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 - 漢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山 - 漢字

山,漢語一級字,讀作shān,最早見於金文 ,其本義是地面上由土石構成的隆起的部分,因為山是高聳的而引申出"大"的含義,又引申出墳墓、隱居之處等含義。《說文解字》認為是"宣也"。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山

拼音; shān

注音; ㄕㄢˉ

結構; 單一結構(獨體字)

部首; 山

字碼1; U:5C71;GBK:C9BD;鄭碼:LL

字碼2; 倉頡碼:U;四角碼:22770

五筆; MMMM

總筆畫; 3畫

筆順; 丨フ丨

字級; 一級字(0039)

平水韻; 上平十五刪

漢字源流

"山"字最早見於商殷時代的"癸山敦"中(金文),是三座峰巒相接的形狀(圖A),有山陰樹影,使人一望便知是"山"。至於是三峰相接而不以其他數量的峰相接則是因為"三"在 古代經常用來表示多次或多,用三峰列而為"山",便表示多個峰巒相接的意思。這是中國人祖先用"遠取諸物"的辦法所創造的一個很原始也很典型的象形宇。到了春秋時代,在"山且丁爵"中的"山"字(金文,圖B),中峰已高聳起來,並且已漸趨瘦化了。秦篆(即小篆,圖C)則在這一形體基礎上進一步使之線條化。於是,以後便相沿發展為隸書(圖D)和楷書中的"山"字。"山"的本義是地面上由土石構成的隆起的部分,因為山是高聳的而引申出"大"等含義。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第九下】【山部】

山,宣也。宣氣⿱,生萬物。有石而高,象形。凡山之屬皆從山。所閒切。

說文解字注

【卷九】【山部】

山,宣也。謂能宣⿱氣生萬物也。

注:九字依《莊子釋文》訂。"⿱"當作"⽳"。

有石而高,象形。所閒切

注:十四部。

凡山之屬皆從山。

康熙字典

【寅集中】【山部】山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奸切,並與刪音同。《說文》: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也。徐曰:象山峰並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注: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又《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陰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青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又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注:似山之出內氣也。

又姓。古烈山氏之後。

又公山,複姓。

又《集韻》、《韻會》並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小雅·斯干》):幽幽南山。葉上干,干音堅。

又孔子《丘陵歌》:喟然回慮,題彼泰山。郁確其高,梁甫回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又葉疏臻切,音甡。班固《東都賦》:吐焰生風,欱野歕山。葉下振。

《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並互見。[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