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汗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汗腺

簡介

小汗腺(eccrine gland)直接起源於胚胎表皮基層內的小汗腺原基。小汗腺由腺體(腺體分泌蟠管)和導管組成,導管又分為真皮內蟠形導管真皮內直形導管表皮內導管三個部分。

小汗腺腺體為管狀結構,有兩種腺體分泌細胞:透明細胞和暗細胞。前者內含豐富的糖原顆粒,主要分泌汗液,其中有較多的鈉離子、氯離子及少量糖原;後者含有充滿粘蛋白的空泡,分泌涎粘蛋白(故又稱粘液細胞),再吸收鈉、鉀、氯等電解質。透明細胞底寬而頂尖園,暗細胞底窄而頂寬,因此胞核不在同一線上,橫切面看似兩層細胞,實際上是單層柱狀或立方上皮。

此外,尚有肌上皮細胞散在相嵌於分泌細胞的基底部以支持分泌細胞,並迫使汗液輸送至皮面,其外圍為基底膜。真皮內蟠形導管與腺體分泌蟠管不同之處是無肌上皮細胞,管壁由兩層小立方細胞構成,其與腺體分泌蟠管盤繞在一起。小汗腺小葉的結構與功能與腎臟有些相似。真皮內直行導管自蟠形導管延續直行向上,貫穿真皮,延伸至乳頭內。表皮內導管自真皮內直形導管延伸而來,呈螺旋狀穿越表皮,又稱末端汗管。末端汗管和末端毛囊(毛囊表皮內部分)一樣,在創傷修復中,可再生表皮。在表皮內的末端汗管呈螺旋狀,易阻塞形成痱子。導管的特點是腔內襯有護膜。小汗腺受交感神經系統支配。[1]

作用

調節體溫

在炎熱的環境中,因對熱刺激的反應,小汗腺會分泌大量的極低滲的汗液,使體溫降低,從而保護了身體其他臟器的功能的正常運轉。

如果小汗腺功能不正常,當人體處在過高熱狀態時,不能發揮分泌汗液的作用,就會使人體處於過高熱危象,會造成人體的心、腦、肝、腎及血液系統受擬,嚴重時可導致死亡。可見小汗腺調節人體體溫的作用很重要。

滋潤皮膚

除此以外小汗腺分泌的汗液和皮脂一道構成的皮脂膜,也其有抗菌、潤澤的作用。如果小汗腺功能不正常,皮脂膜分泌不夠,皮膚就會失去潤養,變得乾燥。

生長過程

從種系發生的觀點看,人類除掌跖部位以外,其他部位存在的小汗腺均是以後進化發生的。

胚胎3個月

表皮突基底的上皮細胞呈灶性聚集,掌跖部位開始出現小汗腺,但直到第五個月時,身體的其餘部位尚不存在小汗腺。

胚胎第12周

小汗腺的胚芽首次能被鑑別,像生髮層規則分布的波浪狀起伏一樣。形成胚芽的細胞均較長,緊密排列在一起,與其他的生髮細胞無明顯不同,這些基底細胞的增殖不依賴於皮脂腺-大汗腺單位,也與下方的間充質乳頭無關。

第14周-15周

富含糖原的細長的上皮細胞柱垂直向下生長進入真皮,形成細索狀,當上皮向下生長達真皮網狀層或皮下脂肪時,其最深的部分形成蟠狀,向上進入表皮,呈螺旋狀穿過表皮,形成表皮內細胞索。像毛囊一樣,這一時期可見不同發育階段的小汗腺。

第16周

掌跖部的一些小汗管已經形成蟠管,而表皮內仍有一些新的小汗腺胚芽正在形成。每一細胞柱由兩層不同的橢圓形細胞組成,組成兩個內層,這些細胞拉長彎曲,最外層細胞與表皮的生髮性基底層細胞為連續性,而內層核心與表皮的中間層細胞相連。但分泌部的這兩層細胞發生分化,管腔細胞分化成高柱狀分泌細胞,並從基底膜延伸到管腔游離緣,而基底細胞或分化為分泌細胞,或分化為肌上皮細胞。

第24周

腺腔形成,開始分泌汗液。從基底向上,成熟的小汗腺單位是由蟠狀的分泌腺體、蟠狀的真皮內導管、直行的真皮內導管和螺旋形的表皮內導管組成。[2]

相關研究

2012年11月29日,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的汗腺隨着進化已經具備了修復皮膚的功能。

人們通常認為人類自身對於例如褥瘡、表皮傷口等疾病的治癒在方式上與其他動物是一樣的。而來自美國密歇根州大學的科學家羅蘭·如里蒂(Laure Rittié)和他的同事們通過研究發現,在自我治癒的過程中人類有一種類型的汗腺是其他動物所沒有的。

人類的小汗腺含有一種能夠製造幹細胞的物質,這些幹細胞在修復創傷時能夠發揮非常積極的作用。人體所擁有的小汗腺數量是毛囊組織的三倍,這使得小汗腺成為了新皮膚細胞的主要來源。研究者認為這一研究結果「出乎意料並且與現有的相關學說有相悖之處」,該結果為人類研究新的創傷治療方法開闢了新的道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