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季橋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季橋鎮山陽街道原城鎮名稱,在中國只有一座城鎮是叫這個名字。原季橋鎮位於周恩來總理故鄉、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東郊。2018年11月正式更名為江蘇省淮安區山陽街道。

概況

淮安區轄鎮。位於區境東部,東鄰順河鎮,西接城東鄉,北連席橋鎮,距城區15千米。面積51.4平方千米,人口36984人(2010年)。轄1個居委會、13個行政村。地處蘇北灌溉總渠北側,淮菱公路過境。

沿革

1957年建季橋鄉,後改公社,1983年改鄉。位於市境中部,距城區12千米。1996年,面積54平方千米,人口3.4萬人,轄季橋、前周、孔陳、南灣、顏劉、車路、乾溝、曹園、椿樹、肖楊、後盪、長流、潘圩、小灣、三劉、南後營、大灣、小崗、潘柳、趙墩、周楊、立新、宏圖23個行政村。2003年,轄農中居委會和季橋、孔周、南灣、顏劉、車路、乾溝、椿樹、長流、小灣、大灣、小崗、潘柳、周楊13個行政村。 概況 淮安區轄鎮。位於區境東部,東鄰順河鎮,西接城東鄉,北連席橋鎮,距城區15千米。面積51.4平方千米,人口36984人(2010年)。轄1個居委會、13個行政村。地處蘇北灌溉總渠北側,淮菱公路過境。[1]

地理

季橋鎮隸屬於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位於周恩來總理的故鄉、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淮安市淮安 區東郊,距城區中心10公里。傳統上是一個重要的農業區.。季橋村(老集鎮)曾經是周邊數個鄉鎮的傳統商品流通集散地,蘇北灌溉總渠開挖後衰落,鎮政府業搬遷到淮茭路上(淮安至茭陵的縣道)的農中居委會. 鎮南的蘇北灌溉總渠與淮河入海水道是聯繫黃海、洪澤湖、京杭運河的黃金通道;穿境而過的京滬高速公路、新(沂)長(興)鐵路拉近了與上海、蘇南各大城市的距離。鎮內村村通公路。

區域人口

據官方資料示該鎮總面積53平方公里,轄1個居委會(農中);13個村委會(季橋、孔周、南灣、顏劉、車路、乾溝、椿樹、長流、小灣、大灣、小崗、潘柳、周楊),3.7萬人,8000多農戶,18個民營企業,30家事業單位,6家公共場所。該鎮風景秀麗,民風淳樸,物產豐饒,水陸交通非常便利。[1]

經濟情況

據官方資料顯示,該鎮2007年,全鎮地區生產總值3.3億元,同比增長15.8%,全鎮工業增加值8547萬元,同比增長28.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億元,同比增長23.8%,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726元,同比增長10%。

淮安工業園區東擴後,季橋鎮加速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推進工業發展。集鎮工業集中區總體規劃面積約1000畝,集中區內有企業11個,列統工業企業2個,集中區基礎設施累計投入556.8萬元,其中道路投入315萬元,固定資產累計投入16210萬元,累計新建標準化廠房20550平方米。此外,淮安區精細化工集中區也坐落在季橋鎮境內,有21家化工企業落戶其中。化工區內電力水利等設施一應俱全,年供水量可達1萬噸;污水管網、雨水管網全部鋪設到位,可實現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區內建有日處理能力達2萬噸的污水處理廠,秸稈電廠也將在供熱管道鋪設完成後,全面提供區內的集中供熱。為了更好地服務於工業集中區和精細化工區,季橋鎮成立了專門的一套服務班子,由專人負責幫辦,遇到比較棘手的矛盾,鎮主要領導親自到場,現場辦公、解決問題。項目建成後,由專人負責幫辦相關手續,使企業能早日竣工投產,達產達效。

作為半工半農的鄉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使季橋鎮4.8萬畝耕地更加呈現出勃勃生機,全鎮集中發展高效農業、特色多種經營,生產規模不斷擴大,11.5公里長的淮河入海水道為發展畜禽、水產養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形勢下,傳統農業穩步發展,生態養殖園、奶牛場、獺兔養殖場等農村專業合作組織風生水起。[2]

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季橋鎮經濟和社會健康、快速、持續、協調發展。2007年,季橋鎮地區生產總值3.3億元,同比增長15.8%,季橋鎮工業增加值8547萬元,同比增長28.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億元,同比增長23.8%,季橋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726元,同比增長10%。

淮安工業園區東擴後,季橋鎮加速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推進工業發展。集鎮工業集中區總體規劃面積約1000畝,現已啟動600畝,集中區內現有企業11個,列統工業企業2個,集中區基礎設施累計投入556.8萬元,其中道路投入315萬元,固定資產累計投入16210萬元,累計新建標準化廠房20550平方米。此外,淮安區精細化工集中區也坐落在季橋鎮境內,已有21家化工企業落戶其中。化工區內電力水利等設施一應俱全,年供水量可達1萬噸;污水管網、雨水管網全部鋪設到位,可實現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區內建有日處理能力達2萬噸的污水處理廠,秸稈電廠也將在供熱管道鋪設完成後,全面提供區內的集中供熱。為了更好地服務於工業集中區和精細化工區,季橋鎮成立了專門的一套服務班子,由專人負責幫辦,遇到比較棘手的矛盾,鎮主要領導親自到場,現場辦公、解決問題。項目建成後,由專人負責幫辦相關手續,使企業能早日竣工投產,達產達效。

作為半工半農的鄉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使季橋鎮4.8萬畝耕地更加呈現出勃勃生機,季橋鎮集中發展高效農業、特色多種經營,生產規模不斷擴大,11.5公里長的淮河入海水道為發展畜禽、水產養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形勢下,傳統農業穩步發展,生態養殖園、奶牛場、獺兔養殖場等農村專業合作組織風生水起。

社會發展

季橋的小城鎮建設更是突飛猛進,已被納入全市重點發展鄉鎮之一,集鎮建設管理不斷加強,據官方資料[3] 集鎮規劃面積從原有的1.1平方公里增加到的2平方公里,商業網點不斷增加,綠化建設、衛生環境、文化娛樂、供水供電設施等進一步完善。教育、醫療衛生全面發展,全鎮中小學在校生4300餘人,教職工132人,學歷達標率99.4%,季橋中學升學考試成績連續多年列全區同類學校榜首;季橋衛生服務中心擁有彩色B超儀、電子胃鏡、500mA遙控搖籃X光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萬元以上設備10餘台套。共投入500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修建了一幢550平方的預防保健綜合樓,投入十多萬元安裝了安全監控系統、大型電子顯示屏和多媒體影像系統,極大地提升了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同時,文化、廣播、體育等社會事業均有新的發展。

城鎮建設

季橋的小城鎮建設更是突飛猛進,已被納入全市重點發展鄉鎮之一,集鎮建設管理不斷加強,集鎮規劃面積從原有的1.1平方公里增加到現在的2平方公里,商業網點不斷增加,綠化建設、衛生環境、文化娛樂、供水供電設施等進一步完善。教育、醫療衛生全面發展,季橋鎮中小學在校生4300餘人,教職工132人,學歷達標率99.4%,季橋中學升學考試成績連續多年列全區同類學校榜首;季橋衛生服務中心擁有彩色B超儀、電子胃鏡、500mA遙控搖籃X光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萬元以上設備10餘台套。共投入500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新建了一幢550平方的預防保健綜合樓,投入十多萬元安裝了安全監控系統、大型電子顯示屏和多媒體影像系統,極大地提升了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同時,文化、廣播、體育等社會事業均有新的發展。在新的歷史階段,季橋鎮將借十七屆三中全會的強勁東風,解放思想,抓住機遇,進位爭先,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更快更好地發展工業經濟,提高農業生產水平,改善民生,在這片土地上鋪開嶄新的畫卷,描繪出絢麗的篇章。

機構建設

季橋鎮針對徵兵工作呈現的新特點,創建"四動"機制,依法開展徵兵工作,激發了廣大應徵青年的參軍熱情。2008年,季橋鎮有1280餘名適齡青年踴躍報名應徵,其中164名外出務工青年紛紛返鄉參加初檢,出現了父送子、兄送弟參加體檢的動人場景。

宣傳教育鼓動。季橋鎮充分利用有線電視和橫幅、標語等載體廣泛宣傳《兵役法》、《國防法》和《江蘇省徵兵工作條例》等法律法規。同時,鎮、村兩級下發預征對象通知書,將應徵時間、要求、兵役義務和責任告知應徵青年及家長,增強廣大群眾和應徵青年依法服兵役的觀念。在"五一"和"十一"長假期間,教育廣大返鄉青年樹立國防意識和憂患意識。由于堅持思想教育經常化,激發了季橋鎮廣大適齡青年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心、衛國之志。季橋鎮70名應徵青年踴躍去區站體檢應徵。黨員幹部帶動。在徵兵工作實踐中,該鎮形成一個共識,只要黨員幹部帶好頭,群眾就會跟着走,徵兵工作就一定會搞好。2008年徵兵工作剛開始,季橋鎮就有42名黨員和51名村幹部帶頭到鎮人武部為親屬、子女報了名。幹部黨員的模範行動激發了群眾的送子參軍熱情。季橋鎮長流村村長李志年小孩在外地打工,月工資千元以上,當接到父親的電話後,二話不說,毅然回家參加初檢。他對鎮武裝部長說:"只要體檢、政審合格,我會毫不猶豫地去當兵。"

樹立典型促動。徵兵工作一開始,季橋鎮就將現役軍人和部分退伍軍人回鄉創業的主要情況、簡要事跡和成長過程匯編成冊,印發到每個應徵青年手中,用身邊的典型教育他們,鼓勵他們,激發他們參軍熱情。2004年入伍的大灣村應屆高中生任文猛和2005年入伍的宏圖片牛玉志,第二年便順利考入軍校。他們在最近給鎮人武部長的來信中動情地說:"原以為在外地打工,既能學到技術,又能掙到錢。可到了部隊以後,才真正體會到部隊是一所大學校、大熔爐,在這裡,不但能學到許多地方學不到的東西,更能享受到用金錢買不到的戰友情、兄弟愛,這是我們一生取之不盡的財富。"在信中他們還請部長轉告2008年季橋鎮應徵青年朋友一句話:"只要到了部隊,一生都不後悔。"來信公開後,在全鎮引起了很大的轟動。落實政策推動。首先落實優待金的發放。全區把義務兵優待金列入每年的財政預算,專款專用,季橋鎮確保做到不壓、不拖、不欠。同時對在隊立功、受獎的現役軍人分檔次進行不同獎勵。在每年"八一"建軍節前,該鎮人武部和民政部門舉辦全鎮現役軍人家長座談會,通報全鎮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情況,激發了現役軍人家長們致富奔小康和構建和諧家庭、平安家庭的積極性。

婦聯工作

淮安區季橋鎮婦聯與人武部、民政部門牽頭積極組織全鎮"兵媽媽"投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季橋鎮婦聯與人武部在現役軍人家屬中注重抓好黨的農村政策宣傳,幫助民兵幹部和現役軍人家庭率先掌握致富知識,並以民兵營(連)為單位,在民兵幹部和現役軍人家屬中選出致度富帶頭人;組織16人宣傳小分隊,深入田間地頭,向群眾宣傳"三農"政策,宣傳科學種養方法,宣傳農村資源優勢;全鎮13個民兵營和1個民兵連協調鎮農技部門,以"民兵之家"為依託,定期舉辦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同時組織一批觀念新、有文化的"兵媽媽"投身經濟建設,有重點地發展蔬菜、養魚、養雞等項目。首批5個重點村建設中,有39名"兵媽媽"成為帶領本地農民依靠科學致富的骨幹力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