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鼎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寶鼎山 |
中文名: 寶鼎山 地理區域: 重慶東部(墊江縣東部) 地理位置: 重慶市墊江縣 氣候帶: 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管理單位: 墊江縣林業局 |
寶鼎山又名寶頂山、鳴鳳山。位於 重慶市墊江縣境東部 高安鎮跳石與沙河鄉之間,是東山尾部最高的一座山峰,海拔1063米,因其峰高頂尖和常有鳳凰鳴叫而得名。系大巴山支脈、主峰。
民國二十五年,清朝沙河鄉殷姓舉人的後人,送殷舉人的「寶鼎」二字書法遺作一幅,刻立在寺廟大雄寶殿正面香台下的石壁上,從此名曰「寶鼎山」。[1]
寶鼎山構造
獨特的山體構造,造就了寶鼎山豐富的自然景觀,引來了歷史上宗教和旅遊的繁榮。寶鼎山脈(東山)呈南北走向,寶鼎主峰峰頂由一礅巨石構成,呈凸出的半圓形, 東面是刀切斧劈似的懸崖,人稱「捨身崖」。在峰頂的平台上,修有一個八邊行的觀景亭,名叫八角亭。正是這樣的山體結構和山勢走向,使八角亭成了難得的觀雲海、霧景、日出和賞月的最佳場所。從八角亭舉目遠眺,東南 方向的忠縣、豐都、涪陵等縣盡入眼帘,江河如玉帶,道路似蛛網,炊煙繚繞,江山如畫。倘若是有幸觀看日出、雲海、霧景,那更是如臨仙境。八角亭的另一面就是寶鼎廟宇,背靠寶鼎主峰之陡峭懸崖而建,木石結構,造型美觀大方,風格別致。屋宇雕樑畫棟,飛檐翹角色彩紛呈。站在廟前小山坡的樹林中可觀廟宇全景,層層疊疊,如同忠縣的石寶寨。
寶鼎山山清水秀。跳石水庫如一面明鏡鑲嵌在山腳,湖水清澈,寶鼎山的倒影清晰可見。湖面波光粼粼,湖中野鴨戲水,湖邊白鷺成群結隊覓食。大壩護欄美觀漂亮,為大壩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大壩旁邊還有一棵巨大的黃角樹,呈傘狀,十分壯觀。石砌大壩高百米,雄偉的堤壩展"高峽平湖"英姿。正在擬建中的龍灘水庫位于山的另一邊——沙河,它將是重慶市第一寬水面的人工湖,到時兩水夾一山,旅遊潛力更大。
源流歷史
寶鼎山自然景觀非常優美 ,可謂人間仙境,「道」、「佛」均視其為理想的修身養性之地。唐朝初年,道教盛行(唐朝皇帝為了提高其身價和地位,鞏固其統治,認「老子」李爾為祖先,於是大興道教)。唐貞觀四年,一雲遊道長路過寶鼎山,遠看寶鼎主峰象一仰臥着的道士。爬上山頂一看,寶鼎最高峰又象一盤腿坐着的道士,主峰兩邊的兩個小山峰似道士的雙膝。「盤腿道士」前面有一小山峰,恰似一隻香爐,香爐下還有一隻昂着頭的石龜,遂以為此山與道家有緣。且「山頂群峰爭雄,山巒重疊,絕壁連峰。腑瞰大地,低萬嶺於天微,小千家於樹點,大好河山盡收眼底。置身山中,四周諸峰環繞,綠蔭如蓋,青松翠竹,雲蒸霞蔚,花草茵馨,藤蘿垂掛。一年四季,景色宜人。春賞百花爭放,夏聽幽谷蟬鳴,秋看滿山紅葉,冬望皚皚白雪,再加上那百聽不厭的陣陣松濤,更使人流連忘返。」(摘自原《墊江報》周禮文文《旅遊勝地寶鼎山》)。是難得的修身養性的理想之地,於是上報朝廷在寶鼎山修建道觀。唐朝開國功臣、門神尉遲敬德(因唐太宗李世明賜其姓胡,所以又名胡敬德)奉唐太宗李世明諭旨負責在寶鼎山修建道觀——清風觀的具體工作(清朝《縣宗教志》記載:山上廟宇為唐朝胡敬德所首創)。一千年後的清朝雍正、乾隆時期,湖南耒陽敖山一位姓賀的高僧雲遊四方(其碑文上記載其曾:踏過三山五嶽,遍游南北二京),來到寶鼎,看到寶鼎山清風觀雖然破敗不堪,但此地風景優美,是理想的修身養性之地,於是重修廟宇,改道教的清風觀為佛教廟宇「光相寺」,任33世主持(前32任主持是道長),人稱其 「大智和尚」(其塔墓的碑文記載)。近一千四百年的宗教歷史、文化積澱,又使寶鼎山擁有十分豐富的人文景觀。渝東區縣,歷史上在山頂修建道觀、廟宇的及其少見,唯有墊江的寶鼎山!
一次意外的考古發現,把寶鼎山的歷史文化追溯到商朝,甚至更早。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在瞎馬寨附近一個叫店子埡口的地方,寶鼎林場挖土築牆修建護林點時,出土了多件商代新石器,還有當時十分貴重的飾物——玉石綠母珠。這說明奴隸社會時瞎馬寨就有人類居住和生活,據此推測:寶鼎山可能是原始人類的發源地之一,這些原始人類也許是土生土長墊江人共同的祖先。因此,寶鼎山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傳奇故事
至解放初期,寶鼎山香火十分興旺。最熱鬧的要數每年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期間,上山許願、還願、燒香拜佛的信徒摩肩接踵、絡繹不絕,山上更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有賣茶水的、賣小吃的、買小商品的……。據當地老人講:從六月初開始,鄰近幾個縣的香客便從四面八方擁向寶鼎燒香。他們或敲鑼打鼓,或抬牲挑燭,背背香筒,手握香燭,從山下的永安、跳石、沙河鄰近的幾個廟起香,向寶鼎山進發。沿途香不熄,口不停(每10來個人就有一個「叫口」領頭誦經)。持續時間達 一月之久。
在「五寶鼎」(光相寺與南經堂之間的五個小山峰)附近,有一個四戶人家的蔡家灣。他們不耕田,不種地,全靠開旅社、食店和買香燭之類的小商品生活。後因土匪占山為王,香客稀少而被迫搬離。每逢廟會,商家雲集。更有少數有商業眼光的人,在山上的黃金地段搭建數十個茅草棚,搞起了攤位出租,竟然供不應求!廟會期間,僅山上開小吃店賣稀飯、涼麵、涼菜、油炸食品和賣小商品的攤販就達數十家之多。每天養活的叫花子就有五、六十個,足見其當時的繁榮景象。
自八十年代開始,隨着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到寶鼎遊玩的人逐漸多了起來,以墊江、忠縣、豐都的的遊人居多。雖然那時沒有上山公路,山上還是一片廢墟,既無吃又無住的地方,但這一切都擋不住人們對寶鼎山的熱情。特別是近幾年,自發到寶鼎山旅遊的人數劇增,據林場防火登記冊記載,每年到寶鼎山的遊人都在3萬以上。
景觀介紹
寶鼎山旅遊資源十分豐富。自然景觀堪稱重慶的「黃山」——迎客松、雲海、霧景、日出、臥佛、千年杜鵑樹王、原始森林、紫杜鵑、紅杜鵑等;人文景觀可謂渝東的「峨眉」——歷史悠久的道、佛文化及廟宇、泥塑、浮雕、書法、八角亭、塔墓等古蹟。還有飛龍寨、唐朝的進士墳及出土的二級文物——銅鏡、瞎馬古寨原始人類生活遺址及出土的商代新石器、避暑、賞雪等, 共有景點、景區36個。
寶鼎山面向沙河方向的山脊、岩石上生長着許多漂亮松樹,行如黃山的迎客松。這麼多漂亮的迎客松集中在一個區域,是重慶市所罕見的!
騷人雅韻
寶鼎山不愧是「渝東名山」!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觀,吸引了歷代文人雅士,留下了許多優美的傳說。自唐朝以來,寶鼎山就成了宗教勝地和官貴文人的旅遊勝地。有的還乘興賦詩作詞,刻於石碑之上。現還殘存一塊草書詩作,部分字雖模糊不全,但仍可辨其大意。清光緒《墊江縣誌》有古詩云:
舊聞此處實可觀,果到山頭天地寬。背據絕岩千仞峻,面臨迥野萬家攢。
翻身直欲騎猴鶴,放眼頻教落孟冠。最是鐘聲清澈里,疑將化羽接飛鸞。
當代山水詞客巴渝詞怪孟湘曾經幾次流連於此,留下有不少的詩篇:
捨身岩下雲濤涌,八角亭前蒼鳥閒。
暮鼓曾驚千里月,靈峰長距萬重關。
常將寶頂疑金頂,貫把東山誤泰山。
淨土抱壺魂夢醉,至今猶記蔡家灣。
又:
朝來踏露上亭樓,千里輝煌一眼收。冉冉旭陽生紫氣,茫茫霧海鎖瀛洲。
我依絕壁三千丈,佛笑紅塵兩萬秋。醉臥東山風水好,冷觀天下覓封侯。
在詞客的筆下,寶鼎山猶如渝東小峨眉,一首《水調歌頭》,更是膾炙人口:
才參彌勒佛,又賞凌雲松。捨身崖①下,霧濤煙海鎖崢峰。翠竹藤蘿絕壁,怪石錦花幽谷,鳴鳥鬧蔥蘢。冉冉朝陽起,一片映山紅。
看林浪,追舊事,沐清風。抱壺搜韻,醉里幽夢聽禪鍾。如此絕佳勝地,恰似九天仙境,落在墊江東。縱是蓬萊客,問有幾回逢?
參考來源
參考資料
- ↑ 千年古縣墊江 寶鼎山 ,新浪網 , 2015-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