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崔才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崔才人
圖片來自36O

崔才人 崔才人,唐太宗的才人,徐州都督府司馬崔弘道的大女兒。崔才人,出自清河崔氏青州房,是唐太宗的才人正五品妃嬪。

簡介

  崔才人,出自清河崔氏青州房,是唐太宗的才人(正五品妃嬪,次於婕妤、美人,高於寶林、御女),徐州都督府司馬崔弘道的大女兒。 出自清河崔氏青州房,是唐太宗的才人(正五品妃嬪,次於婕妤、美人,高於寶林、御女),徐州都督府司馬崔弘道的大女兒。現有冊封詔書傳世:「維貞觀某年月日,皇帝使某官某副使某官某持節冊命曰:於戲!惟爾兼徐州都督府司馬崔宏道長女,門稱着姓,訓有義方,婉順為質,柔明表行。宜升後庭,備茲內職,是用命爾為才人。往,欽哉!其光膺徽命,可不慎歟!」詔書錄入《全唐文》。

履歷

  現有冊封詔書傳世:「維貞觀某年月日,皇帝使某官某副使某官某持節冊命曰:於戲!惟爾兼徐州都督府司馬崔宏道長女,門稱着姓,訓有義方,婉順為質,柔明表行。宜升後庭,備茲內職,是用命爾為才人。往,欽哉!其光膺徽命,可不慎歟!」詔書錄入《全唐文》

著作

  著有《全唐文》,並留行於世。

崔姓起源

出自姜姓,為炎帝神農氏後裔  西周初年,有姜姓呂尚,字子牙,為官太師,也稱師尚父,又俗稱姜太公,因輔佐武王滅商有功,被封於齊,為諸侯國,建都營丘。姜太公有一子名伋,周成王時為朝廷重臣,康王時為顧命大臣,死後諡號為齊丁公。齊丁公有嫡子名季子,本應繼承齊國君位,卻讓位於弟叔乙,自己食采於崔邑(今山東章丘縣西北的崔氏城),遂為崔氏,故崔氏的始祖為崔季子。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述為:「姜姓本炎帝,生於姜水,因以為姓。」姜姓部族是羌人的一支,姜、羌二字古音相同。羌字從羊從人,表示族名;姜字從羊從女,表示族姓,他們都生活在我國西部地區。《說文》云:「羌,西戎牧羊人也……西方羌從羊」;《風俗通》謂:「羌本西戎卑賤者也,主牧羊。」而姜姓部族原來也居住在今陝西省扶風縣一帶。《水經注·渭水》說:「岐水又東經姜氏城南,為姜水。」這裡所記的姜水和姜氏城,可能就是姜姓部族最早活動的地區。由於姜、羌同源,故《後漢書·西羌傳》說:「西羌之本……姜姓之別也」;近代人章炳麟也指出:「姜姓出於西羌」,追其祖先都應是以牧羊為主或以羊為圖騰的部族。然而,姜姓部族很早就從羌人中分離出來,他們的居住地在羌人的東部,其經濟生活也由遊牧轉變為以農業為主。據傳姜姓部族的始祖為神農氏,或稱炎帝。《說文》釋「姜」字曰:「神農居姜水,因以為姓。」《帝王世紀》述:「炎帝神農氏,姜姓也……長於姜水,因以氏焉。」關於神農氏開始從事農業的故事在古代流傳極廣,可知以炎帝神農氏為始祖的姜姓部族,實為羌人中最先進入農業經濟階段的一支。 在中國古史傳說中,最早、最顯赫的氏族即姜姓炎帝族與姬姓黃帝族。炎帝族的姜姓部落和黃帝族的姬姓部落原來十分接近,兩族還有親屬關係。《國語·晉語》曰:「昔少典氏娶於有(足喬)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姜、姬兩姓有密切的血緣關係,他們不但世為婚姻之族,而且不斷爭鬥,其中最著名的是蚩尤與黃帝之戰,或曰炎黃之戰,戰爭的結局以炎帝族失敗與黃帝族勝利而告終。在史前時代,姜姓部族輾轉四遷之地甚多。在歷史的進程中,炎帝的許多子孫分為很多支系,變易為其他姓氏。

  姜姓較主要的一支即呂氏,據《呂氏世系表》載:「共工氏從孫伯夷,佐堯掌四岳,佐禹治水,封為呂侯,為呂姓之始。」《新唐書·宰相世系》記載:「呂氏出自姜姓。炎帝裔孫為諸侯,號共工氏,有地在弘農之間,從孫伯夷,佐堯掌禮,使偏(通遍)掌四岳,為諸侯伯(通霸),號太岳。又佐禹治水,有功,賜氏曰呂,封為呂侯。」可見,呂姓,源自姜姓,是由古部族名和古國名、古邑名等而得姓。炎帝的後裔,共工氏從(堂)孫伯夷,是帝顓頊之師,帝堯時輔政,掌管禮儀,帝舜時正式任命他為秩宗,並告誡他說:「伯夷啊,由你做秩宗,早晚都要小心恭敬,只有為玖清明才能正直。」伯夷牢記帝舜教誨,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禹代行天子之政時,伯夷盡心輔弼,成為禹的「心呂之臣」(呂,據許慎《說文解字》:「呂,脊骨也,象形。」《新唐書·宰相世系》:「呂者,膂也,謂能為股肱心膂也。」心呂之臣意即心腹之臣)。為嘉獎伯夷,帝舜晚年賜伯夷姓姜,賜氏為呂,並封他為呂侯,形成呂氏部族。伯夷的後代,早年活動於甘青山嶽地區,由於崇拜山嶽之神,形成了四岳部落。在堯、舜、夏禹時代,四岳成為部落聯盟的山嶽祭司,也是當時強大的部落之一。呂與申,皆為四岳部落之後,屬羌人的一支,是姜姓的主要分支。《詩經·大雅·崧高》稱:「崧高維岳,駿極於天,維岳降神,生甫及申,維申及甫,維周之翰。」(這裡的甫就是呂,《尚書·呂刑》在《禮記·表記》中引作《甫刑》,就是明證。)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