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宋史·張孝祥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宋史·張孝祥傳出自《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錄於《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主持修撰。《宋史》卷帙浩繁,共兩千多人的列傳,比《舊唐書》列傳多出一倍,《周三臣傳》將韓通、李筠、李重進同列,橫跨五代至宋初,彌補過去新舊五代史之不足。[1]

原文

張孝祥,字安國,歷陽烏江人。讀書過一目不忘,下筆頃刻數千言。年十六,領鄉書,再舉冠里選。紹興二十四年,廷試第一。考官已定塤①冠多士,孝祥次之。高宗讀塤策皆秦檜語,於是擢孝祥第一,而塤第三。諭宰相曰:「張孝祥詞翰俱美。」 上之抑塤而擢孝祥也,秦檜已怒,既知孝祥乃祁之子,祁與胡寅厚,檜素憾寅。於是風言者誣祁有反謀,系詔獄。會檜死,魏良臣密奏散獄釋罪,遂以孝祥為秘書省正字。

初,孝祥登第,出湯思退之門,思退為相,擢孝祥甚峻。而思退素不喜汪澈,孝祥與澈同為館職,澈老成重厚,而孝祥年少氣銳,往往陵拂之。至是澈為御史中丞,首劾孝祥奸不在盧杞②下,孝祥遂罷。

尋除知撫州。年未三十,蒞事精確,老於州縣者所不及。孝宗即位,知平江府。事繁劇,孝祥剖決,庭無滯訟。屬邑大姓為奸利,孝祥捕治,籍其家得谷粟數萬。明年,吳中大飢,迄賴以濟。

張浚自蜀還朝,薦孝祥,召赴行在。孝祥既素為湯思退所知及受浚薦思退不悅孝祥入對乃陳二相當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復之志。上嘉之。會金再犯邊,孝祥陳金之勢不過欲要盟。宣諭使劾孝祥落職,罷。復集英殿修撰、知靜江府,治有聲績,復以言者罷。俄起知潭州,為政簡易,時以威濟之,湖南遂以無事。復待制,徙荊湖北路安撫使。築寸金堤,自是荊州無水患,置萬盈倉以儲諸漕之運。

進顯謨閣直學士致仕。請祠,以疾卒,年三十八。孝宗惜之,有用才不盡之嘆。孝祥俊逸,文章過人,尤工翰墨,嘗親書奏札,高宗見之,曰:「必將名世。」 (節選自《宋史·張孝祥傳》有刪節) (注)①塤(xūn):秦檜的孫子秦塤。②盧杞:唐朝宰相、巨奸,曾先後陷害楊炎、顏真卿等人。

譯文

張孝樣,字安國,歷陽烏江人。他讀書過目不忘,下筆頃刻數千字。十六歲時,張孝祥在鄉試中入圍,又被鄉里推薦為第一名。紹興ニ十四年,張孝祥參加廷試獲得第一名。考官已定下秦塤在讀書人中第一,張孝祥第二。高宗讀了秦的對策都是秦檜所說過的話,於是把張孝祥提拔為第一名,而秦塤為第三名。皇上告訴宰相說「張孝樣詩詞、文筆都很美。」

皇上抑制秦塤而提拔張孝祥,秦檜已經很不高興了,後來又知道張孝祥是張祁的兒子,張祁與胡寅關係密切,秦檜一向怨恨胡寅。於是暗示諫官誣陷張祁有造反的企圖,(張孝樣被牽連)由皇上下詔關進監獄。恰逢秦檜死去,魏良臣私下奏請皇上為張孝樣解除監禁洗脫罪名,於是任命張孝祥為秘書正字。

當初,張孝祥考中進士,出自湯思退門下,湯思退為宰相,對張孝祥大力提拔。湯思退一向不喜歡汪澈,張孝樣與汪澈一同任館職,汪澈老成持重,而張孝祥年少氣盛,往往凌駕在他之上不順從他。等到汪激擔任御史中丞時,他首先彈効張孝祥好邪程度不亞於盧杞,張孝祥於是被罷官。

不久張孝樣任撫州知府。他年紀不到三十,處理事情很精明、準確,州縣中很老練的人也比不上他。孝宗即位後,張孝祥擔任平江府知府之職。事務繁重艱巨,張孝祥一一加以分析解決,知府庭上沒有滯留的案件。平江府所屬縣中的大姓違法獲取暴利,張孝樣派人逮捕他們並加以處理,沒收他們的家產,得到幾萬斛糧食。第二年,吳中發生大的饑荒,一直靠這些糧食來賑濟百姓。

張浚從蜀地回到朝廷,向皇上推薦張孝祥,皇上召張孝祥前往行在(杭州)。張孝樣己經被湯思退所賞識,等到他被張浚推薦,湯思退感到不悅。張孝祥進宮回答皇上的問題,於是陳述:「二位宰相應當同心協力,以輔佐皇上完成恢復國家的大任。」皇上讚揚了他。遇金人再次入侵邊境,張孝祥陳述金的目的不過是想結盟約。宣諭使彈効張孝祥使之失去職位,被罷黜。張孝樣復職為集英殿修撰、靜江府知府,他治理有聲譽功績,又因為諫官的意見被罷。不久張孝祥被起用擔任潭州知州,處理政事簡明易行,有時用成力輔助治理,湖南於是因此平安無事。張孝祥又等待詔命,改任荊湖北路安撫使。他組織修築了寸金堤,從此荊州沒有洪水之患,又設立萬盈倉來儲備各地轉運的糧食

張孝樣在顯謨閣直學士職位上致仕。張孝祥請求擔任管理祠觀的閒職,後因病死去,終年三十八歲。孝宗感到十分惋惜,有用才不盡的感觸。張孝祥才智出眾,文章水平超過一般的人,尤其擅長書法,曾親自書寫奏札,高宗看了後說:「他將來一定聞名於世。」[2]

作者簡介

蔑里乞・脫脫

脫脫(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脫脫帖木兒,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兒乞人。至正三年(1343年),脫脫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3]

阿爾拉·阿魯圖

(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蒙古阿兒剌部人。元朝末期重臣,繼脫脫之後,主持了纂修遼、金、宋三史,頒《至正條格》等工作,特別是三史中的《宋史》部分,是由阿爾拉·阿魯圖主持的。阿爾拉·阿魯圖主持《宋史》的修撰,在時間上是相當倉促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許多問題和缺陷,儘管如此,《宋史》仍為極其重要的史書,為二十四史之一,仍然發揮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這一方面,阿爾拉·阿魯圖功不可沒[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