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尉禮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尉禮賢

尉禮賢(德語:Richard Wilhelm,1873年6月10日-1930年3月2日),一名衛希聖,字禮賢,亦作衛禮賢,生於德國杜賓根(Tübingen),為基督教同善會傳教士,著名漢學家。他出自德國勞動階層家庭,在大學和神學院學習結業後任教會牧師。他曾將多本中文著作譯為德文,再轉譯為英文,流傳至西方世界。由他所譯出的《易經》,至今仍被認為是最好的版本之一。其子衛德明(Hellmut Wilhelm)也是著名漢學家。[1]

人物生平

1899年,尉禮賢來中國青島傳教,為基督教同善會牧師,逗留至1921年,在華時間長達22年之久。在這期間,他除傳教事宜外,致力於創辦學校和醫院,熱衷於學習和研究中國文化。

1921年尉禮賢返回德國,次年再度來華,任德同駐華使館文化官員,後又應蔡元培校長之聘任北京大學教授。1924年底,尉禮賢回到故國,為播揚中國文化四處奔波,於1925年在萊茵河畔的法蘭克福大學創建了德國第一所中國學院,擔任該院院長,以此為基地,在德國乃至整個歐洲弘揚中國文化,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931年3月1日,尉禮賢卒於圖賓根,逝年57歲。


1898年,膠澳德總督府成立學務委員會。次年尉禮賢提議辦一所師範學堂為蒙養學堂培養師資,得到允准。他在寓所辦起德文學堂。

1899年,尉禮賢來到中國青島傳教。他對於道教與儒教有很深的興趣,因此結識勞乃宣,從他身上學到易經及一些全真教典籍。

1901年基督教同善會創辦禮賢書院,他任監督,同時開辦了同善醫院。

1903年禮賢書院建成新校舍,實行「中西結合」教育方針,前後畢業學生不下千餘人。1904年尉禮賢建議中德政府合辦青島特別高等學堂,1909年學校建成。他還受同善會委託辦了女子學校美懿書院

為研究學術,1913年,尉禮賢在禮賢書院內創辦了尊孔文社即藏書樓,藏書達3萬餘冊,涉及各類中外圖書,以中國傳統文化經籍為主。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尉禮賢全家返回德國,任教於法蘭克福大學,成為首席漢學家。

1930年,於斯圖加特逝世。

人物著作及貢獻

尉禮賢對中國傳統文化由衷欽服,長期認真研讀中國經籍,與康有為、勞乃宣等中國學者切磋,成為一有作為的漢學家,他將《論語》、《易經》等譯為德文出版,他還撰寫了《實用中國常識》、《中國之靈魂》等研究中國文化的專著。尉禮賢在著作中肯定料章太炎、梁啓超、孫中山等改革家的貢獻,相信「中國文化智慧可以被裨益今世」。

他曾將《太乙金華宗旨》及《慧命經》譯為德文《黃金之花的秘密》:〈道教內丹學引論〉。啟發了榮格集體無意識的理論。

尉禮賢在中國生活20多年,在青島度過他旅華生活的重要時期,他熱心辦學辦醫院,學習傳播中國文化,為中德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貢獻。

參考文獻

  1. 尉禮賢. [2019-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