者。共和國已走過了半個世紀的輝煌歷程,神州大地面貌巨變。但是,我們不能忘記過去,不能忘記嵖岈山人民公社的這段歷史。嵖岈山人民公社的教訓是沉重的,給人們的啟迪也是多方面的。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被稱之為「天下第一社」,公社舊址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和觀賞價值,在全國乃至全世界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是研究歷史、探索體制改革、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絕好教材。

鳳鳴谷森林公園

嵖岈山鳳鳴谷森林公園位於遂平縣境內,地處伏牛山東緣余脈,總面積25平方公里,是以奇特的自然風景為主體,以悠久的歷史文化為內涵,以淳樸的民俗風情為特色,融休閒、探險、獵奇、科學考察為一體的綜合型景區。鳳鳴谷森林公園處於亞熱帶向暖溫帶的過渡地和南北動植物的交匯地,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鳳鳴谷常年降雨充沛,流水潺潺,非常適合動植物的生長,谷中古木參天,盤根錯節,奇花異草,四季漂香。有各種林木近千種,中草藥材120多種,野生動物50多種,林、果、花、草應有盡有,鳥、獸、蝶、魚來往出沒,瀑、泉、溪、湖點綴其間,是一處天然的原始森林公園。在茂密蒼翠、鬱鬱蔥蔥的茫茫林海中,有幾處森林奇觀格外引人注目。

鳳鳴谷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東漢末年王莽攆劉秀曾追到此地,後王莽與劉秀在鳳鳴谷展開激戰,劉秀不敵王莽,從天然要塞母豬峽蒼遑脫逃,隋末農民起義領袖竇建德與秦王李世民在龍天寨進行決戰,因寡不敵眾,兵敗戰死在母豬峽中,(迷信傳說是因為豬吃竇)歷經蒼桑,建德墓仍在。李世民坐上皇帝後,對其獲勝奠基處鳳鳴谷鍾愛有加,常帶部將秦瓊,敬德來此遊山玩水,現有敬德為民除害的打虎坑和秦瓊、敬德比武時的摞摞石,是唐太宗李世民在鳳鳴谷歇息遊覽的歷史見證。

清末民國時期,有一高人在石羊山和擂鼓台中間的一面石壁上書寫一幅8米高的批文,「石羊對石鼓,十萬八千五,誰能解開其中之謎,買地買到汝寧府」。這個批文不知何人所作,當然也沒有人能夠破解,要不然就把耕地買到汝寧府了。鳳鳴谷茂密的原始森林、眾多的奇石景觀、豐富的文化內涵吸引着越來越多的遊客流連忘返,置身其間,如若仙境,是人們遊覽觀光、獵奇探險、休閒度假、陶治情操、尋古探幽和領略大自然無窮魅力的理想樂園。

紅石崖

嵖岈山風景區紅石崖景點位於嵖岈山鄉西部,南臨省級風景名勝區――天然盆景嵖岈山,西靠平頂山舞鋼市的九頭崖風景區。自然地貌集全國名山秀水之大成,奇峰異石,怪樹名花,深峽幽洞,飛瀑清泉,應有盡有。該景點由臥虎山、圓龍山、鳳凰山、跑馬山和賀頂山五大主峰構成,傳統的旅遊景點有城牆峽、黑龍潭、圓頂峰、水簾洞、海眼泉等五十多處,周圍還有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舊址陳列館、千峰寺、禪雲寺等人文景觀。景色別致,千姿百態,原始森林茂密蒼翠,溪流潺潺,鳥語花香,美不勝收。

傳說。相傳在戰國時期,有一將軍率兵途徑此地時,慧眼環顧四周不禁讚嘆:此地不凡,不僅風光秀麗,空氣宜人,而且又是盤龍臥虎之地。正好前後有一農舍,不妨問個明白。為不驚動山民,暫把戰刀壓在一塊石頭下,然後到這家詢訪地理狀況,當問罷返回取刀時,刀已變成像刀一樣鋒利的紅石頭了。他去掀另一塊也是如此,周圍山坡尋遍了,結果都是刀一樣鋒利的石頭。將軍失了武器還能了得,長嘯一聲命歸黃泉。當晚一陣狂風把他掩葬在北山顛上,隆起一個墳現仍有一個土包,人稱將軍墳,後來人們便把這個地方叫紅石崖。

其實紅石崖地貌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觀,在河南省極其罕見,是富有特色的旅遊目的地。裸露在地表的紅色岩石經過風雪剝蝕,變成堅硬的礫塊和鬆軟的紅土,岩塊中含兩種岩體:一是青灰色花崗斑岩;二是肉紅色細粒花崗岩,前者較為常見,多為渾圓型,風化後留下光滑細膩的紅石粉狀。岩體大約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裡,經過造山運動和地殼變化,風霜洗禮,自然風化而形成這樣的獨特地貌,故而得名紅石崖流傳至今。因而引來不少地質工作者、文物工作者到此參觀考察。加一個特色是柔軟,除紅石崖岩體外,多為花崗岩,岩體被自然地質演變切割風化剝蝕,洪水沖刷、撞擊而形成奇特地貌,有的象飛禽,有的像走獸,有的形成深不可測的洞穴,有的形成高不可攀的峽谷,有的形成氣勢恢宏、美麗壯觀的瀑布。由于山體構造奇異,吸引不少各界遊客到此觀賞,每年多達上萬人次,都一致稱讚這裡是迷人山,醉人山。著名作家吳伯蕭瀏覽後寫出了膾炙人口的散文名篇《獵戶》,並選入高中語文傳統教材。從而紅石崖的美名享譽全國。

秋色紅葉是紅石崖的一種物侯景觀。紅石崖景區位於熱帶和暖溫帶交匯處,山體上生長發育着上千種原生植物,覆蓋率占95%以上。闊葉、針葉、常綠、落葉灌喬木及野果、藥材、山菜、野生花卉應有盡有。數量最多的是紅楓樹,最引人注目的是秋色紅葉。到了晚秋霜降時節,大部分樹木樹葉變黃落下,而漫山大片的紅楓葉像火紅的花海,有的稀疏有致的分布在懸崖峭壁上,象惟妙惟峭的天然盆景,在漫山遍野的山菊映襯下更顯得殉爛多彩,讓你眼花僚亂,如痴如醉,不少的遊客飽覽此景後,不盡讚嘆,這裡可與北京香山的紅葉比美。

視頻

嵖岈山風景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