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資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容齋四筆·序
始予作《容齋隨筆》,首尾十八年,《二筆》十三年,《三筆》五年,而《四筆》之成,不費一歲。身益老而著書益速,蓋有其說。嚷自越府歸,謝絕外事,獨弄筆紀述之習,不可掃除。故搜采異聞,但緒《夷堅志》,於議論雌黃,不復關抱。而稚子櫰,每見《夷堅》滿紙,輒曰:「《隨筆》、《夷堅》,皆大人素所遊戲。今《隨筆》不加益,不應厚於彼而薄於此也。」日日立案旁;必俟草一則乃退。重逆其意,則衷所憶而書之。櫰嗜讀書,雖就寢猶置一編枕畔,旦則與之俱興。而天嗇其付,年且弱冠,聰明殊未開,以彼其勤,殆必有日。丈夫愛憐少子,此乎見之。於是占抒為序,並獎其志雲。
原文
內侍①之職,至於幹辦後苑,則為出常調,流輩稱之曰苑使。又進而幹辦龍圖諸閣,曰閣長。其上曰門司,曰御藥,曰御帶。又其上為省官,謂押班及都知也。在法,內侍轉至東頭供奉官則止,若干辦御藥院,不許寄資,當遷官則轉歸吏部。司馬公論高居簡云:「舊制,御藥院官至內殿崇班以上,即須出外,今獨留四人,中外以此竊議。」言之詳矣。後乃不然,逮其迂帶御器械可帶階官,然後盡還所寄之資。至於宣政、宣慶諸使,遙郡防、團、觀察,其高者為延福宮、景福殿承宣使。頃在樞密行府,有院吏兵房副承旨董球,於紹興三十二年正月尚未有正官,至四月,予接伴人使回,球通刺字來謁,已轉出為武顯大夫。問其何以遽得至此,曰:「副承旨比附武顯郎,後用賞故爾。」蓋亦寄資也。
注釋
①內侍:皇宮內的侍衛。
譯文
在皇帝宮廷供使喚的內侍宦官官職,如做到幹辦後苑這個官的,就算是出常調,世人稱幹辦後苑為苑使。苑使再進升遷就是幹辦龍圖閣和其他閣,稱之為閣長。他的上級叫門司、御藥、御帶,再往上是內侍省官,即押班和都知。按規定,內侍官晉升到東頭供奉官就到頭了,如果擔任幹辦御藥院,以後就不許寄資,再升官時就要調離宦官系統,轉歸吏部按普通官員對待。司馬光在談及高居簡時說:「按照規定,御藥院官升到內殿崇班以上,便須要改歸外官系列,如今他官已至內殿崇班而仍未改歸外,又留下四人,因此朝野內外不免議論紛紛。」說得已很詳細了。但後來就不是如此了,等到升為帶御器械時就可帶高級的武官的官階,然後把以前寄存的官職全部歸還給本人。甚至升到宣政、宣慶等使,遙遠邊郡的防禦史、團練使、觀察使,最高的是延福宮、景福殿承宣使。不久前,我在樞密行府任職,有個院吏兵房副承旨董球,在高宗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正月還沒有被任命正式官職,到了四月,我迎接伴隨金使節歸來的人,剛回到家,董球便送來名刺拜見我,他已晉升為武官官階武顯大夫。我問他如何會升得這麼快,他說:「副承旨相當於武顯郎,後來是因為天子獎賞的緣故。」這也是通過寄資官的途徑取得的。
作者簡介
洪邁(1123~1202年),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學士、資政大夫、端明殿學士,宰執、封魏郡開國公、光祿大夫。卒年八十,諡「文敏」。配張氏,兵部侍郎張淵道女、繼配陳氏,均封和國夫人。南宋著名文學家[1]。主要作品有《容齋隨筆》、《夷堅志》。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著的史料筆記,被歷史學家公認為研究宋代歷史必讀之書。《容齋隨筆》與沈括的《夢溪筆談》[2]、王應麟的《困學紀聞》[3],是宋代三大最有學術價值的筆記。
視頻
寄資官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洪邁—南宋著名文學家,搜狐,2018-12-19
- ↑ 國學北宋沈括百科全書式筆記《夢溪筆談》(完整版),搜狐,2017-08-01
- ↑ 困學紀聞,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