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福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天福號[1] [2],是北京著名的一家醬肉鋪。始創於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
天福號以醬肘子出名,醬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濃香醇厚,為清朝的貢品。原址在西單牌樓東北角。
天福號是名符其實的中華老字號,其醬肘子的製作技藝,被納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發展歷史
天福號創於清朝乾隆三年,創建者山東掖縣人劉鳳翔為明朝官員的後代,他攜其孫劉抵明來京至西單牌樓拐角立店,無名無號,而且因為店堂狹小,所以生意一直不景氣。
後來一天,劉鳳翔到市場進貨,在舊貨攤上發現一塊寫有「天福號」三個顔體字的牌匾,筆鋒蒼勁有力,含有上天賜福之意,於是買下牌匾。故該店得名天福號。掛在小店門楣之上,頓時小店生輝。說來也怪,自打小店有了字號,生意也日漸興隆起來,「天福」果然降臨。
劉抵明在家傳的原有技藝基礎上經過研究改進,發明出獨特的工藝方法,使其醬肘子越來越受人歡迎。
相傳是有一次,劉抵明夜間守灶,不料睡著了,等醒來一看,一鍋肘子煮過了火。偏巧,第二天有位宦官來買肘子,嘗後說今天的肘子特別好吃。為此劉抵明反覆琢磨,終於研究出了一套與眾不同的醬制方法。日久天長,「天福號」的醬肘子越賣名氣越大,生意也越做越興隆,清朝的達官貴人也都喜歡吃,「天福號」隨之名聲大振。
慈禧太后嘗過之後也很欣賞,並賜給「天福號」一塊腰牌,規定每天定量送進宮中。從此「天福號」醬肘子就成為了清王朝的貢品,享譽京城。
截至2008年,在過去的近20年的時間裡,天福號從一個單純的醬肉車間發展成一個具有70餘種中西熟肉製品的綜合類肉食加工廠,先後從德國、義大利、丹麥引進一批先進的肉食加工設備,並且在北京食品行業率先引進ISO 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9000就是把天福號這個老字號幾百年積澱下來的感性經驗技巧,轉化成科學的量化指標和可操作的技術規程。
食材來源
早年天福號做醬肘子選原料,只認京東八縣的黑毛豬,而且只用前肘。這種豬肉瓷實、皮薄肉嫩,營養特別豐富。
如今京東八縣的豬找不到了,為了尋找符合做醬肘子的豬源,天福號派人跑了全國幾十個省市,對肉源進行考察、篩選,最後確定四川內江、廣元地區和北京順義區為原料地。
獲得榮譽
隨著企業屢獲殊榮,來此參觀的消費者也絡繹不絕,但為保證生產車間的衛生,天福號從兩年前開始停止組織外來人員進入生產車間參觀,而是用播放VCD的方式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