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滿天氣對應的預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滿天氣

來自網絡的圖片

小滿天氣對應的預兆小滿節氣。是盛夏初始的信號,小滿過後,氣溫升高,雨水增多。正如人們所說:「小滿小滿,江河漸滿。」俗話說:「小滿宜雨不宜晴。」如果小滿這天下雨會有什麼預兆呢?會對以後的天氣有什麼影響呢?看看老祖宗留下來的農諺關於小滿天氣的說法。[1]

小滿天氣有什麼預兆

一,小滿一日雨,小麥堆成堆。

這句諺語告訴我們,如果小滿節氣這天下雨的話,這一年小麥會獲豐收,農民打的麥子堆成山。

小滿節氣過後,氣溫升高了,土壤里水分蒸發較快,因此充足的水分顯得很重要。小麥也正處於灌漿期,如果水分少的話,小麥不僅受旱,籽粒不飽,小滿的產量就會受影響了。

因此,小滿節氣下雨是再好不過了,這樣小滿灌漿充足,籽粒飽滿,小麥產量就高了,農民打出來的小麥堆成山。

二,小滿無雨麥急,小滿有雨麥收。

這句諺語告訴我們,如果小滿時節不下雨的話,小麥容易受乾旱而提前成熟,如果小滿節氣下雨的話,小麥上漿好,籽粒飽滿,小麥就會豐收。今年中東部等小麥產區,降雨偏少。現在一些乾旱地區的小麥已經變黃了,離小麥收割也不遠了。這種因受旱而早熟的小麥,農民稱為「小麥是急死的。」

如果雨水充足的話,小麥灌漿充分,籽粒飽滿,產量就高了。

三,小滿有雨小麥收,小滿無雨小麥丟。

這句諺語告訴我們,如果小滿節氣下雨的話,小麥豐收在望。如果小滿節氣不下雨的話,小麥的產量就會低了。

如果小滿節氣下雨的話,對小麥的生長非常有利,小麥會如期成熟,而不是「急熟的」。

小滿的三個階段分別是「一候苦菜秀」,即小滿後最先引起人們注意的物候變化便是苦菜,此時的苦菜枝葉已經繁茂。其後便進入第二個階段「二候靡草死」,即小滿後的強烈陽光會導致枝條細軟的草類大面積的枯死。最後就是小滿的第三個階段,此時「三候麥秋至」,即麥子在小滿的後期開始成熟。

很多人可能納悶,夏天怎麼稱之為「麥秋」呢?其實最初的第三候本為「小暑至」,《金史志》中首次將其改為麥秋至,原因在《月令》中解釋得非常清楚,謂之「麥秋至,在四月;小暑至,在五月。小滿為四月之中氣,故易之。秋者,百穀成熟之時,此於時雖夏,於麥則秋,故云麥秋也」

除了「麥秋」二字嚼之有味以外,這個「滿」字同樣值得品味。「水滿則溢,月盈則虧」是耳熟能詳的名言,小滿地「滿」也同此理,形容的是雨水的盈缺。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謂之「四月中,小滿者,物至於此小得盈滿。」所以民間俗語也常以「滿」來代指雨水,如「小滿不滿,干斷田坎」;「小滿不滿,芒種不管」。如果小滿期間,田裡的水始終難以蓄滿,在舊時往往意味着田坎乾裂而致使水稻在芒種之際無法下田。小滿時節除了雨水至關重要以外,氣溫同樣舉足輕重,題中俗語所說的「小滿行冬令,必定有災荒」便是關於小滿氣溫的俗語。

小滿時候最重要的便是小麥成熟,在即將成熟的時候如果遇見寒冷的氣溫甚至小雪的天氣,則意味着氣候的反常。在沒有科技輔助的古代,氣候的變化對百姓的收成起着決定作用,只要一季歉收,下半年基本就是貸粟而過的荒年。

總結:從上面的諺語裡,我們可以了解到,如果小滿節氣這天下雨的話,小麥的豐收就有希望了。如果小滿節氣這天不下雨的話,小麥的產量就會受影響了。[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