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泰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泰竹(學名:Thyrsostachys oliveri Gamble)為禾本科泰竹屬植物。本種植株婷婷玉立,姿態優雅秀美,是良好的觀賞用竹。竹竿亦可用於簡易建築,但因質脆而不宜篾用。

原產緬甸、泰國,印度有栽培。我國僅見於雲南(勐臘),栽培於海拔500-900米的村寨附近。模式標本采自緬甸撣邦。

  • 中文名大泰竹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目禾本目
  • 科禾本科
  • 亞 科竹亞科
  • 族梨竹族
  • 屬泰竹屬
  • 拼 音dà tài zhú
  • 中文學名Thyrsostachys oliveri Gamble

形態特徵

中喬木狀竹類;地下莖合軸叢生型。稈叢生, 竿直立,形成極密的單一竹叢,高8-13米,直徑3-5厘米,梢頭勁直或略彎曲;節間長15-30厘米,幼時被白柔毛,竿壁甚厚,基部近實心;竿環平;節下具一圈高約5毫米之白色毛環;分枝習性甚高,主枝不甚發達;芽的長度大於寬度。籜鞘宿存,質薄,柔軟,與節間近等長或略長,背面貼生白色短刺毛,鞘口作「山」字形隆起;籜舌低矮,先端具稀疏之短纖毛;籜片直立,長三角形,基部微收縮,邊緣略內卷。末級小枝具4-12葉;葉鞘具白色貼生刺毛,邊緣生纖毛;葉耳很小或缺;葉舌高約1毫米,上緣具纖毛;葉片窄披針形,長9-18厘米,寬0.7-1.5厘米,兩表面均無毛,或幼時在下表面具柔毛,次脈3-5對。 花枝呈圓錐花序狀,蒼白色,具多數纖細分枝,其每節叢生有少數假小穗,假小穗叢下方托以一船形、無毛、先端平截之苞片;具花小枝的節間平滑,極細,具溝槽;小穗幾為白色,長1.2-1.7厘米,寬3-5毫米,含小花3朵;穎1片,長0.8-1厘米,卵形,先端尖,基部具白色長柔毛,8脈;外稃似穎,但較長,僅下方小花的先端具毛茸,下方小花的內稃形窄,具2脊,脊上生纖毛,先端深裂至中部,頂端小花的內稃無脊,先端凹缺,具二短尖頭,無毛,較其外稃為長;鱗被不存在;雄蕊能伸出花外,花絲分離;子房初為卵形,後作扁形,柱頭1-3,羽毛狀,彎曲。穎果圓柱形,長5毫米,直徑2毫米,先端具喙。[1]

生長環境

泰竹適生環境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1.2℃,2月平均溫度12.4℃,極端最低溫度為1.5℃,7月平均溫度28.4℃,極端最高溫38.2℃;年均降水量1149.9毫米,多集中在4-9月,年平均相對濕度77%,土壤為砂壤土,土壤肥力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有栽培。中國台灣、福建(廈門)、廣東(廣州)及雲南有栽培,並在雲南西南部至南部較常見

生長習性

泰竹出筍起止時間及持續天數:泰竹林於7月上旬開始出筍,至9月下旬基本結束。出筍期歷時91天。出筍數量依持續時間而變化,竹筍一旦出土,出筍數量很快增加,第45天左右出筍數量達到了高峰,而後逐漸下降,近於常態。因此,根據竹筍出土的三種態勢,將整個出筍期分為前期(約30天)、中期(約30天)、後期(約31天)三個階段,中期也就是出筍盛期。

出筍數量依持續時間的分布頭15天出筍數占出筍總數的8.4%;隨後第6-30天,數量顯著增加,達到17.2%;到第31-45天,達到34.5%;第46-61天略有下降,但仍穩定在24.2%的較高數量;到第62-77天後,出筍數量有11.7%;到第77-91天後,出筍明顯下降,僅為4.09%,直至停止出土。可見,泰竹出筍量較集中在8月份,這是竹筍產量形成的重要階段。

主要價值

泰竹竿直叢密,枝柔葉細,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竿節間勁直而堅韌,且上下粗細均勻,多用於製作傘柄。筍食用。

參考文獻